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固态电池是一场“忽悠骗局”,还是流量密码?

图片

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现阶段,企业打出“固态电池”牌能得到什么?流量、订单、关注度,甚至是股价的飙升。

据界面新闻报道,国轩高科在5月17日发布采用全固态电池技术的金石电池,当日其股价涨幅达到10.02%,报20.42元,市值364.65亿元。

图片

图/国轩高科发布全新固态电池

来源/bilibili国轩高科官方号 新能源前瞻截图


虽然发布了新产品和新技术,但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负责人表示,计划在2027年小批量上车实验,如果测试顺利,随着产业链逐步建立,预计在2030年实现量产。

与一些电池厂商新产品发布即量产相比,国轩高科的新品发布时间或提早了6年。

智己汽车也是固态电池“期货”的受益者。

5月13日,智己L6上市发布,“灵蜥”数字底盘、“固态电池”和四轮转向等功能自然成为其最大的卖点。尽管搭载“行业首个量产的固态电池”的L6 Max光年版将于10月开启交付,截至发布会当天,智己L6还是收获了29000个订单,爆款气质尽显。

图片

图/智己L6 Max光年版发布会

来源/网络图片 新能源前瞻截图


长安汽车、广汽和丰田等车企也给出了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最早的为2025年。

然而,在实现固态电池可行性的竞赛中“不落后于任何人”的宁德时代近期表示,有望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受成本等因素制约,大规模生产自然还要往后推。

是宁德时代落后了,还是其他企业“放卫星”了呢?


1.固态电池不是“炒”的

在上汽和智己汽车的介绍中,智己L6搭载的动力电池为光年固态电池。

图片

图/光年固态电池

来源/智己官网 新能源前瞻截图


但智己L6固态电池的合作供应方,清陶能源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李峥则坦称,智己L6搭载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属于半固态电池。因为他们为增强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导电性,在电解质中加入了10%的浸润液。

这就引出了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的区别。

在业界看来,固态电池是指材料中不含有电解液,百分百是固体电解质的电池;当电解液的含量为0-5%,电池为准固态电池;5%-10%时为半固态电池。

图片

图/固态电池图解

来源/bilibili国轩高科官方号 新能源前瞻截图


显然,李峥的说法更为严谨。

就有专业人士分析称,半固态电池早已被蔚来等车企捷足先登,对于智己汽车来说就缺少了爆点,所以,他们利用“电解液”和“浸润液”的区别来做文章。

现在翻看媒体对于智己L6Max光年版的报道,“固态电池”“准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均有出现。也有其他车企高管指责智己汽车“玩文字游戏”。

广汽则明确表示自家固态电池为“全固态”,并计划2026年上车,首搭车型为昊铂

不过,有多位专家对其能否顺利量产和如何控制成本表示质疑。

一方面,“上车”并非量产,而量产距离大规模量产或商业化也有距离;另一方面,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广汽全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都做了创新,尤其是广汽全固态电池提到的纳米硅达25-40万元/吨,在成本方面并没有优势。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谈及固态电池用了“3个路线”,即技术路线、产品路线、商品路线。

按照广汽集团表述已在量产上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这显然还属于“技术路线”阶段。而变成产品之后,其安全性、可靠性也要经过反复验证。当然,成本问题是它能否商业化的关键,毕竟定价太贵也不会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这也是国轩高科近期发布新产品,预计6年后量产的原因所在。

难怪就有动力电池行业人士说过,车企是否真的有产品不重要,能否按时推出配置固态电池的车型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把固态电池的概念和品牌进行强绑定。


2.固态电池的真实水平如何?

