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内燃机又行了?|科技

5月底,丰田斯巴鲁马自达联合宣布,将分别开发三种适合电动化的新型发动机。给悄然变化的汽车动力路线之争,再添新料。

图片

还记得,3年前,奔驰奥迪等宣布停止开发内燃机新技术,专注纯电技术研发。

而在两个月前,奔驰公开表示,收回2030年不再推出燃油车的计划,放弃全面电动化,2027年推出全新的内燃机车型阵容。

再来看此次丰田三兄弟的发动机计划,也是别有洞天。

新型发动机将不使用化石燃料,通过e-fuel(合成燃料)、生物燃料、液态氢等多样化燃料来实现碳中和。即绿色内燃机技术。

新型发动机还将高效率、高输出、小型化,更好的服务混动车型,改变汽车的布局,降低前机盖,提高设计感和空气动力性能,改善燃油效率。

用e-fuel来为内燃机续命,是近一两年欧美车企广泛讨论的话题。除了不浪费内燃机的技术积累,迎合混动市场的发展速度,看似“倒行逆施”,其实还有诸多考虑,并不简单。

图片

欧美车企为何放缓纯电动车的发展?主动还是被动?电动化的趋势会有意外之变吗?混动技术还有多久的未来?三分天下,是不是动力路线终局?


两个「三分天下」,已成共识?


“我们对动力的多元化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诚如李骏院士在第四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高峰论坛所讲,目前看,没有一种动力系统能够解决所有客户和所有市场的问题。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94万辆,同比增长32.3%,其中纯电动182.4万辆,同比增长12.8%,插混111.5万辆,增速高达84.5%,远高于纯电。从2022年开始,到今年第一季度,插混增速已经连续六个季度超过纯电。

全球市场,今年第一季度,纯电动车同比增长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涨幅46%,与中国情况类似。今年以来,奔驰、奥迪、大众、通用、福特等跨国车企先后调整了其新能源战略。

对此数据,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王瑞平表示,电动车增速减缓符合双积分法规变化,从2026年到2030年法规加严速度减缓。她认为,纯电车增长潜力受制于充电、政策退坡、二手保值率等原因。

图片

早在2022年,王瑞平就提出,2030年电气化方向将会有混动、插电和电动“三分天下”的观点。

今年的论坛上,她认为,“三分天下”应该是分两个阶段走:第一个阶段是在燃油车、混合动力和纯电之间形成一个“三分天下”;第二个阶段随着“双碳”目标的加严,燃油车会进行升级,升级到混合动力之后,应该会形成混动、插电和纯电的“三分天下”。

图片

只要有混动的一片天,那么就意味着有内燃机的一块地。但正如文章开头丰田的计划,此内燃机也许并不是过去我们熟悉的内燃机。

在李骏院士看来,动力电池的下一步是固态电池,似乎已经达成共识般的清晰。“所有的资源,所有的研发都在聚焦固态电池。”但内燃机的未来怎么走,还需要全部专家一起凝练。

图片

他认为,应该从五个维度思考绿色内燃机概念:

第一,新能源车只是手段,碳达峰、碳中和才是目标。包括使用过程排碳WTW,和全生命周期排碳CTG两个维度。

第二,必须根据绿色能源来改造内燃机,例如五大e-feul:绿电、绿氢、绿氨、绿色甲醇和绿色生物燃料。

第三,一定会出现绿色零碳内燃机的新机型。

第四,绿色零碳内燃机必须拥抱电动化,拥抱人工智能。

第五,要用成本和市场思维来评判绿色内燃机的发展。

从这五个角度简单说就是,未来全新一代内燃机的开发,是跟新的绿色燃料科技,新的电动化车型设计结合在一起的,最后还要便宜、好用、真减碳。


别被忽悠了


王瑞平强调,混合动力和电动化并非是对立的,恰恰相反。

她认为,这两个技术方向都是和三电紧密地捆绑在一起,都高度依赖三电技术的发展来得以提升。因此,在核心的三电技术方面,其实这两条技术路线完全可以共享。

图片

她同时提醒大家,因为电动车增速放缓,但是法规并没有放缓。

“中国和日本,在2030年法规要求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至每百公里75克和74克,也就意味着百公里平均要达到3L油耗的水平;美国和欧洲,在2030年要达到49克和43克,也就是接近于每百公里2L的法规水平,这对全球现状来说,差距还是非常之大的。”

长安汽车新动力研究院总经理邓伟预测,“禁燃”并不是禁止发动机,禁的应该是高碳的动力,所以碳中和与发动机本身没有大的冲突。”他预测,2030年的BEV、HEV和ICE的比例会在4:4:2或者4:3:3,即仍有六成的整车会使用到发动机。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资深首席专家李金成认为,车用动力技术路线孰优孰劣取决于能源,PHEV和REEV使用化石燃料时虽然总碳排放高于EV,但如果使用“碳中性燃料”则不同。一定规模的液体碳中性燃料将大大有利于支撑PHEV和REEV技术路线的发展。

图片

那么,如何得到足以支持市场化量产的绿色燃料,即欧盟所谓的 e-fuel呢?

