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传奇归来?变了味的“212”


这一次,212不再是一款车型,而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品牌——“212越野车品牌”。

 

 

6月6日,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发布全新品牌“212”,同时旗下首款车型“212”也同步亮相。“从212到212”,是懂得造势的,凭借中国越野开创者的身份与情怀,将流量与声量瞬间拉满。

但入局当下大热的硬派越野市场,造势只是第一步。面对如今早已站满了如坦克300、BJ40、豹5等一众新晋硬派选手的全新赛道,消失许久的212,又是否保留着当初的实力背景与战斗力呢?

 

212,时代的图腾

 

“没有212,就没有中国越野”。

这是一款承载着几代中国人情怀与汽车。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那一抹“军装绿”不仅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骄傲,更造就了市场中40年畅销不衰的神话。

而关于TA的故事,在北京,更在于北汽。

 

 

建国初期,一场“急需一款以满足战备需求”的使命,交到了北汽手中。彼时,国防建设需要大量军车,但军事指挥用车的供应发生了断档。在此情景之下,1961年冬,北汽人鼓足了干劲,在位于东郊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内,搞了一番“大事业”——不久之后,BJ210C诞生,它就是后来火遍市场的BJ212“前身”。

1965年,第一辆BJ212在北京诞生,此后畅销长达40年,总销量超过100万辆,占了全国轻型越野车总量的80%以上,被称为县团级标配用车。在1988年奥迪进入中国市场之前,BJ212才是那个年代最炙手可热的“官车”。

212,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与变迁,凭借中国越野开创者的身份,承载了一代甚至几代人对于车的全部记忆和情怀。

 

 

然而,90年代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车型的不断丰富,各种合资小轿车、城市SUV蜂拥进入市场。BJ212,终究英雄迟暮——“油耗子”、“太沉重”、“冬冷夏热”逐渐成为人们对它的评价。生而硬派的212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2005年,BJ212系列车型在北京汽车全面停产,开始沦为情怀和忆旧的代名词。

无数人用了一张张图片和一行行文字,诉说着对这个经典车型的怀念。不过好在,一直以来,北汽始终兼顾着历史和当下。

 

 

自2013年以来,越野世家北京汽车就连番演绎“老炮儿归来”,承袭BJ212的经典血统与军工品质,推出了BJ40、BJ80等一系列硬派越野车,以一己之力续写着先辈的传奇,突破着另一块崭新的细分市场。今年,北汽还发布了电动越野解决方案——魔核电驱超级驱动方案,将越野车带入新能源时代。旗下BJ30不仅打破了传统越野车的市场定位限制,更是将混动车卖油车价、四驱车卖两驱价,让“越野英雄”的梦想彻底照进了更多人的现实。

 

“北汽”之名,内核变矣

 

扯旗造势,高调进场。

212即将重出江湖的消息,点燃了无数越野老炮们的热情。

 

 

来自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官方信息显示,重出江湖的212,已然升级成为了一个独立品牌,品牌化的212有望更好的传承、弘扬中国硬派越野的独特魅力,满足用户对硬派越野的极致追求。

一时间,“北汽终于开窍了”,“212由一个产品升级为一个品牌,将与北京越野携手,巩固北汽在越野市场的地位。”等话术在网络上不断蔓延与发酵。

殊不知,虽然头顶北汽历史光环,但无论从股权还是技术方面,如今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都与北汽集团毫无关系,而复活的212也早已变了内核。

根据扉旅汽车梳理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成立,民营企业北京汽车装配厂控股66.7%。2007年,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汽集团前身)增资北汽有限,实现了国有所占股比51%的绝对控股。2015年,应北京国资委的要求,北汽集团将自己所持的北汽有限股权全部挂牌转让,自2016年完成工商变更后,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成为民营企业,和北汽集团分开。如今,北汽有限位于山东青岛,在去年2月份的时候,已经被山东民企魏桥创业集团收购。

据悉,魏桥是世界500强企业,主营业务集中在纺织业与铝业。近年来,魏桥基于自身在铝业领域的优势,布局新型轻量化新能源汽车产业。至于北汽有限未来的前景,在此不做判断,但需要注意的是,魏桥创业集团去年的利润也才150亿元,这样的营收能力能否玩转汽车领域,相信各位自有判断。

 

 

6月7日,北汽集团也对外发布了一则澄清声明。根据官方表述: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与公众熟知的北汽集团并无关系。请消费者谨慎鉴别,北汽集团不对相关产品售后及服务承担任何责任。

 

情怀之外,实力几何?

 

身份变了,212也不再是曾经的“越野传奇”。

以2015年为分水岭,北汽有限被剥离出北汽集团,一同被带走的还有BJ 212的生产资质,后来该车先后由北京汽车装配厂、富路集团生产。而缺少了“老东家北汽”的先进技术与制造体系支撑,212一代经典,逐渐没落。

 

 

近年来,212的身影依旧出现在越野车江湖,但地位与口碑却大相径庭,市场上充斥着诸多的抱怨与叹息:粗犷的车身钣金、简陋的内饰和配置,仿佛一切还停留在半个世纪之前;做工极度粗糙,甚至副厂件都比原厂件质量好。

“车的噪音很大,颠簸感很重,座椅也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没有舒适度;篷布不隔热,空调发动机的热打进车里,丧失了空调存在的意义;车身质量上,漏雨、漏油、掉螺丝,也很是常见。”有用户总结,卖到今天,它除了是一款很便宜且能越野的车之外,和舒适、性能完全不沾边,粗糙的内饰、落后的性能也被市场打上了“工业垃圾”、“移动的废铁”的标签。

数据上,或许更为直观:2015年,212销量达近年最高约8千辆,此后诟病于品质问题等销量逐年下降。自2015年至2021年,其累计销量不足2.9万辆。

早年间,受限于当时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212凭借着独一份的越野基因,登上舞台中央。但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国内越野车阵营已经加入了越来越多像坦克300、北京BJ40捷途旅行者方程豹仰望等性能优越、各有所长的强劲选手,登上舞台崭露头角。而始终“原地踏步”的212,则消失于舞台之上。

 

 

“于经典之上再造经典。”

这是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对于212再次站上舞台的一句Slogan。

整场发布会上,212以致敬历史与情怀为主基调,外观上依旧延续着经典的设计理念,但对于产品的核心技术,却着墨不多。诚然,传承与情怀可以为产品造势,但品牌的存续和发展,最终还是需要靠产品自身实力所决定的。而在越来越卷的越野车市场,“蹭名”北汽,依仗情怀的212,注定走得不会长久。

标签: 212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