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上汽,正在酝酿一部“爽文”

比亚迪超越特斯拉,小米势压保时捷的“车圈传奇”,是当下绝对的流量热点,为众多网友津津乐道。除了爱国情结,还有很大原因在于,这种一鸣惊人,打脸所有质疑者的故事,不正是你最爱的“爽文”么?

但大家都忽略了,“爽文”的主角其实并不是一步登天的,只不过所有作者都会在“此处省略若干字”,把笔墨留给最后的逆袭时刻。现实中,比亚迪也蛰伏了20年,小米早在成立的第二年就暗暗布局汽车领域……

由此推断,继比亚迪、小米之后,下一部车圈“爽文”的主角,此刻或许不够亮眼,但绝对默默苦修了内功,只待时机到来。我猜,这个主角会是上汽集团,因为它已暗自努力了多年,掌握了决胜未来的全部大招。

业内人士公认,新能源+智能化+出海,是未来中国汽车崛起的主线剧情,上汽集团不仅全中,而且拥有最佳站位。

其中,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上汽集团不做表面功夫,而是深耕硬核技术。企业集聚全球研发资源,打造出了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七大技术底座。并且,经过持续优化升级,这七大技术底座在近日全面跃升至2.0时代。

由于每项技术都非常复杂,我们只挑几个关键数据说话:上汽的第一代固态电池已经在今年率先上车,两年后第二代全固态电池将实现量产,能量密度将超400wh/kg,远高于目前150wh/kg的平均能量密度水平,届时长期阻碍电动车增长的续航里程、电池安全等痛点,将一扫而空。这一推进速度远超丰田本田、松下、LG等国际上下游大厂;

通过能量闭环技术,上汽进一步挑战纯电整车能耗“每度电12公里”的行业纪录。电驱系统功率密度提升至4.4kW/kg,领先行业平均水平至少40%。混动系统效率进一步提升10%,其中,混动专属发动机常用工况下的最高热效率突破46.3%;

上汽零束智能车全栈方案已升级至3.0阶段,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ONE brain电子电气架构,它可以让车辆控制器数量减少一半以上,数据带宽提升5倍,线束长度减少30%,OTA 下载和安装时间均可缩短至30分钟以内,并且全面支持L3量产自动驾驶……

上述这些先进技术都为一个目标服务:为用户持续提供超越期待的用车体验。上汽集团领导曾对我说的,“在产品上,我们卷的不是价格而是价值;在技术上,我们追求的是长治久安。”当其他企业都在比谁的价格低,谁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更好时,上汽集团关注的却是三电系统要更加安全可靠,超级混动技术要为用户带来成本更低,品质更高的出行体验,智能车要做到千人千面,常用常新。

这种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坚持长期主义的精神,让上汽集团在国内急功近利的行业氛围中,保持了强大定力。随着多项创新技术陆续落地,上汽集团的实力得到越来越多用户认可,旗下品牌产品的市场热度持续升高。

最新数据显示,5月上汽集团终端交付量达到34.7万辆,其中自主品牌终端交付量达21万辆,占公司销量比重达60.8%;新能源车终端交付量达9.7万辆,同比增长27.4%;1~5月份,新能源汽车累计交付43.3万辆,同比增长33.4%,销量规模位居中国车企第二。难能可贵的是,上汽集团不仅实现智己、荣威、MG名爵等自主品牌的向上生长,同时也赋能旗下合资品牌快速推进电动化转型。

面对激烈变动的市场环境,上汽集团经过短暂调整,已经稳住了阵脚,整体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而在中国汽车的出海征程中,上汽集团更是持续扮演着领头羊和中流砥柱的角色。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上汽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是最早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的企业之一,其海外销量连续8年位列国内车企榜首,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5月,上汽海外市场终端交付46万辆,同比增长17.8%,在中国汽车企业中继续领跑。

但你不知道的是,上汽出口攻克的首个“堡垒”,便是最难攻克的欧洲市场。经过多年深耕,上汽在欧洲的知名度甚至与在国内不相上下。很多欧洲民众提到“中国车”,首先想到的便是上汽。去年在欧洲十三国,无论是整体交付量,还是新能源车交付量,上汽均遥遥领先,远超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中国友商。

是因为上汽布局早吗?我认为不全是,上汽稳坐出海头把交椅,核心原因在于它并不是简单地把中国车卖到国外去。上汽是国内首家有系统、有规划、成建制出海的汽车企业。集团在海外打造了伦敦、硅谷、特拉维夫三大研发创新中心,在泰国、印尼和印度建立了三个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和一个位于巴基斯坦的KD工厂。不仅如此,上汽集团还将整个上下游产业链都带到了国外,涵盖零部件、物流、汽车金融和保险等多个领域。据我了解,能做到如此规模的全产业链输出,中国车企里只有上汽集团一家。

上汽整个体系向上生长,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扎根在海外市场,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用户需求,基于先进的技术和全球标准,打造产品力过硬的爆款,并且在品牌营销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上,也做到了中国车企最好。可以说,上汽出海的起点很高,格局更大,上汽已经不是一家中国车企,而是一家全球车企。

所谓路遥知马力,汽车市场的比拼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如今汽车行业在经历乱战之后,已逐渐形成共识,造车是长期主义的事业,短期的起伏并不意味着长久的领先,判断一家车企的未来,看的是它的方向和耐力。

上汽集团先人一步洞察到了趋势与机遇,并快速布局,占据了先发优势,在方向上必然是正确的。而企业的耐力,来自于它的实力。这方面上汽也无需过多背书,只说两点,大家就明白了。

过去10年,上汽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累计有效专利超过26000项,在中国汽车行业无人能比。

曾经,上汽与大众牵手,以市场换技术,如今上汽大众已拥有独立研发插电混动产品的权利,上汽奥迪的合作全面深化,奥迪要在上海获得新的“灵魂”——中外合作伙伴的角色已经改变,上汽集团成了背后的赋能者。

风雨虽狂,未来仍未可知,但上汽已经稳稳提速,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迎来它的下一个高光时刻。

标签: MG ONE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