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人】曾庆洪又说了真话


站在行业高度审视当前市场格局,发现弊端,无论视角还是持论,都值得尊敬和引发思考。


文 /《汽车人》齐策


曾庆洪这次又说了真话!


日前,在某论坛上,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以“坚持长期主义,坚守使命初心,共创中国汽车新未来”为主题发表演讲。全文只有8分多钟,4张PPT,但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业内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并给出一些解决思路。


因为时间太短,观点没有展开论述,但背后的潜台词,值得解读。


曾庆洪赞同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所称的“这么卷下去不是办法”,那么如何才是办法?出路何在?


油电应同权


消费者不会对价格战拥有干预能力,唯一能指望的是市场监管方出手。但以什么方式出手、出手的目标,都是需要小心对待的。这也涉及到监管出手的意愿。


现在的价格竞争已经白热化,根据2023年财报,国内18家车企中,12家盈利,净利润总额不超过900亿元,略低于丰田利润的40%。


但在监管看来,价格战的烈度和竞争方式,都没到要出台政策加以规范,或者直接进行窗口指导的地步。也就是说,虽然局面很惨烈,但大体上属于合法竞争,不宜干预。这也是监管方至今按兵不动、也不表态的原因。



就此,曾庆洪认为,当时新能源产品力弱势的时候,监管方有一些扶持的政策,而去年新能源市占率35.7%,今年4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50%。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点位,这表明新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已经到了转折点,继续保留扶持政策,就对油车不公平了。


比如,油车承担了市政养路费和诸多税费(成品油含税),而电动车不必缴税(混动纳税也较少),新能源还享有购置税减免和不限行等特权。


曾庆洪呼吁:“希望政府研究这个课题,是不是(渗透率)到50%的时候,调查一下,是不是油电同权。”这里面的意思,是取消所有或者部分新能源的扶持政策,各方需要在更公平的市场条件下竞争。



在《汽车人》看来,监管方直接干预价格或者竞争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但是扶持政策本身,是建立在当时技术水平、市场环境和研产成本之上的。现在这几个条件都有变化,如果新能源的产品力,已经进展到无须“拉偏手”的地步,那么进行政策调整,也是可能的。


问题在于,新能源固然作为国家产业战略发展目标,但国家大概率也会考虑到发展节奏的问题,防止一下子转过来,既有资产损失过大的问题。这里面有国资、有合资,也有民企资产。


节奏需微调


国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节奏或者发展速度是重要考量。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提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占比要超过50%。


这份规划由工信部在2019年12月发布征求意见稿,2020年10月国常会通过,1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无论起草还是定稿阶段,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加快推进速度。如今,行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出了当初所有人的预测。2035年的份额目标,可能在2025年就会实现。



尽管形势以超出所有人预料的方式变化了,国家也大概率不会“踩刹车”。因为新能源作为战略目标没有丝毫动摇的可能,这关乎到国家整体战略安排。


如果国家政策方判断,“超高速”的代价可能过高,原本一些加速促进的措施,就有可能撤掉,由政策助动力加持,变成自主发力,从而达到“减少加速度”(并非减速)的效果,消弭掉一些发展代价。比如曾庆洪和多位企业老总提到的盈利、纳税和就业岗位的问题,还有会上没有明说、但一定存在的生产资产加速折旧淘汰的损益问题。


大体上,曾庆洪希望政策方进行一些节奏上的微调,方向不变。


混动有市场


新能源发展到今天,行业内几乎全要素参与。


对于行业未来,曾庆洪认为,2030年可能是“433结构”:混动占40%、纯电占30%、燃油车30%。这和当初设想的不大一致。曾庆洪表示,消费者现在和将来,都会更多选择混动。他的理由是消费结构由我国的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决定。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接近13%,绝对装机量规模世界最大,火电比例下来了,但仍占据主导地位(接近70%)。混动符合多能源并存结构,符合多场景需求,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不是刚性的。这是一个兼顾经济性和便利的平衡选择。



对于国家而言,符合能源安全和减碳的大方向,是双赢的。因此曾庆洪判断,混动在2030年之前将获得比纯电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也意味着内燃机技术不能丢,只是研发的重点转移到混动应用场景。长期主义和行业未来的交叉,就决定了企业要专注于价值——产品的使用价值、品牌价值、社会价值,它们都符合长期主义的主题。曾庆洪希望各家企业从内卷的囚徒困境中摆脱出来,将眼光放长远。


对于如何摆脱的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大家都身在局中,作为企业想改变环境难度非常大,只有各家在合法合规合理的竞争之余,多考虑一点关于长期和未来的事情,就有可能共同重塑环境。


大家都知道曾庆洪敢讲,在论坛上奉献了很多金句(包括去年的“给宁德时代打工”等),但穿透这些记忆点颇高的言论,其老成谋国、站在行业高度审视当前市场格局,发现弊端,无论视角还是持论,都值得尊敬和引发思考。【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