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一年巨亏13亿!CEO怒喷车企无图智驾:毫无安全敬畏!

最近几年,车企在智能驾驶上的竞争尤其激烈,头部玩家基本上都在围绕着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这个最考验技术实力的功能在火拼。

最开始城市领航辅助只有小鹏和华为能做,到了今年,蔚来、理想、极越、智己、长城也都纷纷跟了上来。

这时可能有人会问,到底怎么才能判断谁家的智驾水平高低呢?懂行的人大概率会回复你——看他们“无图”做得怎么样。

“无图”展开说,就是不带高精地图的智能驾驶。

早期高精地图对于提升智能驾驶能力来说,确实非常有效,厘米级的车道定位大幅减少车端算力的需求,相当于开了“天眼”。

不过后来,车企们逐渐发现了高精地图覆盖度不高、更新频率慢、成本贵等等局限性,于是车企们近期开始纷纷推进不带高精地图的“无图”智驾

从结果上来看,做无图最激进的两家小鹏和华为,也确实是智驾上走得最靠前的,在今年年初已经彻底摆脱了“开城”束缚,实现全国都能开了。

不仅如此,刚过去不久的小鹏AI Day上,何小鹏还里了个新Flag:“以后不但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具体技术细节上,从尝试部分无图,转变为全面无图。

在很短的时间里,高精地图就从智驾“神器”,沦为了争相抛弃的东西。

那么,这个过程中唯一“受害者”高精地图的厂商,是怎么看待无图这件事的呢?

不出意外,有高精地图厂的已经表露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对情绪——饭碗都要被砸了,当然不能忍!

去年四维图新用户日上,其CEO程鹏公开对车企的“无图”智驾进行了猛烈的炮轰:

“很多投资人都在问,你们生意是不是要没了?我来告诉大家真相啊!无图的本质,叫‘三无’!

“我们发现有三类公司,喊无图喊得最响。一,他们没有高精地图资质。二,他们盗版别人高精地图的,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三,他们对产品安全毫无敬畏之心。

“我可能这么说大家会有点刺激啊,但这就是事实!”

紧接着,程鹏开始摆出案例,对一家“无图”车企进行公然打假:

“有个声称‘无图’的新势力,我们拿他们的车去测,把摄像头、雷达都完全挡上。结果发现,他们车机SR上仍然能清楚的显示100米外的车道线和红绿灯,还特别精准。你们觉得他们是‘无图’吗?显然,他们不仅用了高精地图,而且还用了精度很高的版本。

至于程鹏曝光的“假无图”到底是真是假,还有进一步确认。

我前段时间跟一位搞智驾工程师了解到,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宣传的“无图”智驾,其实采用的是“半有图”方案,即有高精地图的地方优先用高精地图,用不了高精地图的地方才会开启无图。

所以要验证无图的真假,除了把传感器遮住以外,还要保证车的位置处于绝对没有高精地图覆盖的区域才更严谨。

有一说一,对于智驾系统到底用没用高精地图这件事,目前行业里并没有任何一家车企选择在中控屏上将信息显示出来,这种“黑盒子”模式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神秘莫测。

不过,对于经常接触且较为了解智能驾驶的人而言,有图和无图目前在体感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具体来说就是,在有图状态下,你会感觉车在主动变道、超车、无保护左右转等一系列动作较为流畅,有种十拿九稳的坚定感。

而同一辆车在无图状态下,尤其是面对人流、车流较大的路口时,你会感觉车行驶得较为谨慎,方向盘会不断左右摇摆去选择路线,似乎系统内部自己在跟自己做着博弈,通行效率是明显低于有图的。

虽然有图智驾受到了高精地图覆盖范围的限制,但必须承认的是,现阶段有图的体验是明显优于无图的。

不过,程鹏否定无图路线,不止是因为体验问题,而是涉及安全性问题。

程鹏认为,没了“天眼”之后,车端算力和传感器的消耗不可避免的会呈指数级提高。即使车端传感器和算力再怎么往上堆,也很难达到媲美高精地图的程度。

因为真遇到大面积的前车遮挡车道线,或是鬼探头等情况,无图仅凭算法上的逻辑推理,很难保证每次都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而有高精地图背书的情况下,车端需要临时处理的问题就可以大幅减少,就能在更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

所以程鹏认为,无论稳定性还是安全性,有图智驾路线是远高于无图的,这也是程鹏呼吁行业继续采用有图智驾技术路线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成本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于很多车企宣称选择无图智驾方案,是为了节省成本这件事,程鹏也表示了质疑。

