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北京BJ30 新款上市

没大梁还主打前驱,爬大坡是挑战,北京BJ30能越野吗?

车身没大梁(非承载式)也就算了,现在连四驱都没有的车,也可以来蹭越野车的流量了?刚上市的全新北京BJ30,不到10万元的起售价,确实容易让人联想起曾经的吉姆尼。但细看下来,五款车型中有四款都是前驱,顶配的四驱还是电四驱。可以说,新车的绝大部分组合,看起来甚至连轻越野都挨不上。前驱越野车,真就是一款抽象产品?

没有四驱,并不影响通过性?

复盘一下汽车越野需要应付哪些问题。借鉴各种越野测试中常见的,诸如单轮到多轮打滑脱困,以及侧坡、上下陡坡、炮弹坑等项目。总结下来,越野需求就是考验车辆的动力分配、车身强度、离地间隙(含接近、离地角),最多再附带一个涉水深度(而且真有需要的话,这项通过改装提升的门槛也不算高)。其实这样看下来,对一款前驱车而言,想要蹭上轻越野的热度,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首先,车身强度问题,往大了说,诸如路虎卫士等经典越野IP,都为无大梁车型进行了技术背书。这背后其实是承载式框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车身强度上达到了大多数人对于越野的需求。而且车身也不是什么高新技术。硬核部分,在现代乘用车安全体系下,碰撞测试成绩一向堪忧。而且路感模糊、操控稳定性较差、油耗偏高等体验细节,在乘用车环境下,也是弊大于利。简单来说,如果在硬派越野SUV的范围内,车身尚需要权衡利弊。那么在轻越野范围内,车身就是更优解。

而且由于车身重心更低,所以适当加高离地间隙,虽然会牺牲一定的稳定性,但整体依旧属于乘用车体验范畴。以全新北京BJ30为例,其满载情况下的最小离地间隙依旧保持在215mm的水平。即便是面对硬派越野SUV,这个成绩也可以算是勉强入门了。

至于接近角、离地角,在眼下受众对方盒子审美的接受度加持下,也不再是问题。方盒子造型,配上短前后悬设计,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接近角与离去角。全新北京BJ30的造型就不必说了,其轴长比甚至也能达到接近0.6的水平。这几乎与纯电平台的新能源车,表现差不多。25度的接近角,与30度的离去角,远比徘徊在20度左右的城市SUV给力。当然,距离整体尺寸接近,且有大梁结构的坦克300来说,都还有较大差距。

更何况,适用于乘用车逻辑的超长轴距,在越野需求下,其实也有“副作用”。以更能反映汽车通过性的纵向通过角为例,全新北京BJ30为21度,坦克300则至少能达到23.1度。而曾经三门版的铃木吉姆尼,在这栏数据上的表现甚至可以超过30度。这也是为什么,其性能储备一般的情况下,却能通过很多经典硬派越野车都难以应付的障碍。

当然,与坦克300、铃木吉姆尼这种硬派越野大IP相提并论,本来就比较难为北京BJ30这种定位轻越野的SUV。至少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应付“轻越野”定位还是完全足够的。直到翻出它最大的硬伤,即后轮没有驱动力。

脱困有影响,但爬坡真没办法?

想要玩越野,就得考验车辆的动力分配。但四个车轮里,有两个天然无法传递动力,还怎么聊分配?其实这点没那么绝对,比如说将后轮就视作打滑状态,那么很显然前轮有附着力,是可以实现脱困的。甚至单前轮拥有附着力的情况下,车辆脱困的概率依旧足够高。因为前驱车型,特别是具备燃油驱动的前驱车型,其传动效率更高。以全新北京BJ30为例,如果对其燃油版本最大188马力的性能还有疑虑。那么其前驱的电驱版本,系统综合功率可以达到335马力,完全算得上是过剩。

总结下来,其实就是单后轮、双后轮有附着力的情况下,前驱SUV完全无法实现脱困。至于诸如交叉附着力,甚至单前轮有附着力的情况下,都是可以努力一把的。其实排除脱困这种极端情况,厂家为前驱SUV提供的所谓沙地、雪地,甚至越野等驾驶模式,逻辑上都是相似的存在。主要就是通过对有驱动力的前轮,提供一定的空转冗余,或限制其空转,来实现对特定路况的照顾。

只是具体执行的部件,由多片离合器、差速器等机械结构,变为车身稳定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等电子部件。所以其可靠性和强度,自然是无法与真四驱结构相提媲美的,更多的还是考验厂家的调校功底。比如说由于底盘结构限制,难以适配四驱的标致雪铁龙旗下部分SUV车型,就在这方面具备较为丰富的调校经验。

但后轮没有驱动力,最终还是无法绕过爬坡这个关键问题。其实这点在脱困部分被规避了,因为脱困场景一般都是低速,所以前驱车型也不存在坐地炮,导致前轮附着力降低的问题。但在爬坡,特别是高强度爬坡时,无论你的车速是多少,车辆的重心都会压在后轮上,导致前驱动轮有力使不出。把范围再扩大一点,那些所谓的SUV“爬坡门”,本质上都是因为后轮能够分得的动力不够。更何况在后轮完全没有驱动力的情况下,就不用在爬大坡这个问题上挣扎了。

不过就像硬币的正反面,前驱车型爬坡不给力,但下陡坡却有意外收获。此时重心完全压在车头,所以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力反而得到加强。正因如此,像全新北京BJ30、标致5008等前驱SUV,都还配备了陡坡缓降功能。

写在最后:当越野不再与车身强相关,我们忽然发现,轻越野似乎与四驱结构,都不再存在必然关系。排除高强度上坡,以及两个前轮全部打滑的极端场景。只要厂家调校得当,其余的越野需求,都是可以适当满足的。在此基础上,消费者甚至还可以获得更为友好的经济性,以及更低的购车成本。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