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不管问界智界,卖得动就是华为「好界」

“不造车”的华为,要操心销量的品牌,越来越多了。

刚刚过去的5月,鸿蒙智行发布了最新数据,问界、智界两个品牌纳入鸿蒙智行,5月的合计交付量为30578辆。

这延续了4月以来的“新”发布模式,此前,按照新造车品牌的惯例,各品牌始终在每月1号准时发布上个月的交付数据。而从4月开始,问界已经不再单独发布销量。

这与问界M7逐渐走过销售最高峰,进入平缓周期有关,也促使华为不停地借助原有热度,把新的品牌推向台前。

刚刚过去的“问界新M7 Ultra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慷慨激昂地介绍了改款车型的优势后,又宣布了将于8月上旬正式上市的享界S9开启预订,预售价区间为45万-55万元。

在此之前,余承东还在问界M5的发布会上,为智界S7的高阶智驾宣传、造势,并宣布智界S7将于6月全球首发商用泊车代驾VPD。

问界新M7 Ultra、智界S7、享界S9,余承东口中的三款新车,既是为华为智选车阵营扩容,也是在5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总数首次不敌理想后,试图拉动华为汽车业务的新“牌”。

问界销冠,渐成往事

“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2023年10月12日,问界新M7上市一个月,余承东在朋友圈感慨道。 

作为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匹绝对的黑马,问界新M7不仅帮华为找回了面子,挽救了AITO问界的销量,也带着赛力斯的股价飙升,可谓是“一举三得”。 

数据显示,2023年9月上市的问界新M7,首个交付整月的数据就达到了12139辆,之后便一路高升,上市后四个月飙升至29997辆。 

问界新M7的亮眼数据之下,2024年1月-3月,AITO问界全系新车交付量始终稳坐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冠军的宝座。 

市场形势瞬息万变,高峰来得快,去得也快。 

到了4月,问界新M7销量已下跌至1万出头,AITO问界全系也以701辆的月交付差距,不敌理想汽车,失去了新势力品牌销量冠军的头衔。 

颇为有意思的是,或是战略需要,或是掩盖销量下滑的窘境,4月的问界销量,并不是由AITO问界本身来公布,而是换成了鸿蒙智行。 

如果按照这一口径来排名,鸿蒙智行全系4月交付新车29632辆,超过了理想的25787辆,依旧是造车新势力的“冠军”。 

销量的下滑,使得昔日高调的问界,光芒逐渐黯淡。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凤凰WEEKLY财经》,造车新势力公布月交付数据的速度,与交付成绩的好坏直接相关。如果交付成绩好,那会抢着公布,反之,则会尽可能避而不谈。此前的理想如此,这个月的问界也如此。 

对手的追赶永远不曾松懈。根据理想汽车的交付数据,5月理想汽车交付量达到35020辆。即使是鸿蒙智行全系,也没能保住销冠桂冠。 

同样定位中高端的造车新势力品牌也在迎来销量的新突破。其中,蔚来连续2个月销量涨势凶猛。更是在5月交付新车20544辆,不仅再次突破2万辆大关,也创下历史交付新高;极氪继4月完成了16089辆的交付后,于5月再创历史新高,交付量达到18616辆。 

M7的辉煌,能否复制?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同一款产品都有走过最高峰的时候。 

在刚刚过去的2024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余承东提到产品销量下滑的原因时表示,“刚刚过去的5月份是产品调整期,主力销售的产品在换代,所以造成了短期的销售下降。” 

与此同时,即便余承东没再把“遥遥领先”挂在嘴边,但却句句彰显“遥遥领先”的态度。余承东预计,6月份开始,鸿蒙智行又会重回快速增长的道路。“仅问界一个品牌的月交付量就会超过4万台,在后面的月份再冲击每个月5万台。” 

余承东口中“问界月交付超4万台的底气”,来自于问界新M7 Ultra。 

各家车企披露5月销量的前一天,华为为问界新M7举行了“问界新M7 Ultra 超凡发布会”。从发布会的命名,便可直观地看出,新车型是问界新M7的改款车型。 

整场长达1个小时40分钟的发布会,余承东用大篇幅介绍了问界新M7 Ultra。并总结道,“新车加量不加价,在驾控、安全、智驾、空间等方面进行了升级,这些升级对得起Ultra这个单词。” 

