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1078
作者 | 沈天香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中国插混已经走上世界之巅。”“世界上最先进的插电混动(简称插混)技术在中国。”“全球插混已经进入中国时刻……”
2024年5月28日,在发布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时,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用近20分钟,讲述比亚迪的插混技术进化过程,并还原中国插混技术跨越无人之境、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的过程。
中国插混已经步入黄金时代,成为当前汽车市场炙手可热的明星。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的数据,今年1-4月,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保持在去年达到的64%;4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攀升至67%。
具体到纯电和插混,市场份额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纯电方面,中国2023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2%,在今年1-4月,这一数字微降至59%。但在插混方面,中国2023年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为69%,到今年1-4月,这一数字上升至71%。
新汽车十年,在总销量上,纯电动车比插混多,但近年来,插混的增速远超纯电,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的增长动能。
2014年是插混起势之年。
比亚迪在2008年就推出首款插混车轿车——F3DM,但真正实现市场化的是比亚迪秦,2013年12月上市,2014年开始广泛销售。
与其同时期市场化的,还有上汽荣威550插混版。这款车2013年11月底上市,同样在2014年广泛销售。
▲比亚迪秦
▲上汽荣威550 插混版
在二者尤其是比亚迪秦带动之下,插混开始兴起。2014年,我国插混车型销量为2.97万辆。
虽然这个销量无法与10年后的今天相比,但当时是巨大的突破,因为2013年插混车销量仅为3038辆。
新汽车十年,插混市场尽管遭遇过生死存亡时刻,但总体上高速增长,走到了现在的黄金时代,成为中国新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
风潮起又落
中国插混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不愿意再做“追随者”或者“追赶者”,而要做“引领者”,以实现汽车强国之梦。
丰田汽车是全球混动技术的鼻祖。1997年,丰田推出全球首款大规模生产的油电混动车——普锐斯PRIUS Hybrid。从2001年开始,普锐斯陆续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日本和北美畅销。
到2011年底,全球深度油电混动车累计销量超450万辆,其中,丰田一家就超过350万辆,占七成以上份额。
▲丰田普锐斯
与此同时,丰田凭借多年积累的研发经验,树立了严密的技术壁垒,将“追随者”们拦在了门外。中国以及美国、德国等汽车制造商都只能绕开丰田的技术路线,另辟蹊径。
那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落后,在燃油车和深度油混领域都是落后者。插混如果还是采用追随或者追赶的路线,肯定不会有今天“站在世界舞台中央”之姿。
正如人们所说,要后来者居上,只能弯道超车。严格来说,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所定义的“换道赛车”更为准确。
当然,插混技术路线能在中国开花结果,主要还是由我国实际国情决定的。
一方面,我国需要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需要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所以选择以电驱为主的技术路线更合理。这正是插混区别于油混的一个优势——用油少、用电多。
另一方面,我国当时已经确定了纯电驱动的路线,下决心大规模投资建设充电设施,这也为插混崛起创造了条件。
关键的一锤定音是2012年,国家相关部委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将插混与纯电以及燃料电池车一起列为新能源汽车,而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即油混)被排除在外,后者后来被列为节能汽车。
2013年,相关部委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开始面向公共服务和个人领域全面推开。
为了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政府明确了补贴标准。其中,纯电续航大于50公里的插混车,可享受3.5万元补贴。加上地方政府的政策,总体补贴力度很大。以上海地区为例,国家和地区两级补贴综合达到6.5万元。
比亚迪抓住了插混市场的机遇。继秦之后,这家车企很快推出了唐,于2014年4月在北京车展上首次亮相。这是比亚迪“542战略”下的首款产品——5代表所有车型0~100km/h加速在5秒内,4代表全面四驱,2代表百公里油耗在2L内。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年北京车展上,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跨国公司,似乎都透露了对插混的热情。
