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北京汽车一纸“澄清” 212的“王老吉”之争


细看之下,有毛病也没毛病,也算是一笔历史遗留下来的糊涂账。


各位可能不晓得,以“北京”为名的车企,眼下其实有两家。


一家是合资奔驰、造纯电出租车、掺合小米造车资质的那个【北汽集团】的【北京汽车】。为便于分辨,后文称“北京那家”。


另一家则是2015年通过股权挂牌转让,富路集团接手并与【北汽集团】正式脱钩,2016年开始独立运营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成为了一家民营企业。2020年干脆从北京搬家到了青岛,后文称“青岛那家”。




为什么“北京那家”气呼呼地发了这个声明,却通篇没有“侵权”、“侵犯”、“维权”、“起诉”、“法律诉讼”等如今各种“声明通告”中常见的言辞。并且最后也仅仅是一个“请大家分辨清楚”,以及“不承担质量和售后服务”这种谁的屁股谁擦的“气话”呢?


嘿嘿~跟前几天在北京雁栖湖“青岛那家”举行的“新212发布”有直接关系。




前几天“青岛那家”在北京雁栖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新212发布会,并且在会上历数了212车型的历史、精神,并喊出“从212到212”的口号。




但是这里就有个历史遗留问题了。212车型最早可以追溯到1951年。当时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汽车制配厂,然后在1965年推出了BJ212,那时候既没有“北京那家”也没有“青岛那家”。




所以按照时间线来说,应该是先有六厂,后有的“北京那家”,再有的“青岛那家”。


那么照此说来,“青岛那家”开会说212的事儿,没毛病~本来212现在的归属的确是“青岛那家”,而不是“北京那家”。不信您看老款212屁股上,也因着“青岛那家”的名字呢嘛~




但是,麻烦就在于这个212曾经是“北京那家”的门面,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造成众多普通消费者并不清楚这车是“青岛那家”的产品,万一因为质量问题出现舆情,或者服务瑕疵出现纰漏,很有可能替“青岛那家”背锅。




所以一边生着胖气,一边无奈地出了这么一片不疼不痒的“声明”。


各位看官,树林子里放风筝-被绕进去了?那我举个例子。


爷爷上山打猎,打了只老虎,把虎皮挂在家里墙上。


爷爷去世了,家里的老大继承了房产地亩,以及这张虎皮。多年来亲朋好友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都来家里做过客,都见过这张虎皮,都觉得是老大的物件。


但天甲奇变,老二跟家里横反闹分家,还把虎皮一并带了走。并且把家从北京顺义迁到了青岛。结果这两天,带着虎皮进京,给各位亲朋好友展示了这张虎皮经过村口裁缝的收拾,又弄了个新花样出来。


正所谓新三年、旧三年、拉拉扯扯又三年,这块212的招牌放在“青岛那家”的手里,也算是对得起祖宗家儿~归为非文化非物质遗产,好在没失传。


所以,各位再看“北京那家”的这一纸声明,是不是就明白多了?

标签: 北京汽车 212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