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小米提产,二手车闻风降价


​文 | 宋立伟 赵成

编辑 | 赵成


二手小米SU7最早出现在新车交付第二天,并且无不加价,直到5月上旬,这款车的二手价格仍比新车高1万-2万元。然而,这两天价格却明显松动,车源也悄悄多了起来。


近日,记者从北京部分二手车市场了解到,不少卖家为了尽快出手,已自愿降价几千元,而买家几乎也能以新车指导价提车。


这是否代表小米SU7热度已过,尚不好估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首批特殊消费群体来说,小米SU7的核心使命已经完成,而在产能明显提速前,趁着交付周期仍旧过长,尽快出手,损失一定最低。”业内人士表示。


5月23日,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公开表态,6月起,小米汽车工厂将开启双班,全力扩充产能,力争单月新车交付突破1万辆,2024年更要向全年12万辆的交付目标发起冲刺。


一周后,小米汽车进一步官宣,6月5日零时起,SU7大定锁单犹豫期从7天缩短至3天,理由是为了加速定单与生产匹配效率。


可就目前来看,上述调整还未有效缩短新车交付周期。按照小米汽车销售人员的口径,新用户现在下定,仍需等待30周才能提车,交付周期与此前无异。


“尽管如此,这仍然是卖家最后的机会窗口。”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萌认为,现在发生在小米SU7身上的故事,曾经也在特斯拉蔚来等车型上上演过,并不新鲜,而且无论是加价卖还是平价交易,时间都不会很长,随着交付量的增加,二手车价格势必会进一步下探。


一直以来,纯电二手车保值率并不算高,叠加新车价格战的持续,本就令二手车商承压加剧,而小米SU7又是一款定位相对小众的跑车车型,这也决定了其客群有限。


在王萌看来,一款车的保值率不仅取决于新车的真实价格,更取决于车型质量、口碑、配套、网络体系、维修成本、保费等方方面面,而检验这一切既需要时间,也需要一定规模的交付量。


因此,对于不急于用车的消费者,专家建议,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半年之后见真章。


01 提车俩月,谁在着急出货?


小米SU7不愁卖,不单体现在新车上,在二手车市场亦然。


“前几天刚收了一辆创始人版,行驶里程不过2000km,当天就卖了。”提起小米SU7,二手车商周先生希望多多益善,一来,利润可观,二来,流转周期非常短,几乎稳赚不赔。


以他最近出手的这辆车为例,由于原车主选装了价值8000元的20英寸梅花轮毂,以及小米手机支架、脚垫等周边产品,新车购置价格已经超过31万元,如果放在一个以前,同样的车况,不仅收车要加价近2万元,向外出售的时候也需要花费一些力气说服买家,而现在车主已经愿意降价,哪怕他们最终以新车购置价卖出,也轻松获利近万元。


无独有偶,和周先生一样,另一位豪华车二手车商也在小米SU7身上尝到了甜头。


只不过他经手的是一款低配版车型,虽然利润只有4000元,但胜在流转周期短,同样是收车当天就成功出售了。


图源/IC


在南京、广州、苏州等地,相似案例还在增多。虽然小米SU7上市至今才两个月,这期间,累计交付量为15688辆,还未对二手车评估产生参考价值,但近日交易却有诸多共性。比如,车辆的行驶里程普遍集中在3000公里以下,其中,甚至不乏只跑了几百公里的“新车”,并且车型多为创始人版、Max版和低配版;而买卖双方则更有趣,前者不愿耗费时间等待新车,后者则急于将“崭新”的车快速出手。


买方心情容易理解,卖方又是基于哪些考虑呢?


这或许还要从他们的身份说起。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出手小米SU7的普通用户其实并不多,占比较大的是网红、自媒体,以及车商、渠道商。对于这部分特殊消费群体来说,小米SU7的引流使命已经完成,随着产能的扩大,新车交付量一旦快速增长,则意味着他们的损失风险也会提升,趁目前新车交付周期还未缩短,尽早出手才是上策。

这也解释了上述车辆为什么存在明显共性。


02 买车莫急,让时间跑一跑


时间是评估一款车真实价值的重要标尺之一。“尤其对于纯电车型来说,至少要经历冬季的考验。”这是行业共识,因此包括车商在内,都建议买家不妨再多花点时间,对一款车的质量、口碑、服务、售后体系、用车成本等综合评估以后再做决定。


显然,这些数据支撑还远远不够,除了外观,其它方面还需要时间佐证。


对小米SU7来说,业界给出的统一答案是:半年。此外,交付量至少要高于2万辆。


在王萌看来,目前,小米SU7在二手车市场的表现和多年前特斯拉、蔚来一样,更倾向于偶发性,随着“网红”效应的减弱,一段时间后,价格势必会恢复到行业正常水平。


不仅如此,二手车市场的流通量也将直观反映用户对这款车的真实评价。换句话说,如果用车体验好,车主自然不会在短时间内出手,反之二手市场供货量将会大大增加。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于一家新入局的车企来说,更是如此。


图源/IC


小米汽车的先天流量优势已经为小米SU7开了一个好头,在产业链极其完善的中国市场,进入汽车圈不难,难的是如何不被挤下牌桌。


5月中旬,雷军进行了3个小时的SU7驾驶直播,首次公开测试了小米城市NOA、高速NOA系统,并收获了3900万人次的播放量。在直播过程中,雷军讲了一个此前从未提及过的信息,“(SU7)这个车队目前还在测试,我们希望把这一批车跑到15万、20万公里,跑完整个生命周期,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全部测试完可能会跑1100万公里。以前的车厂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投入过如此大规模的测试。”


此言一出,再次引起舆论热议。一般而言,车辆的耐久测试会分为整车耐久、专项耐久等,部分测试通过台架测试、专业试车道等进行,这类测试可通过换算,等效更长的日常耐久测试里程;除了上述测试外,整车也会在真实道路进行测试,以贴近用户的真实使用情况;此外在车型改款时,也会进行类似的真实道路测试,但该测试同样也是在SOP(开始量产阶段)之前进行。


对此,小米官方回应称,雷军所说的测试是指,小米SU7在标准测试车辆之外,投入了100辆测试车进行的全国公共道路测试。这些车是按照量产标准生产的车型,在完成标准测试后继续加测,并且有部分车辆会加测到15~20万公里,目的是为后续的功能OTA保驾护航。


不论如何,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如何保证产品一致性,持续提升产品综合体验,是小米不得不打的一场硬仗。


责编:赵成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