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算笔细账,百度Robotaxi赚钱这事能行


今年年初,百度自动驾驶对外发声的重点之一,就是萝卜快跑进入商业化正循环阶段。


从年初百度副总裁兼IDG事业群组负责人王云鹏的“两个1亿(营收1亿,利润1亿)”目标,到Apollo Day上百度喊出“今年在武汉盈亏平衡,明年进入盈利阶段”的口号,说的都是一件事:


百度Robotaxi要赚钱,而且能够赚钱。


对于这一点,虽然百度给外界的态度非常笃定,但外界对这件事更多是持保留意见,质疑的点或许不在百度,而是在当下高阶自动驾驶所面对的话语情景下,Robotaxi赚钱这件事本身,听着太像“画大饼”了。


但我们又不免有一些期待,如果百度Robotaxi盈利计划真的能如期实现,对于整个行业的信心提振和商业示范价值将是巨大的。


所以,盈利目标是“大放卫星”,还是基于实打实的商业模型作出的判断?


今天,我们就结合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算笔细账,看看百度Robotaxi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01

盈利,如何定义?


算这笔账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的是,百度口中所说的盈亏平衡和盈利,该如何定义,限定词怎么加,这决定我们这笔账该怎么算的问题。


百度自动驾驶高层接受采访(从左到右:陈卓、尹颖、徐宝强)


关于这一点,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不久前在今年的Apollo Day上有所说明。


具体来看,就是在2024年,武汉的百度萝卜快跑达到盈亏平衡,2025年进入盈利状态。百度的计划是,将武汉作为一个盈利范本,在一个城市内验证可盈利的商业模式,再快速推广至其他城市。


而盈利或者盈亏平衡概念,因为前期研发、推广阶段的投入巨大,想要在短期内达成整体的盈亏平衡不太现实,所以这里陈卓就解释为“一个周期内的投入和产出比较,如果收入大于投入,就可以视作盈利”


这样的限定之下,我们算这笔账的框架,就是以武汉萝卜快跑的实际运营情况,用已知的信息对成本进行拆解,对比同时空武汉萝卜快跑运可获得的收入进行比较,最后输出一个结果。


成本端,当下百度萝卜快跑在武汉已经进入了一个常规化运营的状态,所以对比网约车的实际运营情况,大概可以拆解出几大类:


1、车辆硬件成本,即Robotaxi的整车成本;


2、维护保养成本,包括日常保养以及车辆生命周期内的零件更换;


3、保险成本;


4、运维成本,根据官方的说法,百度Robotaxi车队在武汉的唤醒、补能等已经可以做到无人化,所以我们这里只算车队远程监控及地勤人员的人力成本;


5、补能费用。


收入端,Robotaxi收入主要靠载客,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包括车辆实际运营(载客运营)里程、每日接单数量以及客单价情况。


02

算笔细账,百度Robotaxi真的能赚钱?


为了产出结果更为直观,我们将会把所有的成本和收入拆分至平均每辆车每天的细度,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百度最新无人车RT6


首先在成本端,最大的成本来源于硬件,也就是车辆的采购成本。按照百度最新的Robotaxi车型RT6,官方采购价为20.46万元,车辆本身的使用周期为5年(百度预期为5年)。


这个预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贴近真实情况的,有知情人士表示,百度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运营里程出行高峰每日大概在350公里,如果按照网约车60万公里强制报废的政策,车辆的使用周期也确实只能在5年左右。


这样来算的话,单车成本落到每天,就是112元。


维修保养成本方面,主要有2方面需要考虑:一是周期性的保养,目前纯电车型需要一年小保养一次,两年大保养一次,三年周期保养费用大概在2000元左右,主要包括车况、电路检测以及油液更换等等,平均到每天成本为1.83元。


二是轮胎、刹车片等网约车高频损耗的元器件更换,如果按照5-8万公里更换一次轮胎,每年车辆轮胎需要换两次,平均每次换胎成本1200元左右(比较一般的轮胎市场价大概在每条300元上下),一年的换胎成本就是2400元,平均到每天是6.58元左右。


刹车片,品质一般的单品,一套价格在400元上下,按照6-8万公里更换一次的频率,每年需要更换两次,这样平均到每天的成本就在2.2元左右。


保险成本,有知情人士表示,百度与保险公司达成合作,单车保费或可以谈到4000元左右。“之所以能够低于行业价格,是因为百度认为,无人车非常遵守交规,且没有驾驶员”,这样平均到每天则是11元左右。


RT6采用换电模式


补能成本与车辆的续航有关,不过我们在官方的信息中,并未找到百度RT6车型的标准续航,这样的话,可以用每日350公里的运营行驶里程来计算(假设不载客时车辆不动)。


根据此前的信息,RT6采用换电补能形式,有相关人士估算,晚间谷期换电价格在0.25元/公里。不过要考虑到的是,即便百度尽可能的将车辆集中在晚上换电,但不可避免总要有一部分车辆只能在白天用电高峰期(电价更贵)补能。


至于白天高峰期的价格我们没有明确的数值,不过对比蔚来目前在武汉换电价格,谷峰价格对比在1:2左右。


假设百度车队谷峰换电车辆比例为7:3,换电价格谷峰比例1:2,平均到每天的补能成本(假设全部用换电形式)为113.75元。


萝卜快跑无人车远程监控


最后是运营成本,主要是远程监控以及地勤人员的人力成本。百度萝卜快跑目前远程监控人车比例按照李彦宏2020年的说法是1:10,有知情人士告诉《赛博汽车》不远的将来人车比例会上升到1:25。


