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动力电池新国标要求:热失控后不能起火爆炸!


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出行方式的选择,其动力的来源——动力电池,直接关系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及车辆的可靠性。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电动汽车起火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因此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一直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行业内现行对动力电池安全标准的要求,是在2020年5月12日发布的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标准中特别增加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的要求,明确指出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以确保乘员有足够的时间安全逃生。

 

不过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渗透率正在不断提升,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686.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占率为25.6%;

 

2023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3009.4万辆,同比增长1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纯电动汽车销量为668.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占有率达31.6%。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此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对动力电池的2020年版安全标准显然已经不是特别适用,因此工信部在5月27日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以替代旧有的GB38031—2020标准。

 

而新标准的重点,就是做了一系列修改,包括提升热扩散要求、完善热扩散测试方法、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及快充循环后测试,核心要求就是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最终目的是要达到电池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而不是仅仅要求只在5分钟内不发生热失控起火、爆炸。

 

从修订的的细节上来看,新标准提出了针刺、外部直接加热、在电池单体内部布置加热片3种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的试验。试验时,电池企业制造商需要选择其中一种触发热失控情况。当采用推荐的三种触发方法均未触发热失控,则认为电池产品无法被触发热失控,试验通过。

 

若电池单体发生了热失控,电池包BMS必须在5分钟内发出热失控报警信号,如未发出则试验失效;如发出热失控报警信号,需要电池包是否发生起火、爆炸,以及烟气在报警信号发出前和发出后的5分钟内,是否侵入到车内空间,只要两种情况均未发生,就算是通过了试验要求。

 

据悉,新版《意见稿》的修订预研工作早在2021年下半年就开始启动,由宁德时代牵头起草,涵盖电动汽车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等。

 

而在工信部发布的新版《意见稿》编制说明中提及,截至今年2月对36家整车和电池企业的访问中,已有78%的企业具备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另有14%的企业将在2026-2027年具备此项技术。因此,新标准的实施计划日期为2026年。

 

不难看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新标准的出台,不仅意味着行业对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更加重视,也预示着整个行业将迎来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这将增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也将为新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纯电侠电池有态度

了解电池,从这里开始

公众号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