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美国对中国汽车征收100%关税,能否阻止中国汽车?

  • 作者: 郑谊
  • 2024-05-24 15:59
  • 368

汽车产业巨变的中心是市场的转移。第一次主导市场流动的是20世纪末的日本,让日系车走遍全球。现在,中国不仅自身拥有巨大的市场,而且凭借价格竞争力掌握着世界市场。相反,全球玩家正在与中国技术企业合作重建中国市场。市场的中心是中国。中国1-4月新车销售增长10.2%,出口增长33.4%。


20世纪末日本汽车登陆美国时,最初被底特律制造商无视。理由是绝对赶不上美国汽车的质量和性能。当时也动用了关税限制,但未能阻止日系车。日本汽车动用了燃油效率高的中低价车型,不仅控制了美国,还控制了世界市场。并且迅速在美国建厂,实现本土化。创造了在销售的地方生产的逻辑。日本汽车2018年销量最高达到2864万辆。2023年降至2454万辆。

现在有人问,美国将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高到100%,能否阻止中国汽车?


2023年中国汽车生产数量同比增长11.6%至3016万辆,销售数量同比增长12%至3009万辆。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大国。2001年加入WTO后,时隔22年开启了3000万辆的时代,是20年的15倍。

因此,美国积极牵制中国产汽车和电池。IRA最终是为了禁止使用中国产电池和中国产零部件的汽车登陆美国。此次将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上调至四倍,即100%。电池也从7.5%上调至25%。业内专家说,中国产汽车面临危机。不过,使用中国产电池的美国特斯拉Model 3福特的部分车型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样的话,车的价格可能会从1700美元上涨到2300美元左右。这可能会导致美国市场推迟转向电动汽车的结果。


【全球玩家在中国市场份额下降】

截至2023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36亿辆,刷新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2041万辆,在总销量中占6.07%。新能源汽车(BEV+PHEV)增长37.9%,达到950万辆。在整体新车销售中,新能源车占有率为31.6%,同比增长5.9个百分点。

在中国市场,大众从2019年的423万辆减少到去年的324万辆。重新设定2030年400万辆的目标。通用汽车从2017年的400万辆减少到2023年的210万辆。现代汽车集团从2014年的174万辆减少到2013年的25万辆。


在中国市场呈现上升趋势的只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奥迪等三家德国高端公司。宝马集团2023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4.2%,达到824932辆。梅赛德斯奔驰2023年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与前一年持平,为76.5万辆。但是高端车型的销量猛增。值得一提的是,迈巴赫和G级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1%和22%。奥迪也增长13.5%,达到729042辆。也就是说,要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

同时,比亚迪、吉利控股集团、长安汽车集团、奇瑞汽车、上汽集团等5家汽车企业进入全球销售前20名。这5家企业的全球总销量同比增长32%,达到1143万辆。


【海外企业为中国市场增加对中国企业技术的使用!】

特斯拉正在计划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以训练自动驾驶AI。特斯拉正在开发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的计划,以训练更完整的自动驾驶车辆所需的算法。

丰田汽车与中国信息技术企业腾讯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以在2024汽车中国开发先进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中国最大聊天工具微信的所有者腾讯将为丰田的软件定义汽车提供AI、云计算等尖端技术。计划将用户的生活方式与丰田的移动服务相连接,打造多种移动交通生态系统。


日产也与百度签署了AI及智能汽车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联合开发和研究,将百度的AI解决方案整合到中国的日产汽车中。日产此次合作的目标是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提供智能系统和基于AI的移动服务。他表达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在中国维持事业将非常困难的想法。


据分析,这是为了与优先发展电动汽车和尖端技术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步调一致,将类似技术整合到自己的车型中。也就是说,为了克服在世界最大市场中国的销量下降,必须为中国消费者造车。

这意味着随着中国品牌压倒外国品牌,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售同比增长6%,为169万辆。其中,中国品牌销售额增加19%至93万辆,合资品牌减少8%至50万辆。


外国品牌的市场份额继续下降。2022年,中资企业在中国轿车市场的占有率同比上升5.4%至49.9%,比2019年的低点增长15%以上。相反,日系、德系降至20%以下。美系不到10%,韩系为1.6%。德国企业在中国的份额从2015年的19.9%上升到2019年的24.6%,此后降至19.1%。今年3月,德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为20.4%,比略有上升的2023年3月下降1.5个百分点。日本品牌一度超过25%,但下降2.2个百分点至13.8%,美国品牌下降8.2%至1.8个百分点,韩国品牌下降不到1%。

他们失去的市场份额被中国品牌占据,3月份市场份额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达到54.8%。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预计,未来3-5年内,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将下降10%至40%。其背景是在AI和软件定义汽车等未来技术上进行突破性技术开发的中国企业的动向。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正在增强。不仅是中国市场,海外市场也在快速扩张。中国政府预计2030年汽车出口600万辆,海外生产600万辆,海外销售1200万辆。

从21世纪开始的“Made in China”、“Created in China”、“Created for China”、“In China,For China”,现在正在转变为“Made by China”。


【中国汽车企业的工厂开工率为54%,但供过于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需要解决的课题。这是中国企业的供应过剩问题。中国扩大出口的背景还有缓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的目的。2022年中国国内汽车工厂开工率为54%,从2017年的67%大幅恶化。面临着严重的供过于求问题。也有预测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超过3600万辆。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内需销量为1400万至1600万辆左右。也就是说,供应过剩超过2000万辆。由于今后内需减少,这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尽管如此,中国政府仍乐观认为电动车的全球需求远远超过目前的产能。他还强调,要正视全球合作的现实。在新华社主办的综合媒体谈话平台中国经济圆桌会议上,中国商务部相关人士批评了贸易保护主义。他说,80%的美国芯片出口,50%的日本汽车在海外销售,近80%的德国汽车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波音和空中客车生产的飞机也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相反,他指出,中国电动车出口只占总产量的一小部分。他还补充说,2023年中国生产了959万辆电动汽车,但其中只有约12%出口。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从欧洲和东南亚开始,扩大到南美和中东。大体上沿着一带一路的路线走。


2023年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中,近19.5%是在中国生产的。欧洲环境NGO T&E预测,2024年将达到25%。欧盟正在推进25%至30%的进口关税,以阻止向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支付补贴。

而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汽车大部分是特斯拉、宝马等在中国生产的。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预计将在2024年和2027年分别占11%和20%。

东南亚市场的变化也引人注目。2023年泰国市场的日本车占有率降至78%,中国车同比增长2.2倍,占11%。但在占有率为10%左右的电动汽车市场中,中国产占80%。在澳大利亚电动汽车市场,特斯拉为60%,比亚迪为20%。需要提醒的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单一车型不是丰田卡罗拉,而是特斯拉Model Y的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产业的进入壁垒很低。中国工信部表示,仅2023年,中国就有50多家公司生产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但这一数据的可靠性也很低。

但再加上华为和小米等科技企业扩大势力,情况变得更加困难。生产能力的提高正在以比市场需求增长更快的速度持续着。利润率也很糟糕,平均为4.3%。一些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已经破产,预计今年内将有10多家公司破产或濒临破产。


尽管如此,中国产汽车不仅对韩国企业构成威胁,对欧洲和日本企业也构成威胁。美国目前也禁止进口,但中国企业正在探索墨西哥生产等其他方法。

20世纪末开始的全球化势不可挡。以合理的价格供应好的产品是竞争力。而保护贸易主义是碳中和最大的障碍。


标签: 卡罗拉 关税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