负责车辆维护、事故处理的地勤人车比则是1:7,这部分短时间内可能还无法快速优化。


工资待遇方面,这部分人员全部为劳务派遣外包招聘,百度为此付出的成本为1万元左右一个人。


我们按照远程监控1:25、地勤1:7,人均成本1万元来算,这部分成本每日摊到一辆车上的成本为61元。


综合下来,百度在武汉每天每辆车的成本投入在308元左右。


收入端,同样按照每日350公里的运营里程来算,按此前百度透露出来的数据,今年五一假期最高峰超过300辆车(仅限于全无人车)接单数超过6600单。


这样来算,平均每辆车接单量在22单以上,平均每单的行驶里程为16公里左右。


萝卜快跑武汉载客


不过按照平时来看,百度去年12月日均单数为3900单,百度预计今年将会增长430%,这样日均单数在今年能够达到1.68万单,按照1000辆车队规模算,平均每辆车每日接单在17单左右(实际运营里程应该也没有350公里,不过平均每单行驶距离应该是稳定的)。


萝卜快跑的计价模式比较复杂,且有比价大的优惠,所以不具有太大参考性。根据笔者在武汉搭乘萝卜快跑的经历,相近的时段同样的路程,无人驾驶车辆差不多是滴滴快车价格的7成左右,这里参考滴滴快车在武汉的计价方式(不同时段也有波动,这里取一个平均值),起步价10元,包含3公里,及9分钟时长,超过3公里的部分1.6元/公里,0.25元/分钟。


据此估算16公里的客单价滴滴在35元左右,萝卜快跑则是24.5元左右。按照每天17单的接单量,萝卜快跑每辆车每日带来的营收为416.5元。


这样来算,每辆车每天能够带来的盈利是108元左右。


萝卜快跑武汉单车投入产出对比


确实能赚钱,虽然赚的不多,但至少可以达到一个正向循环的状态。


不过要说明的一点是,上文所算出来的结果,皆是出自一个非常理想的前提,很多不确定因素都没有考虑进去,比如车队的轮换问题。毕竟1000辆规模的车队,在实际运维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要进行检修和维护。


以及在我们考虑之外的其他投入和成本,比如车队管理、运维过程中其他的人力成本。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状况也要考虑在内:


首先,Robotaxi本身到现在为止,仍然属于试运营性质,在上路过程中所受监管限制不能完全以网约车来做对标。


萝卜快跑在武汉城市留言板遭到投诉


就在最近的武汉,有多位市民对百度萝卜快跑提出投诉,比如高速路行驶速度慢、无故卡道影响交通等等问题,对此武汉经开区管委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并表示所属交通大队会对车辆所属公司负责人进行约谈。


此类事件随着运营车队规模的增加,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上升,届时问题会不会扩大化导致更严格的监管限制出现,比如类似Cruise在美国遇到的车队停运情况。


其次,Robotaxi当下仍然属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商业模型还没办法定型,比如保险成本,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下萝卜快跑的保险低于网约车和出租车,但随着数据有了足够支撑,未来保险价格可能会上升,甚至超过出租车和网约车。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当下的乐观是百度萝卜快跑项目在武汉运营很久之后才有的结果,在此之前大量的投资,包括团队的建立、技术上的测试等等,这些投入都需要长时间才能得到补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正循环。


当然,这种投入,在武汉经验向外迁移的时候,因为有了成熟的样本可以借鉴,相信会逐步减少。


03

盈利了,然后呢?


百度的计划是,在武汉区域运营的同时,将武汉经验以城市为单位向外复制,同时在未来开展跨城市区域运营的尝试,即城市群运营,比如大湾区、长三角等。


现在来看,百度已经在做先期的布局了,有知情人士告诉《赛博汽车》,武汉之后,百度萝卜快跑下一个开城的地区,就是大湾区的东莞。


当然,随着运营范围的扩大,百度也得做好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准备,比如自动驾驶法律法规的健全,自动驾驶配套服务的建设,不同地区之间数据、政策的贯通,更大范围落地之后可能遇到的事故以及后续的处理……


不过,尽管会面临种种的不确定性,但百度萝卜快跑项目在武汉的经验,无论对于百度本身,还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仍然是有很大的意义。


于百度自动驾驶自身来说,在这个时间点,太需要有一个能够证明自己的机会了。


因为百度对自动驾驶研发的投入和外界能够看到的产出,长期处于一个不太对等的状态。


萝卜快跑在亦庄运营


一方面,百度对自动驾驶研究在国内可以看作开先河的角色,为行业输入大量人才,前期进展比较快,但另一方面,随着自动驾驶热度逐渐下降,商业化前景不明朗,乘用车智能驾驶的量产也不够理想,百度自动驾驶自此遭受各种质疑。


如果赚钱这事儿能成,显然是对自身技术、商业实力最好证明。


对于行业,前文所说的自动驾驶热度逐渐下降,商业化前景不明朗,不仅仅是百度一家,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包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等头部玩家,也都陷入这种低谷。


百度Robotaxi一旦能够跑出来,一方面是可以提振整个行业的信心,让市场看到商业化的希望;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自动驾驶商业化提供一个范本。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百度武汉盈利这事儿衍生出来的思考,回到百度本身,武汉能够盈利(或者说盈利的可能性)固然是好,但仅仅是个开始。


后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百度认真去回答。

标签: R Robotaxi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