丰田显然就是此方面的营销高手。

早在2021年,丰田就表示其全固态电池将搭载到BEV车型上,并挑战于2027-2028年投入实际应用。

去年6月举行的技术说明会上,丰田再次表示已克服了全固态电池的耐久性课题,最早将于2027年向市场投放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且充电10分钟行驶1200公里。

到了11月,就有知情媒体透露,丰田已经将全固态电池量产的时间推迟到2030年以后,因其在全固态电池的开发方面遇到了技术难题。

图片

图/2030年丰田全球BEV销售规模预计达350万台

来源/丰田中国 新能源前瞻截图


有专家就表示,丰田多次单方公开发表固态电池的进展,但直到现在,并未有实质性的、可靠的成果。

相比较一些企业的刷存在感、“放卫星”等,宁德时代近期关于固态电池的言论更让人信服。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第十六届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中表示,如果将全固态电池的成熟度指标用数字1-9说明,宁德时代(全固态电池)目前的成熟度在4的水平,争取到2027年做到7-8的水平。

图片

图/第十六届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 吴凯演讲

来源/网络图片 新能源前瞻截图


届时,小批量生产机会很大,但受成本等因素制约,大规模生产尚不能实现。

要知道,宁德时代对于固态电池已经有十余年的研发积累,而研发团队也有近千人。另外,宁德时代也广泛与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联合攻关。

据悉,宁德时代从来不吝在研发上投入,2023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83.56亿元,而2024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43.4亿元,数倍于同行。

图片

图/2024 Q1宁德时代财报

来源/百度股市通 新能源前瞻截图


但即便如此,宁德时代也对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心怀敬畏,认为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还需要在固固界面、锂金属负极的应用、硫化物电解质的安全和全固态电池的生产等难题不断推陈出新,颠覆优化,真正拿出突破性产品。

当然,目前盛行的半固态电池相对于液态电池也是一种进步,体现在了安全性和续航能力方面。

蔚来的150度半固态电池实测续航超过1044公里,智己133度半固态电池的续航也将超过1000公里等,但它们距离真正的固态电池还相差甚远。

事实上,宁德时代将推出凝聚态电池的车规级应用版本更值得期待。


3.固态电池需要一些时间

5月9日,宁德时代再次于投资者平台上表示:“公司的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正在进行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公司后续还将推出凝聚态电池的车规级应用版本”。

图片

图/宁德时代投资者平台

来源/特特股 新能源前瞻截图


作为对比,蔚来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为360Wh/kg,广汽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为400Kh/kg以上,而智己的光年介乎两者之间。

鉴于固态电池当前在耐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半固态电池和凝聚态电池的发展潜力,曾毓群就表示,宁德时代现在的研究目标是使用半固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和凝聚态电池,其原型已经投入生产。

这也意味着凝聚态电池已突破“3个路线”,即将迎来大规模量产“上车”。

我们知道,蔚来的半固态电池将在6月1日正式运营。但目前蔚来的策略是“只租不售”,一方面,一块150度电半固态电池的成本超过20万元;另一方面,半固态电池的量产仍是难题,原计划2022年四季度交付,如今终于要来了。

而智己汽车在发布搭载固态电池的王牌产品后,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智己汽车产品战略中心高级总监陈韡、智己汽车项目管理部总监及CD车型总工毛振勇接受了媒体采访。

图片

图/刘涛、陈韡、毛振勇三人接受采访

来源/特特股 新能源前瞻截图


在被问到“智己L6的5个版本中哪个是主销版本”问题时,上述三人均表达了对850公里续航的Max超长续航版的偏爱,几乎忘记了还有一款“炸裂”版。

就有业内人士尖锐指出,半固态电池是智己汽车的“工具人”,已经起到宣发作用了。

其实,智己的半固态电池也脱不开成本和量产的压力。上汽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管熠中进一步表示,预计今年年内量产能达到1000辆。

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半固态电池,其性能、能量密度和成本性能优势并不大,这也直接决定了其落地不易。

半固态电池的落地尚且如此,固态电池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就认为,到2030年左右,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突破的可能性极大。以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代表的新型固态电解质发展迅猛,推动固态电池研发进入了新一轮热潮。

固态电池生而就是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巨变,改写历史的。目前的炒概念、擦边行为一定不利于行业发展,且是不长久的,蹭到的流量也极有可能被流量反噬。

所以,我们还是耐心等到2030年,期待真正的固态电池带给行业,乃至全世界的一抹惊艳。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