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从奥迪100到桑塔纳,上汽大众开启国产化“拓荒之路”

​回望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史,桑塔纳国产化一定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页。一辆轿车,带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加工业的发展,也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及其产业链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从此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局面。

  踏上中国之旅的不止是“大众”

在双方探索前行之路期间,还有过这样一段“小插曲”——那就是上汽与奥迪结缘。早在1986年,上汽与奥迪就进行了合作,上汽奥迪不是全新开始,而是“经典的传承”。

1982年,奥迪在当时最贵的旗舰车型——奥迪100正式推出。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车型应用了当时诸多创新性技术,例如车身轻量化技术、低风阻系数设计(0.30Cd)、quattro四驱等,迅速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车型。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决定引进奥迪100。1986年,上汽与奥迪就进行了合作,1986年起,上汽大众三年内共组装了600辆奥迪100,作为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及上海市的公务用车。奥迪也就是从这里开始,首次踏上了它的中国之旅。而在35年后的2021年,奥迪再次回归上汽大众。可以说,上汽奥迪不是全新开始,而是经典的传承。

  波澜壮阔的国产化之路

相较于奥迪100的入华,桑塔纳的国产化之路则更为波澜壮阔。1983年,第一辆手工组装的桑坦纳的下线,给上汽大众注入了信心。但中方也很清楚,CKD组装不是引进桑塔纳的目的,实现国产化、形成自己的轿车制造体系才是目标,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当时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国内汽车制造还处于手工敲打的水平,既无设备也无技术,同时几乎没有任何配件厂,缺乏相关配套基础;另一方面,德国大众对零配件有着极为严苛的标准要求,当时本土汽车工业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所以问题来了,依据合同规定,桑塔纳国产化的零部件必须拿到德国去做测试,经过认可才能投入国产制造。而且,最初与德国大众谈判时,桑塔纳计划7年间达到国产率90%以上,每年都有进度目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巨大的实力差距下,上汽大众埋头苦干两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才只有2.7%。整整一台车,仅轮胎、喇叭、天线、标牌这“四大件”零配件是国产的,其他均为进口。

1987年12月24日,刚被任命为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前来参加桑塔纳国产化工作会议,发表了《把“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搞上去》的讲话,开宗明义提出轿车国产化的指标,指出“桑塔纳的国产化要坚持高质量,不能‘瓜菜代’!” 在当时,唯有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建立自己的零部件生产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1988年7月1日 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大会

  重压下的“绝地反击”

为攻克“提高桑塔纳国产化率”这一难题,上汽大众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再次开启了一系列攻坚创新工作。当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状况是一缺技术二缺钱,提高国产化率,必须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笔的改造费便是制约提高国产化率的最大障碍。

1988年,“国产化基金”正式设立,根本性地解决了零部件企业引进技术、设备的经费问题。同年,105家零部件配套企业、6所高校、7家科研院所的成员共同成立了“桑塔纳共同体”。这也是为什么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桑塔纳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当时每卖出一台桑塔纳,就提出2.8万元利润,组建了累计金额几十亿元的“桑塔纳基金”,用于扶持配件生产企业。有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大批零部件企业开始脱胎换骨的成长。甚至后来,只要质量标准获得过上汽大众认可的零部件,其他厂家就直接采购,成了名副其实的“免检产品”。 

而在企业内部,上汽大众从德国大众聘请了20多位退休工程师培训和指导零部件生产,严格按照德方的“六道关口”,实现零部件国产化100%合格。同时,如果国内本土零部件工厂想成为上汽大众的供应商,就必须按照德国标准重新改造,在零部件经过德国标准测试后才能通过考察。

在此过程中,上汽大众逐步建立了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的完整产业链。在零部件方面,中德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400多家高质量的零部件企业,他们也成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体系的核心,为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可以说桑塔纳的国产化,为我国轿车工业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产业共同体。今天的福耀玻璃、扬州亚普、宁波华翔、宁波均胜都受益于桑塔纳共同体全方位的支持——订单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

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参加上海大众成立五周年暨第一期工程投产仪式剪彩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1989年,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上升到了60.09%,实现了飞跃式的极速成长。1990年,上汽大众五周年大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看见现代化的汽车厂落成,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会上还传递出一个令全国震动、世界瞩目的消息:中央同意开发浦东、开放浦东。桑塔纳国产化的快速推进,让人们看见了中国力量的迸发,也增强了城市对外开放开发的强大信心。此后,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又经历了几次跳跃性增长,到1998年,桑塔纳普通型的国产化率已达93%。 

1992年1月28日,庆祝累计生产10万辆桑塔纳轿车活动

正所谓,不经历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桑塔纳的国产化之路,不仅开辟了中国现代轿车工业的新纪元,更建立了早期的现代化汽车工业体系。这背后也映射出上汽大众人自立自强、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内核。时至今日,40周岁的上汽大众,已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合资车企的引领者,面对新时代下的新挑战,上汽大众仍将和中国汽车工业一道成长,走好合资车企转型升级的新发展之路。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