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五家日系车被曝造假,丰田中国一纸声明打了谁的脸?

日本车企又双叒叕造假了,而且这次涉及造假的企业包括丰田本田马自达、雅马哈、铃木等5家企业。


丰田官方发公告表示,有七款车型存在碰撞测试方法与相关规定要求标准不同的问题,其中皇冠、Isis、SIENTA和RX四款车型已经停产,在售的卡罗拉Fielder/Axio以及雅力士Cross暂停销售。本田、马自达、雅马哈、铃木四家车企,还有31款车型涉及造假问题。


QQ截图20240604162526.png


造假事件曝出后,6月3日丰田集团社长丰田章男、本田技研工业社长三部敏宏、马自达社长毛笼胜弘公开鞠躬道歉。本次碰撞测试造假说明丰田、本田、马自达等车企内部管理松懈、产品质量不可靠,很可能打击到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尤其是国内市场,合资车份额本就在不断下滑,造假事件堪称雪上加霜。


更关键的是,一次牵连出五家车企造假,并且还有数十家车企仍在调查中,只是日本车企造假的冰山一角。我们仍不知道,究竟还有多少家日本车企、多少款日系车仍存在造假问题。


造假有传承


最近十年,日系车几乎每年都会曝出造假事件,例如2015年被曝出的高田安全气囊造假,可能会对车内乘客造成二次伤害,导致3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全球上亿辆车被召回。高田气囊造假产生的影响,时至今日仍在延续。


crash-test-1620608_1280.jpg


2016年三菱汽车被“正义之士”日产汽车举报燃效测试造假,随后三菱汽车股票暴跌,日产汽车则趁机收购了三菱汽车34%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2017年神户钢材造假曝光,包括丰田、日产等多家日系车和新干线、三菱机车都受到了影响。


由于当时互联网已经较为发达,该事件的影响很大,也让许多国内网友首次见识到了日本车企的另一面。


2018年,日产汽车也被曝出燃效和尾气排放造假,看来举报三菱时,日产并未意识到自身也有相同的问题。到了2020年,日本最大汽车供应商电装被曝燃油泵存在质量问题,全球约500万辆汽车被召回。2021年日本曙光制动承认质检报告造假,三菱电机被曝零部件检测数据造假。


4b46c58e-4bdc-4f67-9075-df999e358bfa.png


从2022年开始,丰田成为了日本车企造假事件的“主角”。2022年丰田子品牌日野汽车曝出发动机存在数据造假问题,2023年丰田另一个子品牌大发汽车被查出在碰撞测试中有造假情况,而且连带丰田母公司的产品,此次造假事件共涉及六十余款车型。


当然,倒也不是说只有日系车造假,仅一个尾气环保排放问题,大众福特、通用等老牌车企都曝出过造假事件。


日系车造假的离谱之处在于,第一造假太频繁,几乎年年都有爆料;第二过于“持之以恒”,许多造假行为居然已经持续了二三十年。例如2021年三菱电机造假问题,时间跨度长达35年。小通不禁好奇,日本的质检部门是不是摆设?


甚至本次造假事件曝光后,丰田中国第一时间发布公告称一汽、广汽丰田与雷克萨斯的测试实验依照中国法律法规,不存在安全和品质问题。小通认为,这份声明简直是对日本整个汽车行业的羞辱。


6239bfd1gy1hqcg5914jcj20tp13mwkr.jpg


若是造假不能禁止,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日系车的声誉。尽管这些造假行为并未妨碍日系车热销,但日本车企和消费者们也需要正视,为什么日本车企造假事件层出不穷?


消费者需要的不是鞠躬道歉


作为一个90后,小通小时候在许多书籍、报刊中读到过关于日本的故事。那个时候日本给我的印象堪称理想之国,我也极为敬佩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并对日本产生了一丝向往。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对于日本的看法也越来越客观。


小通认为,日本汽车造假问题不断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制造业衰退。细看日本车企造假,会发现这些造假事件的起始时间大多是2000年前后,彼时日本已进入“失去的三十年”,整个国家经济萎靡。


river-5572289_1280.jpg


1976年日本制造业占GDP总量的36%,1980就下降到了27%,2020年更是下降到19.8%。经济泡沫不断扩大,制造业出现了空心化,日本越来越多人才进入房地产、金融领域,导致制造业人才匮乏。