“蔚小理这三家,现在都在为昂贵的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买单。就拿蔚来NT2.0平台的车型来说,两颗Orin芯片光成本就在4000美元以上,激光雷达成本在1000美元左右,折合成人民币至少得3万6千块钱,这还没算各种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什么的。”

“每辆车都花了那么多钱搞算力和感知冗余,说白了就是为了让每辆车都拥有自己画高精地图的能力,这很明显是一种资源浪费,最后买单的是消费者。”

“用了高精地图之后,大家都是统一的,不需要重复扫描绘图,就可以把每辆车上传感器和芯片过量冗余的钱省下来。”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市面上带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车,普遍售价都在30万元以上。20万元左右的车,即使有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去看看他们的财报,他们亏损都特别厉害,毛利率都是负的。我认为这种亏损是不合理且不可持续的。”

程鹏所指的“巨亏”车企虽未指名道姓,但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将小鹏对号入座。

“再去看看15万元一下的入门级车型,领航辅助功能的渗透率几乎为零,不是因为车企没有能力去做,而是因为性价比不够,用户恐怕很难为此买单。车企自然也是明白的,要是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研发,却没人买单,研发成本是没办法承担的。”

“自动驾驶想要向社会面进一步推广普及,就必须将硬件成本控制到合理的范围内。经过我们测算,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只有降到约占整车价格的3%以下,才能被更多用户所接受。

车企们对于高精地图更新频率慢、价格高昂等问题,四维图新最近几年也确实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于是,四维图新有针对性的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轻量化高精地图产品——HD Lite。

此前的高精地图之所以更新频率慢,主要是因为扫描精度过高,四维图新HD Pro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现在我们平常经常使用的导航地图,是通过GPS+卫星图片进行制作而成的。而高精地图则需要用到专业的测绘车,头上顶着激光雷达去每条路上跑。

理论上扫描精细度越高,测绘车就得跑得越慢。扫描完成后的图像,经过点云拼接、各种交通元素识别、人工验证,再到最后编译成智驾系统能看懂的产品。完成这一系列操作,至少需要1-3个月的时间。

显然,车企可等不了这么久,OTA都得好几轮了。

同时,测绘精度高了以后,对测绘车本身要求也很高,一辆厘米级测绘车造价基本上在100万元左右,这也是高精地图订阅费用高的原因之一。

而这次的四维图新HD Lite,把扫描精度调整到了1m。

程鹏表示,1m的地图精度足以解决智驾系统大部分“粗感知”需求,配合车端感知硬件,做到领航辅助驾驶是完全够用的。

扫描精度下降之后,测绘车就可以更快速的扫描路面信息,同时对测绘车辆指标的要求也大幅降低了,可以派更多的测绘车去测绘。

最后实现的效果就是,HD Lite可以做到“日更”,售价也会有所降低。

不仅如此,四维图新还基于HD Lite推出了一套智驾打包方案,基于地平线征程3芯片的NOP Lite。

相比市面上动辄1000TPOS的高算力领航辅助驾驶方案,NOP Lite价格仅为前者的1/3,车端算力只需要5TOPS。

这套低成本智驾方案存在的意义,正是为了让更多入门级车型拿到领航辅助驾驶的入场券。

至于能不能卖得出去,还需要等车企花时间进一步验证。





 写在最后



从四维图新最近几年财报不难看出,现在图商们面临的种种困境。

从2021年开始四维图新的收入就稳定在了30亿元左右,并没有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成长而水涨船高。而净利润则是出现了连年亏损,2023年亏损额扩大到了13.14亿元。

具体来看,原本毛利率最高的智云业务下滑最为明显,2年时间毛利率从77%下滑到了44%,智云指的恰恰就是高精地图服务。

很难说这不是因为下游车企客户推崇“无图”,砸了图商“饭碗”所带来的影响。

不过面临愈发不利的局势,至少目前四维图新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推出更轻量、更便宜的高精地图,并开始向智驾tier1供应商的路线行进,为未来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高精地图究竟会不会被判死刑?现在来看还为时过早。

毕竟智能驾驶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纯视觉、激光雷达融合感知、有图、无图,各种各样的技术路线错综复杂百花齐放。

如何找到车端感知、算力和高精地图之间的平衡,必然是要经过时间去验证的,图商与车企之间的博弈和磨合也将持续很久。

究竟结果如何,且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