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小米SU7上市后仍在内测,首批用户果真“小白鼠”?

wps_doc_0.jpeg

雷军又引发一场争议。


5月18日,雷军直播驾驶小米SU7从上海至杭州。在直播过程中,雷军表示,目前小米的测试车队还在测试,将会跑到15万至20万公里(单车),这样可以跑完它的整个生命周期,以前没有其他车厂投入如此大规模测试,全部测试完里程(测试总里程)可能会达到1100万。 

wps_doc_1.png

这短短的一段发言,“亮点”属实不少。针对三个问题,网友提出的质疑较多。


第一,为什么小米SU7已经开始交付,但还在测试当中,难道用户拿到的是“内测”的半成品吗?第二,小米 SU7 测试车跑 15 万至 20万公里就完成了全生命周期测试,是不是生命周期也太短了点?第三,小米自称国内规模最大测试,指的是什么规模?


前两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不管键盘前的大侠们认不认可,从车辆工程的角度看,即便车辆已经交付,车企还是会继续对车辆进行测试,这是行业内的普遍做法。不少车企召回车辆其实正是通过不断地测试发现了新问题。因此,仅仅凭借小米SU7上市交付后还在测试这一条,并不能说明这款车就是“半成品”。

wps_doc_2.jpeg

在5月20日,小米汽车也针对“全生命周期”测试进行了回复。称雷军所说的测试是指,小米SU7在标准测试车辆之外,投入了100辆测试车进行的全国公共道路测试。这些车是按照量产标准生产的车型,在完成标准测试后继续加测,并且有部分车辆会加测到15万至20万公里。而目的主要是为了后续的OTA升级。


不过,小米所谓“规模最大”测试,倒是需要画上一个问号。


规模最大测试,方向跑偏了

首先,要搞清楚,小米所谓的国内车厂规模最大测试,指的是什么规模。


根据今年3月28日小米公布的SU7道路测试总里程数来看,SU7在发布时的测试里程仅540万公里,相比之下,问界M7在上市前,经历了长达750万公里的测试。


因此,小米指的必然不是里程上的规模大,而是车队的规模。此前,雷军表示,小米SU7共有576辆测试车。而这样的规模,确实已经达到一些国际车企测试全球车型的水平。

wps_doc_3.png

但从里程数上看,小米却又落后太多。现款宝马5系在全球范围内,通过500余辆测试车,全球测试总里程超过了1000万公里。相当于平均到每台车上,宝马的测试里程可以达到2万公里左右,而小米SU7则不足1万公里。


如此看来,从测试车辆耐久性的角度来说,小米SU7车队庞大但测试里程却没达到“遥遥领先”,反而不像一件好事。


但从公正客观的角度来说,测试里程并不一定能直接反映车辆质量。


一款新车在正式交付前,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道路测试。理论上来说,更长的测试里程,确实能发现更多的问题。但这种测试讲究的从来不是里程越长越好,而是越全面、越高效才越好。


新车测试都会尽可能涵盖所有用户的用车场景,其中也包含极端工况。例如,每年冬天,在牙克石、黑河等极寒地区,都能看到大量尚未上市的新车正在进行冬季测试;而到了夏天,这些新车又会跑到吐鲁番等地,进行高温测试。这些测试的目的,正是为了试出车辆在各种工况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wps_doc_4.png

此外,车企通常还会在高海拔、高温高湿等不同环境地区进行测试,尽可能覆盖到用户可能遇到的所有场景。部分车企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与全面性,还会通过在实验室测试的方式,把温度进一步提升至60度甚至80度或零下40度,以此来进一步检验汽车在高温高寒环境下的耐久性与可靠性。

wps_doc_5.jpeg

这些测试,最终的测试里程都未必会很长,车企的主要目的是还原用户可能出现的极端用车场景,检查车辆是否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


针对耐久性的测试,也并非单纯看里程。为了提高测试效率,车企通常会使用崎岖道路来测试车辆。以一汽-大众汽车试验场为例,在耐久强化试验区涵盖泥浆路、盐水池等16种特殊路况,总长度虽然只有2.4公里,试验效果可达到14倍(即试验路段开1公里等于用户日常使用14公里)。

wps_doc_6.png

这样的数字并不是车企凭空捏造的,而是有着科学的计算标准。例如,上汽大众通过中国24万公里道路信息,建立了一套道路载荷模型。具体来说,该信息是通过采集车辆在行驶时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信号,进行分析后得出路谱载荷谱,而全国24万公里道路的路谱载荷谱信息,可以让车企了解到车辆在各种路况下的行驶情况,从而预测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耐久性与性能。


也就是说,每台新车并不需要在这24万公里的路上跑一圈,并且还有效率更高的方式。在上汽大众试车场的SVP耐久强化道路上,每公里的载荷相当于全国用户道路39公里的载荷,如果对比华东及华北这些路况较好的地区则多达49公里。相当于每台车在这样的道路上测试一公里,就相当于在普通道路上跑了三四十公里以上。

wps_doc_7.png

此外,有不少耐久性测试,其实并不需要车跑起来。例如针对金属零部件耐腐蚀性的循环盐雾测试,在零部件阶段就已经开始进行测试。而针对动力电池的耐久性测试,也并不需要车辆实际上路路跑。


可见,测试里程的长短,未必能说明一台车质量的好坏,甚至各家车企给出的测试里程,也不一定是在统一标准下计算得出的。


不过,小米遭到质疑,其实也一点不冤枉。毕竟最先挑起话题的是雷军,搬出一个本就没有比较意义的参数,但又没做到绝对领先,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最大车队规模,是为了测试还是为了宣传?

宝马等国际车企之所以测试规模大,主要是因为产品销往全球,因此在不少国家都需要展开单独的测试。但对于小米来说,如此庞大的车队规模对于测试本身来说到底有多大价值,令人存疑。


此外,正如上文所述,从效率角度来说,新车通常没有必要真的跑遍全国,而是通过全国道路数据模型以及极端工况测试的方式,就可以模拟出全国不同城市的实际用车环境。


而小米SU7却跑到了全国300多个城市去做测试。这也很难不令人怀疑,到底是为了测试,还是为了宣传?

wps_doc_8.jpeg

如果是为了测试,那么小米的测试方法,未免显得“不太先进”;如果是为了宣传,那就不要号称“规模最大”的测试车队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