进入90年代后,日本车企一方面因缺少技术人才,许多研发项目进度缓慢,另一方面出于节约成本考虑,对于质量的把控松懈,为造假预留了空间。


要知道,过去汽车行业有一句口号“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叫丰田,一种叫其他。”可如今比亚迪、吉利等车企纷纷发力混动技术,反而是丰田汽车在新能源时代举步维艰。


a64b2928-4576-41f3-96c7-4156542b794d.jpg


按照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人工智能专利综合指数报告》统计数据,2018年到2021年全球AI专利申请数量中美韩位列前三,而且与第四名日本的差距越来越大。面对互联网、AI、智能汽车等前沿技术,日本真的拿不出足够的人才。


前段时间国内许多车企宣布要招募更多AI、软件技术人才,日本车企也有所动作,但丰田和本田不约而同选择与印度IT企业合作,原因大概率也与日本相关人才不足有关。


日本车企造假的第二项因素,则是为了守住“人设”。以前与网友们讨论汽车,大家比较认可的观点是德系车结实、国产车便宜、日系车油耗低,能效和排放造假,就是日系车为了守住固有优势。


787b2c63-1db7-482e-9d79-5c2bb2f28517.jpg


毕竟日韩车常被国人调侃“吸能盒”,意在指出其为了低油耗使用较轻较差的材料,导致车身强度低,对车内乘客起到的保护效果差。一旦油耗也被超越,那么日系车除了品牌价值,将很难再拿出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已经把日系车的油耗神话攻破,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车企的混动技术将百公里油耗降低到了4L左右,尤其是在拥挤的城市,混动技术带来的能耗优势过于明显。


日本车企造假事件较多的第三个原因,则是处罚过于宽松。每一次车企被曝出造假,高管出来鞠躬后,就看不到下文,以至于许多网友将曾被用于称赞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调侃是“躬匠精神”。


21a4462309f7905238ce5018539dcbc47acbd5bb.jpg


日本很多行业都是如此,出现事故后鞠躬道歉,但后续调查和惩罚措施太少,车企造假后果太轻,自然会存在侥幸心理。消费者需要的不是车企鞠躬道歉,而是车企彻查自身,确保产品质量。


日本车企若想改变现状,彻底消除造假问题,最好的方式制造业复兴,就像美国也在尝试制造业回归。问题是美国努力扶持制造业回流,并未取得太好的成果,甚至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 (Jim Farley) 都表示要向中国企业学习,小通认为日本很难实现制造业复兴。


既然难以实现制造业复兴,那么日本车企可能就要考虑另一条路了。


日系车的希望


2023年丰田和本田全球销量都在上涨,但主要依靠的是燃油车,在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较高的中国市场,去年合资车的份额已低于50%。从三菱退出中国、广汽本田裁员来看,日系车在国内的竞争力正逐渐下降。


当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车都会与新能源汽车并存,但新能源与智能化无疑是汽车行业的大方向。日系车显然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落后国内车企,再加上造假问题频出,或许可以考虑与中国车企反向合资,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提升产品竞争力,而且还能借助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体系降低生产成本。


前段时间丰田汽车宣布将与华为、魔门塔合作,将推出搭载华为智驾硬件平台和魔门塔算法的车型。之前丰田还曾与比亚迪合作,铂智(bZ)系列曾有车型搭载比亚迪的三电系统,丰田很可能已经有与中国车企反向合资的想法。


s2.jpg


去年大众宣布与小鹏、智己等中国车企合作,将基于中国车企开发的电动汽车平台研发产品,就属于反向合资。今年Stellantis也宣布与零跑汽车反向合资,将联合开发纯电车型。这些情况足以说明,中国车企的新能源技术已经得到了全球车企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另外,大众汽车还发生过经销商从中国进口产品,运回德国售卖,算上关税依然比德国本土车便宜。贾跃亭更是怒喷小米能够成功,主要依靠中国低价格、高品质的中国供应链。综合考虑零部件和运输成本,日本车企即便把产品完全放到中国生产,再运回日本或其他国家市场销售,估计也不会亏本。


不可否认燃油车时代日系车的强大,但制造业衰退和车企的固步自封,令日系车在新能源时代落后中国车企。中国企业工业落后时,曾积极与海外车企合资,用市场换技术。如今形势逆转,日系车或许该考虑与中国车企反向合资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