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频繁造假的日系 能否守住新能源冲击下的中国市场?

常以工匠精神自夸,却从未间断被曝作假,当工匠精神精神变为“躬匠精神”,弯腰是否还有意义!

丰田、本田等五大车企曝测试造假

6月3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通报,包括丰田马自达、雅马哈、本田铃木五家汽车制造商存在造假行为。消息称,马自达的问题是测试中重写了发动机控制软件,且在碰撞试验时对测试车辆进行了欺诈性处理,具体是指安全气囊爆炸靠倒计时,而不是传感器;雅马哈的问题则是在过去生产的两辆车的测试报告中有虚假陈述;本田的问题是在过去生产的22款车型的噪音测试报告中有虚假陈述;铃木汽车则是对过去生产的一款车型的制动装置测试结果进行了虚假陈述。

个人认为最为严重的是丰田,消息指出,在卡罗拉Fielder、卡罗拉Axio和雅力士Cross这三款新车型的行人安全测试中,丰田提交了虚假数据,并在皇冠(Crown)、Isis、SIENTA和RX这四款旧车型的碰撞安全测试中使用了改装测试车。

看来,广大网友所说的,日系省油费命并非有意诋毁,丰田与本田等车型皮薄基本是用户公认,而现如今来看,皮薄也就罢了,更为致命的是,由于皮薄,部分车型可能连最基本的安全测试都无法达标,所以需要造假。

并非偶然且牵动甚广

6月3日当天,丰田、本田、马自达高层已经就造假事件进行了发布会道歉,但由于经常性出现造假丑闻,他们的鞠躬致歉是否还有意义还值得考究。

包括丰田旗下大发汽车存在为应对侧面碰撞测试不正当地修改车辆前座门内衬、2016年,三菱汽车和铃木汽车相继承认油耗测试造假、2018年,斯巴鲁日产、雅马哈等车企先后曝出存在尾气排放和油耗测试造假问题等等。

同时,受上述车企的牵动,日本国土交通省指示85家已获得型号名称的汽车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和其他公司对型号名称申请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进行调查和报告。所谓“老人无德,全家遭殃”,此处可稍作改动为“巨头无德,全行遭殃”。

丰田中国“与国内无关”是否可信?

需要强调的是,丰田中国对此事件进行了较为迅速的反应。6月3日,丰田中国就发布了“丰田中国关于认证申请相关说明”的通告,称经确认,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与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销售车型与此次丑闻无关。

虽然官方如此解释,有消费者也为此通告站队,但需要深思的是,好东西真的都给中国人用了?

颓势尽显的中国市场

此次日本五大车企的塌房,对于在中国的日系合资来说,理论上会有较为深重影。

受自主新能源迅速崛起,大部分合资品牌在国内都遇到巨大挑战,销量下行严重,日系也赫然在列。

数据显示,2023年,本田中国在华终端累计销量为123.42万辆,同比下滑10.1%;丰田中国销量为170.1万辆,同比下滑12.36%;东风日产销量为79万辆,同比下滑24%。

不难看出,曾经的日系三巨头在国内可谓是到了全线崩塌的地步。在本就展颓势尽显之际,又来一场“源头”信任危机,这对于本就唱衰严重的中国市场来说,不良影响是必然的。

驾言:

日系品牌在汽车圈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无论丰田、本田,都是世界级汽车巨头,这一点毋庸置疑,一些丑闻,也动不了根基。但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而再再而三的事故,千里长堤溃塌也并非不可能;同时,在中国市场,自主新能源的冲击,正日益剧烈,此消彼长加上严重的信任危机,日系等合资又该如何应对?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