一般来说,e-fuel需要用由风能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来电解水,产出氢气和氧气。通过使用更多的能源和添加碳(最好是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有可能生产出其他合成燃料,如e-氢、e-甲烷或e-柴油等。

在欧洲,保时捷法拉利等跑车制造商正在考虑使用e-fuel,因为电动化的跑车们想甩掉那块拖后腿的大电池。《2035 年欧洲禁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也为未来内燃机使用e-fuel合成燃料留了后门。

问题是, e-fuel的碳捕获设施和电解水制氢技术,非常昂贵。此前保时捷的资料显示,e-fuel现在的生产成本基本稳定在10美元/升。即使十年之后,e-fuel的生产成本降到2美元/升,但再加上物流、利润和税收,零售价格至少是油价的两倍以上。

图片

对此,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表示,“我们不能被欧洲绿色甲醇给忽悠了,中国特色的绿色甲醇就是拿劣质煤和太阳能结合。”

他认为,现在中国的风能、太阳能发电确实便宜了,发展速度超出十年前的预期。但大部分西北偏僻地区的绿电不能并网,势必浪费掉。而且,中国的劣质煤储量丰富且便宜。数据显示,我国低阶煤储量接近5000亿吨,约占煤炭探明储量的42%,现利用率不高。

如果利用劣质煤和离网绿电两者的成本优势,他表示,可以实现绿色甲醇的低成本,“比70美金一桶的石油便宜。”

但是对此技术路线,一位专业人士私下表示,可能很难在中国获得政策支持。因为用到了劣质煤,这个过程就会显得不那么绿色,不那么符合新能源路线。可见,绿色液体燃料的技术路线还不够清晰。


题外话


从去年到今年,全球各大市场纯电动车发展速度都在放缓,各种阴谋论开始冒出来。

其一,电动化本来就是骗中国人上当的。其二,中国的电动车又便宜又好,欧美打不过就不玩了。其三,中国有可能成为电动车孤岛。

但从字面意思上看,就不太理智,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单独就可以撑起任何一条成功的技术路线。另外如王瑞平所说,虽然很多车企放弃了All in纯电动,但并没有放弃纯电路线,只是偏向多元方向。

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认为,在海外市场比较好的选择是油电并行。“我国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是758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60%,美国占12%,德法英各占4%多一点,合起来占到全球的85%。”

王瑞平提醒,中国汽车走出去,势必要考虑到海外的市场结构。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仅占到了国内份额的40%,相比于其他的汽车发达国家,提升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日本本土市场不到500万辆,但是在海外市场却有2000万辆的销量规模。韩国本土只有170万辆的销量,海外市场有580万销量。欧美系基本上内外市场是1:1。

说到海外,中国新能源出海已经开始遇到阻力。今年美国已经对中国纯电车征收100%的关税。另一边,5月29日,路透社等外媒称,欧盟委员会将推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的决定,或在欧洲议会选举后宣布结果,以“避免该问题被卷入激烈的竞选活动”。

图片

无论欧美的加税借口是什么,本质上,在国际上高关税一直是一种保护国内弱势产业的手段。通过高关税来保护市场空间的同时,也不排除为其纯电路产品争取更多时间。

而欧美的新能源路线和时间表,一直夹杂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成为党派之争的工具。

据德国《时代》杂志5月25日报道,德国最大的在野党“基民盟”,以“受到操纵”为由取消了一项在线投票,该投票旨在反对欧盟一年前出台的自2035年起全面禁止燃油车的决定。

据报道,截至25日上午,超过 85% 的在线投票者支持全面禁止燃油车,这与“基民盟”发起投票的初衷南辕北辙。

就在几天前,“基民盟”党魁弗里德里希·梅尔茨呼吁欧盟,撤销2035年起生效的燃油车禁令。梅尔茨说:“今天我们不会知道,以环境中立和气候友好的方式,未来开发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