余承东介绍问界新M7 Ultra 来源/发布会视频截图 

然而,一位对技术颇为外行的消费者告诉《凤凰WEEKLY财经》,就自己的观察,新车改动最大的是外观,然后就是前排座椅的头枕可以更快速地拆卸,放倒之后更有“皇后座椅”的感觉。 

“至于发布会上提到的底盘性能、智驾能力和安全能力,我的个人感知并不明显。”上述消费者说道。 

华为迫切需要新的增长点来填补这一缺口,来确保销量的稳定增长。 

根据华为官方海报显示,问界新M7 Ultra上市1小时大定就破了6000台,上市首日大定突破12000辆。 

消费者的热情,甚至一度让问界的销售系统瘫痪。一位问界汽车的销售人员在朋友圈写道,“咱就说‘狠量’,却不加价!!!下单系统,它能不瘫痪吗?” 

大定和系统宕机都是事实,不过与此同时,早在发布会之前,问界新M7 Ultra就已经开启小订也是事实。 

通过查询上述问界汽车销售人员的朋友圈信息,《凤凰WEEKLY财经》发现,早在5月17日,也就是问界新M7 Ultra发布会召开前15天,该车型就已经开启了小订权益——“5月21日20:00前下订客户可享小订礼,即1000元订金抵2000元购车尾款。” 

而新车,也至少提前一周就已经到店。 

“界”多好打胜仗?

华为想要“复制”问界新M7销量辉煌的心显而易见。 

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首个品牌,问界自诞生之日起,一方面被华为寄予厚望,同时也备受整个行业和消费者的关注。这也使得其推出的首款车型问界M5,在上市之初的销量节节攀升。 

根据官方数据,自2022年3月问界M5开启交付后,首月交付就达到了近3000辆,并在5月突破5000辆后,在同年6月交付超过7000辆且新增大定10685辆。 

要知道,在没有与华为达成合作之前的赛力斯,旗下车型的月上险量不过两位数。 

尤其是随着问界新M7上市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华为的势能再次得到释放。只是从问界新M7的发展周期来看,即便有华为的加持,想要一直保持市场热度也并非易事。 

智能手机如此,新能源汽车亦如此。 

而作为深耕互联网多年的科技巨头,华为自然知道,在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一款产品从上市到走红,再到热度逐渐消退,本身就是一个普遍的生命周期规律。 

这也是问界新M7上市仅仅8个月,华为就急着推改款车型问界新M7 Ultra的原因之一,其目的就是让阶段性胜利更长久。 

换句话说,就是用Ultra车型续上“老车型”的热度和销量。 

此外,如同在智能手机的角逐中,面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需要推出Mate系列、Pura系列、nova系列和Pocket系列一样,对于华为来说,想要在“不造车”的情况下,触达不同消费者,就需要在能源类型和车型分类上,尽可能地多。 

2022年问界M7发布会上,余承东曾提到,“世界上还没有哪家车企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推出两款高端电动SUV,但华为和问界做到了。” 

华为的确做到了,但结果并不如其所愿,这也才有了此后问界M7的不断改款。 

而与更多车企合作,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而推出更多类型的产品,也成为了华为的必然选择——智界、享界,以及余承东在5月31日提到的,与江淮合作的、将于2025年春季上市的首款智选车型均顺势而生。 

在刚刚过去的2024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余承东也毫不掩饰地强调了华为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赋能智能汽车的优势,并直言做了核心技术,还要有用户大规模使用才能实现商业变现。“因此,华为选择了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四家车企来合作打造产品,除了技术赋能,还将在TO C端积累的营销服务能力赋予车企。” 

正如余承东所说,为了推动智选车模式下的品牌销量,华为不仅提供了强大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还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创新的营销策略。 

比如,没有哪家车企可以在短短不足2年的时间里,对同一款车进行两次改款;没有哪家车企可以在新品牌首款车上市失利之后,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质疑,仍旧选择二次发布。 

到现在,不管是问界新M7 Ultra的小订,还是从北京车展的初次亮相,到开启预订却并未上市的享界S9,华为已经把“提前销售”这一套路玩得炉火纯青。 

种种行动的终极目标,无非是为了销量。 

对于华为来说,智选车模式是否成功,与每一个合作品牌都息息相关。而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销量。 

只要销量够好,无论是问界、智界还是享界,都是华为智选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是值得华为投入更多的“好界”。 

(头图来源于鸿蒙智行官方微博)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