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加一次油,足够上下班一个月?详解比亚迪第五代DM


都说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但涉及核心三电部分的技术,其实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带来真正的突破。似乎大家已经默认技术上已经摸到了天花板,剩下的就只是卷价格了?但随着比亚迪第五代DM的推出,插混产品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新技术加持下,比亚迪秦L能够实现2.9L/100km的亏电油耗(NEDC),满油满电综合续航2100km。这一能耗水平,几乎比眼下的增程式产品最多低60%,比目前的插混产品也要低50%左右。效果上颠覆汽车工业不假,但比亚迪第五代DM这一系列效果是怎么做到的呢?

2.9L百公里油耗,增程和日系插混难办了

众所周知,比亚迪插混技术能够异军突起,靠的就是串并联混动逻辑。结构简单,系统高效,尽可能发挥电驱优势,从而大幅降低能耗,是该技术的基础标签。与彼时主流的日系混动相比,比亚迪串并联混动逻辑,就是颠覆性的存在。即便后发的,能够带来更简单的技术逻辑。但在综合能耗上,也始终无法比肩比亚迪插混技术。那么,想要突破自我,底层逻辑就还得从这套基础逻辑上下功夫。

所谓串并联混动,即发动机与P1+P3双电机结构。发动机既可以通过P1电机发电,然后由P3电机驱动,也就是串联。也可以通过单挡直驱,与P3电机共同驱动,实现高性能并联。其优势在于,电驱覆盖了大多数用车场景,使得能耗水平被控制在较低范围。其次,内燃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间,特别是直驱功能,使其直接在高速能耗上,与拉开显著差距。

那么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还能怎样升级呢?答案其实就是,继续加强电驱的覆盖区间。而电驱在绝大多数场景下,想要覆盖更多场景,就需要加大马力。比亚迪秦L的电机最大功率达到了160kW,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解放P1电机,也就是比亚迪的EHS电混系统。在P1+P3双电机插混逻辑中,至少P1电机是无法与发动机解耦的存在。而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使发动机,与P1和P3电机,分别可以实现解耦。简单来说,如果有必要,车辆甚至可以由P1单电机驱动。当然,这个只是小众场景,真正的用途在于,P1和P3电机可以共同发力,使整车电驱功率再上一个台阶。甚至在极端工况下,发动机与P1、P3电机,可以共同输出,使整车极限性能达到新高度。

总结下来,电机的综合马力提升了,内燃机在驱动环节需要出力的区间就能被缩小,从而降低整车油耗。但双电机驱动对能耗的优化效果还不仅于此。由于比亚迪第五代DM一直坚持简单高效的单挡直驱,所以内燃机介入的转速标定,使其足够平顺、高效,一直是系统逻辑一大挑战。而更大的电驱马力,可以有效降低内燃机介入的转速区间。甚至新系统为两台电机增加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无级变速的效果。这些都会提升系统切换的平顺性,降低系统工作能耗,甚至还能实现更优秀的NVH。最终在比亚迪秦L身上,实现2.9L/100km的亏电油耗(NEDC),满油满电综合续航2100km。

不止于第五代DM,还关于内燃机和整车

但在前面的解析中,我们只强调了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逻辑优势。其中有一个细节并没有解释,那便是加强电驱的性能和覆盖面,可电从哪里来呢?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加大电池。很显然,比亚迪没打算这么做。比亚迪秦L的电池容量分别为10.08kWh、15.87kWh。结合其纯电续航里程来看,比亚迪秦L携带的电池容量可谓克制。因为单独加大电池,属于无技术含量的做法,这也是在技术角度被诟病颇多的地方。大电池带来对车身重量带来的负担,反而会成为能耗上的回旋镖。这点特别是在高速工况下,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回到比亚迪秦L身上,新车在中型车定位下,车身长度已经达到4.83米,轴距更是接近2.8米。除了表面尺寸的表现,比亚迪秦L的悬架结构也采用了同级中车型常见的,前麦弗逊、后四连杆独立悬架。以及在同级合资中车型中,都没能标配的前全框式副车架。底盘上的提升,为新车带来了更为出色的操控以及舒适性基础。同时整车底盘刚性和控噪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但即便升级了如此多的产品点,比亚迪秦L的整备质量依旧仅为1700公斤左右。参考同级别合资中型车,大约也就重了100多公斤左右。如果单纯从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去反推,这个车重差距,甚至不足以覆盖动力电池的重量。除了不盲目堆砌动力电池,比亚迪秦L还通过采用12V磷酸铁锂小电池,更高级程度的电驱、电控系统等等,强化车辆的轻量化效果。最终大幅扭转了同级别新能源车,在车重上大多“越级”的印象,从而为低能耗奠定减重基础。

那么,高性能电驱下的电能,到底从哪来呢?除了强化效率的“节流”,剩下就是“开源”。这便需要聊到比亚迪秦L的发动机部分。排量依旧是1.5L自然吸气,但升级后的发动机,直接将压缩比由原来的15.5,进一步刷新至行业领先的16个。考虑到诸如水冷式EGR、缸盖缸体分体冷却等提升发动机效率的操作,对比亚迪而言并非初次应用。升级的重点或将放在优化混合气体滚流,以及燃烧、点火和润滑部分。总之,实现更高的压缩比,也就意味着带来更高的发电效率,从而为更高性能的电驱,提供技术背书。

写在最后

通过强化电驱,降低燃油消耗。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整体能耗。这些就是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带来的核心升级。在此基础上,比亚迪秦L可以腾出手来,将有限的车身重量,点在空间营造、框架安全、操控、隔音降噪等方面。甚至,不盲目堆料所展现的技术自信,还体现在新车定价上。作为一款新能源中型车,比亚迪秦L入门不足10万元,顶配不超过14万元的定价。恐怕要使得一众日系混动和国产产品,都陷入了沉默。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