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续航2100公里,比亚迪发布「全球最牛」插混技术

​昨夜,比亚迪正式发布第五代 DM 超级混动技术,实现 3 个全球之「最」:

  1. 全球最高发动机热效率 46.06%
  2. 全球最低百公里亏电油耗 2.9L
  3. 全球最长综合续航里程 2100km

比亚迪第五代 DM 混动技术,发布即上车。

9.98 万元起,王朝网、海洋网双车同价齐发,率先搭载全新一代 DM 混动技术,共计提供 5 款车型,其中:

*秦L DM-i & 海豹 06 DM-i

  • 80km 领先型:9.98 万
  • 80km 超越型:10.98 万
  • 120km 领先型:11.98 万
  • 120km 超越型:12.98 万
  • 120km 卓越型:13.98 万

不仅是第五代超级混动技术极速上车,全新比亚迪秦L DM-i、海豹 06 DM-i 双车发布即交付,目标重塑中型车市场标杆。

秦L DM-i、海豹 06 DM-i(从左起)

世界汽车工业,是一部油耗进化史

2001 年,我们(比亚迪)开始着手研究新能源汽车路线和技术,比亚迪是做电池出身的,一开始也瞄准纯电。
只不过在当时的国内,就连燃油车也没有普及,新能源汽车还是一张白纸,动力电池无法支持远续航,直接做纯电不现实,可油可电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这是突破口。
曾经做混动最牛的是日系,丰田在 1997 年推出普锐斯,为了搞清楚混动技术,我们去了日本做了几次调研,日系围绕着油做文章,电池容量很小,蓄电能力段,无法充电,更重要的是日系建立很高的专利壁垒,我们想要去继续创新基本不可能。

回望过去,王传福认为比亚迪 DM 混动技术的开发历程难言轻松。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流混动路线是由日系品牌主导的 HEV(油电混合动力)技术, 以油为主电为辅的形式驱动汽车。

在高耸的专利壁垒面前,留给比亚迪的路似乎只剩下了一条 —— PHEV 插电混合动力技术。

2008 年,比亚迪发布全球首款量产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最终,这款领先时代的产物仅卖出了 3000 多台。

「这样的销量成绩并不亮眼,但 F3DM 的出现标志着我们打破了日系在混动路线上的技术垄断」,王传福说。

2013 年,比亚迪推出第二代 DM 技术,以性能为主,开启了比比亚迪「542」战略时代 —— 拥有 5 秒级别的零百加速能力 + 全时电四驱系统 + 百公里油耗 2L 以内。

次年,比亚迪插混产品的销量首次突破 1 万辆;2015 年,这个销量数字超过了 5 万辆。

新事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比亚迪的 DM 车型产品也曾一度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分岔口。

受到国补退坡的影响,从 2018 年开始,中国品牌的插混销量发生了「三连降」,3 年时间,比亚迪的插混产品年销量从近 14 万辆下滑至不足 7 万辆。

公司内部也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大家都不干了为什么还要坚持?但我坚信插混才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第一台车,无论如何也要坚持走下去,放弃就没有明天了。

亏电油耗不佳,售价是同级燃油车的 2 倍,是当时压在插混市场身上的两座大山。

为此,比亚迪推出了第四代 DM 技术,基于双电机串并联架构,比亚迪将插混专用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提升至 43.03%,EHS 电混系统的电机最高效率优化至 97.5%,并采用了全新插混专用刀片电池技术。

最终,在第四代 DM 技术的加持下,比亚迪将百公里亏电油耗优化至 3.8L,这也是中国品牌首次改写全球汽车油耗史。

「油电同价」的革命,不仅迅速提振了比亚迪插混产品的销量,更让国内插电混动市场重焕生机。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2023 年,比亚迪插混车型的销量从 4.8 万台增长至 143.8 万台,平均每卖出 2 辆插混,就有一辆比亚迪。

与此同时,国内插电混动市场同期销量增长 10 倍,插混产品的渗透率来到了 11.1%(2023 年)。

截至今年 4 月,国内插混渗透率攀升至 17.4%,中国品牌在全球插混市场的占比也来到了惊人的 70%。

比亚迪,几乎以一己之力引发了插混市场的生态剧变。

汽车百年发展史,是一部降低油耗的奋斗史。
  • 1886 年,世界上第一辆「搭载立式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汽车诞生
  • 1954 年,缸内直喷技术实现量产
  • 1962 年,涡轮增压发动机装车亮相
  • 1980 年,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开始投入使用
  • 1993 年,米勒循环应用上车
  • 1997 年,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开启大规模应用
  • ......
  • 2008 年,比亚迪发布第一代 DM 技术,F3DM 成为全球首款量产的插混动力汽车
  • 2013 年,比亚迪推出第二代 DM 技术,采用多速 DCT 并联架构
  • 2018 年,第三代 DM 推出,性能全面提升
  • 2021 年,第四代 DM 技术发布,采用双电机串并联架构,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 3.8L

而在 2024 年,比亚迪给出的答案是:重新定义插混技术的天花板,发布第五代 DM 技术。

王传福向我们透露,自宣布造车以来,比亚迪的累计研发支出超过 1400 亿,去年 9 月,第五代 DM 通过了多轮测试,真正做到了 2.9L 的亏电油耗。

在第五代 DM 技术的加持下,比亚迪将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做到了 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 2.9L,满油满电条件下车辆的综合续航甚至达到 2100km。

这是全球最牛的插混系统,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开创油耗「2」时代!

站在舞台中心的王传福,激动地说。

精益求精,开花结果

2024 年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逼近至 60%。而放眼世界,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占比超过 60%,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更是占有全球公开量的 70%。

正如王传福所说:中国品牌已成为全球汽车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比亚迪是如何在第五代 DM 技术上,实现更低的油耗,更长的续航?站在第四代 DM 技术的肩膀上,比亚迪完成了三大架构的创新。

其一是动力架构,在传承上一代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比亚迪完成了对动力架构的全面升级。

相比采用第四代 DM 技术的车型,迭代后的新车将优化整车设计。为了追求更极致的风阻、滚阻表现,新车将配备主动进气格栅、低风阻轮辋、低拖滞卡钳及一体化平整底盘。

除了整车设计,比亚迪内部团队还从软硬件联合控制处下手,通过对发动机智能启停策略优化,将单次启停的能耗降低了 16%;发动机高效区占比提升 0.7%,最终综合效率提升 0.85%;其次,插混专用刀片电池亦有进化,全新刀片电池能量密度相比前作提升 15.9%,达到了 115Wh/kg,放电倍率达到 16C,对比提升 33%,兼具电池容量及功率性能。

发动机及 EHS 电混系统优化详细参数

其二是行业首个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通过对前机舱、座舱及电池的热管理,第五代 DM 的高温能耗最高节省 10%,低温能耗最高能够节省 8%。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池热管理上,比亚迪启用了全新第二代电池直冷系统,电池冷板流道设计从原先的 T 型变为散热效率更高的 S 型,使电池部位均温性提升 45%,能耗节省 34%。

其三是电子电气架构的智电融合,为了提升能耗利用效率,比亚迪完成了七合一动力域控,首创「三脑合一」芯片集成,在大幅提升芯片算力 146%的同时,动力域控 7 大部件的功率密度提升超过 18%。

「能耗的优化,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抠出来的」,比亚迪 DM-i 技术总设计师杨冬生对我们说。

站在前四代 DM 技术的肩膀上精益求精,才迎来了第五代 DM 技术的开花结果,国内插混产品也将大步跨进到「2」字头时代。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