比如一汽奔腾B50-PHEV、沃尔沃S60L PHEV、宾利插混概念车、三菱XR-PHEV概念车、哈弗COUPE概念车,以及大众XL1和高尔夫GTE插混等,都在该届车展上展出。
早期,德国车企也积极布局插混市场。从2015年开始,大众、奥迪、宝马都陆续在华导入插混产品,像宝马5系、帕萨特、途观L等经典车型,都推出过插混版。售价近50万元的宝马5系插混,一度成为销量冠军。
▲宝马5系插混
从2014到2018年,我国插混市场都保持增长。其中,比亚迪秦和唐、荣威RX5和ei6、宝马5系、吉利博瑞GE、广汽传祺GS4、宝马X1等表现突出。
拐点出现在2019年前后,彼时插混市场几乎集体陷入瓶颈,主要原因是受到补贴退坡影响。以比亚迪为例,其2018年插混产品销量超12万辆,但2019年下滑为7万辆,2020年又下滑至4.8万辆,甚至不如5年前。
短期来看,补贴退坡让企业面临阵痛;但从长期来看,反而对插混市场发展有利。
个中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尽快适应“断奶”,进入真正的市场化比拼;另一方面,补贴标准完善之后,提高了续航里程的标准,进一步倒逼行业追求技术进步。
后来的故事告诉人们,在商业方面,当一件事情无需再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推动时,才是时代大潮真正开启的时候。
两个决定性因素
2012年发布的《规划》将插混列入新能源汽车后,行业对插混争议不断——很多人认为,消费者购买插混车后,只用油不用电,无法保证达到政府预想的环保目标。
从最初的情况来看,这种质疑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那个时期插混车的纯电续航里程较低,通常在50~80公里之间,大部分车型刚过50公里的标准线。与此同时,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补能十分不便。这些因素导致确实有很多用户把插混当油车开。
插混车吸引用户的是,相比纯电车而言,没有续航焦虑,并且能上新能源牌照。
但在使用过程中,慢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亏电情况下油耗较高,没能达成少用油的预期。同时,随着补贴逐步退坡,插混车售价过高,让更多人望而却步。
也正因此,插混被人们认为只是过渡技术。
于是,插混市场消沉了两年,也争议了两年。对中国品牌而言,幸运的是,那时跨国公司在插混产品的推广上相对保守,技术上也没有重大突破。这些跨国公司好像都没想到,趁他们疏忽之际,中国品牌都埋头闷声干大事,悄悄钻研插混。
当中有多少辛酸无人知晓。“我们花费了无数精力与心血,三代插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还是没有得到市场认可,插混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更要命的是,到处充斥着唱衰插混的声音,中国市场的插混新车,也越来越少。”王传福说。
然而,即便一时看不到希望,中国品牌依然坚持下来。
重大转折在2021年前后,中国品牌纷纷亮剑插混技术。比亚迪DM-i超级混动、长城汽车柠檬混动DHT、奇瑞汽车鲲鹏DHT、长安汽车蓝鲸iDD、吉利汽车雷神智擎Hi·X等,头部中国品牌纷纷发布混动技术平台。
自此,中国插混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开始一路高歌向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其中,纯电车销量为668.5万辆,同比增长24.6%;插混车销量为280.4万辆,同比增加84.7%。
进入2024年,插混车市场更加迅猛,销量上,与纯电车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今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94万辆,同比增长32.3%。其中,纯电车为184.2万辆,同比增长12.8%;插混车为111.5万辆,同比增长84.5%。
插混还是过渡技术吗?完全不是,现在,它已成主流。
大转折背后,主要有两个重要因素。
第一,技术进步,让用户真正爱上开插混车的体验。
随着技术不断迭代,中国品牌的插混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突破,现已双双进入“2”时代——综合续航突破2000公里,纯电续航突破200公里,甚至油耗也进入2L~3L的区间。
第二,成本降低,让用户购买插混车的门槛更低。
过去,一辆插混车的价格是燃油车的两倍,后来慢慢变为比燃油车高几万元。现在,行业逐步实现了“油电同价”,甚至是“电比油低”。
以比亚迪秦L DM-i为例,加满一箱油可以行驶2100公里左右,如果只是在市区上下班通勤,直接用电,一周充1~2次即可。即便在亏电情况下,它的油耗也能低至2.9L左右。
而这样一款车,起售价为9.98万元。回过头看,10年前,比亚迪秦的起售价为18.98万元,足足贵9万。
更关键的是,对于用户而言,新老插混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用车体验。
比亚迪不是个例,有更多中国品牌陆续跨进“2”时代。东风风神旗下首款插混车型风神L7,搭载马赫PHREV技术,纯电续航里程最高205公里,综合续航也跑出了超2000公里。
在插混领域,“追赶者”变成了跨国汽车巨头。他们的插混技术,如今仍普遍停在纯电续航未过或刚过百的阶段。他们要想赶上中国品牌的开发周期和迭代速度,唯有利用合资公司特别是依赖中方股东来反哺。
目前,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已分别展开插混技术自研;东风日产由中方主导的技术中心开启自研;上汽通用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自研的PHEV智电插混技术,即将用于别克GL8上……
相比过去,当下是中国插混最好的时代,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从“输入”变“输出”的时代。
标签: 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