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深蓝CEO隔空喊话长城,“电动越野论”谁对谁错?

wps_doc_0.jpeg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时代变了,燃油硬派的时代结束了”,这是最近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在微博上的一则短文。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一言论多少都有些隔空cue长城的味道,也让“电动越野论”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如果从汽车产业整体趋势来看,电动转型的大方向已经不容置疑,但谈到硬派越野时,仍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相较于常规的汽车产品,硬派越野有着自己的品类特殊性,比如复杂的应用场景、小众的用户人群等等,这些天然的门槛都决定了无法将它与普通的乘用车一概而论。

wps_doc_1.jpeg

比如长城汽车,就对电动越野车持有不同的观点。在前段时间的长城股东大会上,魏建军曾公开表示:“在某种程度上,做纯电越野是极其危险的”。


倘若用这一观点对比前面“燃油硬派时代终将结束”的判断,其实就会发现,目前对于硬派越野车能否ALL IN纯电的话题,市场上的声音大多是主观的,各家都各家的思考、各家有各家的打法。问题来了,给纯电上越野,究竟是不是个伪命题呢?


纯电越野的battle,难分胜负

从深蓝CEO邓承浩的角度看,新时代硬派越野的核心使命在于要让用户轻松惬意的完成一趟旅程,而不必为了0.1%的极限越野需求牺牲99.9%的舒适便捷需求。刚好,纯电越野就能满足这样的诉求。


他认为,相较于传统硬派越野车,纯电硬派能耗更低、噪音更小、动力更强、智能化水平更高、电感出行带来的户外功能更好。这些不仅补齐了传统硬派越野的短板,还能放大硬派的优势。随着纯电硬派越野的带来,甚至有可能成就SUV的2.0时代。邓承浩的考量不无道理。

wps_doc_2.jpeg

近些年硬派越野车在中国市场的起势,核心驱动力其实还是源于不断激增的户外用车诉求,而在这些购买硬派越野车的用户群体中,大概有七成是对越野“向往型”人群,他们一般会选择一款可以兼具户外和城市两种场景的越野车,另外两成左右的人群则热衷于越野车的改装文化,剩下极小比例的人群才是追求越野性能的极致发烧友。


就实际的应用场景而言,人们买一款越野车并不是为了天天出去越野,而是约有80%的时间是在城市中行驶,这样来看,舒适性和能耗就变得非常重要。


但是传统的燃油硬派越野车因为技术结构的问题,很难做到常规汽车那样的驾乘舒适度,为穿越复杂路面而设定的大扭矩发动机以及各种传动机构,注定不会输出太经济的能耗,或者营造太宽敞的乘坐空间。

wps_doc_3.png

因此,如何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应该是这个时代下的硬派越野车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路虎卫士当初顶着压力把非承载式车身改成承载式车身,也同样是出于这一考虑。当然,纯电越野在这些难点上都具有天然优势,因此,从需求出发去对应邓承浩的主张,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需要正视的一点是,纯电越野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好的。

wps_doc_4.jpeg

就像魏建军的“危险预警”所说,大部分纯电车的确不适合极限越野,因为越野车最看重的是“攻击性”,也就是扭矩。


在极端路况下越野大多时候需要缓行观望,同时要求汽车可以克服路面障碍,对于燃油车而言,它可以在缓慢行驶的情况下依然提供巨大的扭矩输出,但对于目前的电动车来说,因为没有传统变速箱和分动箱,以及前后轮之间传动轴的加持,就会导致轮端扭矩不足,从而很容易原地打滑,这就是魏建军口中的“危险点”。


值得一说的是,不光是长城,路虎在面对电动越野的话题上,也选择了“谋定而后动”。


不过,除了长城和路虎这样相对“克制”的企业之外,也有行动派担纲起了纯电越野的先头部队,先是比亚迪推出仰望U8,去年奔驰也推出了纯电大G,随着深蓝G318这样的产品加入,纯电越野市场与传统越野市场势很快将形成两大阵营,并接受市场验证。


为越野“加电”,做就比不做强

关于传统越野和纯电越野的讨论,有车辆工程专家给出了相对客观的看法:长期来看,纯电越野一定是趋势,但短期看确实存在一定的未知性。这里说到的未知体现在两点,一是技术空白,二是纯电越野车的“盈利问题”。

wps_doc_5.png

实际上,关于纯电越野在技术上“破壁”的问题,纯电版奔驰G级已经给出了答案。


其在发布会上缓慢“倒坡”的画面已经足以证明,电动越野其实能够做到和燃油越野车一样的性能。只不过这套系统,就像是当初售价200多万元特斯拉的电动技术一样,还并没有在行业内普及。


但不能排除的是,如果用户认可、市场反响热烈,就可以说明纯电越野技术有进一步突破的必要性,亦如同当年特斯拉Model S/X在电动车领域的引领现象。


另外关于盈利,实际上也能用特斯拉的例子来解答。Model S/X价格从200多万一路降到80万的根本,就是将技术逐步下放,并且形成了规模效应。如果企业坚定地“有样学样”,经过市场扩张以及企业内部多轮降本之后,电动越野车盈利,理论上也并不是不能攻破的问题。

wps_doc_6.jpeg

就目前看,针对硬派越野车是否要“加电”的话题,各家企业的判断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深蓝CEO对纯电越野的“看涨”,和长城对纯电越野的“预警”,其实本质上都是为自家的技术路线站台。纯电越野究竟有没有未来,这个问题还需要辩证看待。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永远是决定一家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根本。在汽车电动化大行其道,电动越野却几乎无人精通的当下,倘若有一家企业能够引领需求,做出别人做不来的产品,它就会是这个全新领域的鼻祖,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拥有享不尽的“先发优势”。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