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L3牌照发放半年谈:这些车企是否按下自动驾驶“快进键”?

去年年底,随着中国首部自动驾驶法规落地,阿维塔长安奔驰、极狐、宝马和智己6家车企成为国内首批获得自动驾驶(L3级)测试牌照企业。时至今日,在政策落地的半年时间内,中国开展L3级测试的城市从北京上海和重庆扩展至广州、深圳等地,更多车企也相继获得测试牌照。

在《一品汽车》看来,新能源与智能化产业日新月异的这半年间,自动驾驶技术迎来何处升级,这些车企又带来了哪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与技术,无疑值得聚焦。

看现状:大“量变”能否带来“质变”升级

在当下车市,多数品牌相信,决定新能源转型的上半场的关键在于动力驱动形式的转化,而下半局赛道则将聚焦于智能化出行。事实同样如此,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L2级)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市场占比提升至34.9%;2023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2.4%,而预计2025年乘用车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将会达到70%。

对此,有行业人士分析称,在L2级自动驾驶趋于成熟之际,L3自动驾驶路测“开闸”,水到渠成。在《一品汽车》看来, L3级自动驾驶技术是指汽车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自主驾驶,但仍需要人类驾驶员的监控和干预。这种技术可以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特定场景下使用,可以大大减轻驾驶员的负担,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现在来看,量变产生质变的定律同样应验于汽车智能出行技术之上。

以多家车企竞相比拼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NOA)为例,统计数据显示,吉利、长城小鹏、理想、华为、智己、小米、蔚来以及比亚迪等品牌均已展开道路测试,更有多家车企已经在部分城市推送NOA辅助驾驶系统。

另据乘联会预估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城市NOA布局范围将扩大至全国200余个城市,具备城市NOA功能的车型销量有望突破150万辆。然而就在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即将普及开来之际,就目前的营销口径和落地应用来看,驾驶辅助技术的应用同样存在诸多被诟病之处。

以行业领先的特斯拉为例,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发现,特斯拉的驾驶辅助功能不足以保持驾驶者专注于驾驶任务,这往往会导致致命结果。调查发现,使用Autopilot或其更高级别的Full Self-Driving系统的驾驶者在驾驶任务中不够专注,而特斯拉的技术未能充分确保驾驶者保持对驾驶任务的注意力。

据《一品汽车》调查数据发现,特斯拉在北美市场已经陷入智能驾驶风波,美国相关部门正对其恶意宣传营销自动驾驶技术,导致百余位用户伤亡展开调查。案例显示,2023年3月,一名北卡罗来纳州学生在下车时被一辆特斯拉Model Y撞击,这辆车的驾驶员正在使用Autopilot,这是该汽车制造商的先进驾驶辅助功能。

尽管特斯拉掌门人埃隆·马斯克坚始终称其为全自动驾驶汽车,但统计数据显示,NHTSA五年间共调查956起事故,其中一些事故涉及其他车辆撞击特斯拉车辆,有29人死亡,特斯拉的前平面撞击了车辆或路径上的障碍物事故达到211起,导致14人死亡和49人受伤,由此可见,高阶自动驾驶仍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在《一品汽车》看来,虽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L3及以上自动驾驶仍然对技术、安全性和法律法规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让智能服务于人,让同行更加安全无忧仍是一场尚未完成的革命之举。

谈未来:自动驾驶未成规模 智能化以及是杀手锏

众所周知,当下我国汽车产业支持L3自动驾驶的车端软硬件技术与功能日趋成熟。具体而言,随着大算力智驾芯片、高性能传感器、智能底盘渗透率持续上升,跨域融合的控制器技术与“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实现突破,叠加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强势赋能,自动驾驶通用泛化能力显著加强。

在车路网协同层面,我们同样看到,当下我国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端,5G+V2X车联网支持的C-ADAS功能、云端数据闭环能力等网联通信技术不断完善,可为车辆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和交互平台,加快推进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落地。

谈及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应用之际,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教授曾预测,按照目前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进度,以及我国在自动驾驶技术攻关和认证推进上的发展速度,无人驾驶可能在2025年能够通过技术关和认证关,大概到2030年可能会有一定规模的应用。

然而在《一品汽车》与首批获得L3牌照的品牌方沟通之际,同样发现,各家车企均深知高阶智能驾驶是决定未来的关键,但实际应用之际仍需更多政策出台,已实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大趋势之下,我们仍然看到诸多用户在驾车之际并不敢将控制权交给车辆。在社交平台和论坛中,我们仍能看到多数用户对驾驶辅助系统仍然投以不信任票。对此,各家车企如何宣传并引导用户良性使用辅助驾驶技术便是重中之重。

对此,《一品汽车》认为,自动驾驶对安全性与可靠性无疑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需要在接管机制、人机交互、冗余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多维升级;相关法规和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市场接受层面,也需要各家车企使出浑身解数,让用户接受自动驾驶,并保证自家技术能在各个场景中,真正满足消费者的出行痛点。

写在最后:

作为各家车企角逐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自动驾驶已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首批L3牌照发放的半年之际,《一品汽车》看到,奔驰、宝马以及智己等车企均再来了多重智能驾驶技术,并将部分功能应用于量产新车之上,但这距零伤亡的自动驾驶未来依旧遥不可及。

在此,我们同样呼吁各家车企在深化技术研发之际,能够真正以用户出行痛点为基础,让安全最大化,而非用不完备的技术去诱导用户参与到所谓的“自动驾驶”之中,从而引发更多的悲剧。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