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从三好学生到问题样本,理想汽车到底怎么了?

 从去年12月销量破5万、登顶造车新势力年度销量第一、年度净利润超百亿,到大幅下调销量目标、裁员数千人、推迟原计划今年发布的纯电车型,理想汽车只用了不到半年。

自3月1日理想MEGA发布以来,理想汽车和它的创始人兼CEO李想,在短短三个月内经历了舆论与经营的双重考验。屋漏偏逢连夜雨,是理想汽车最真实的写照。

从半年前的“三好学生”,到沦为最新的“问题样本”,理想汽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增收不增利,理想大调整

5月20日晚间,理想汽车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总营收256亿元,同比增长36.4%,环比下滑38.6%;净利润5.911亿元,同比下滑36.7%,环比下滑89.7%;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3亿元,同比下滑9.7%,环比下滑72.2%。

如果说去年第四季度是因为年底销量旺季,所以环比录得下滑可以预料,那么,在营收同比大增36.4%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9.7%,就足以说明理想增收不增利了。

更大的打击来自理想MEGA——一款被李想称之为“超级旗舰”的纯电MPV。上市前,李想说MEGA会成为50万元以上不论能源形式、不论细分车类的销量第一车型。

上市后前两个月,MEGA的销量分别是3229辆和1145辆,离李想口中的“50万以上销量第一”相差甚远。

WechatIMG465

在MEGA上市20天后,李想就认错了,他在内部信中表示:“错误地把理想MEGA的从0到1阶段(商业验证期)当成了从1到10阶段(高速发展期)进行经营。理想MEGA和高压纯电,必须经历一个理想ONE和增程电动相似的从0到1阶段,无法像理想L系列一上市就能拥有从1到10的经营势能,这是我们对于纯电战略节奏的误判。”

在财报发布前,理想显然早就察觉到了内部变化,于是密集宣布了一系列调整:3月,理想将今年的销量目标从80万辆大幅调低到56万-64万辆;4月3日,据36氪,理想宣布开启矩阵型组织2.0升级,同时进行多个部门组织架构调整;5月中旬,据21财经报道,理想整体优化比例超过18%,预计涉及员工人数超过5600人。

产品线也被重整。今年2月,李想表示,今年将是理想汽车史无前例的产品大年,到年底将有4款增程电动和4款高压纯电车型在售。而在5月20日的业绩会上,李想说,今年将不会发布纯电SUV产品,它们被推迟到明年上半年。

目前理想只有MEGA一款纯电车型,被推迟的三款纯电车预计将是理想M7、M8、M9。也就是说,今年理想少了3款产品,在售车型直接少了近一半。

然而这一系列调整似乎还未到“利空出尽”的时候。理想CFO李铁在业绩会上表示,“考虑到三月份经历的严峻挑战,我认为二季度将成为公司今年经历的最艰难的季度”。

最大不确定性:李想

理想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事实上,如果从市场角度来看,理想业务本身并未出现过大起伏。

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销量为8.04万辆,同比增长52.9%,这个增长率无论是放在新势力还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算得上是高速增长。同期,比亚迪蔚来小鹏的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3.4%、-3.2%和19.7%。

而从盈利水平的角度来说,理想依然维持了较高的造血能力,一季度毛利率为20.6%。作为对比,同期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毛利率分别为17.4%和21.9%。毫不夸张地说,理想是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车企之一。

营收、销量双增长,盈利能力也维持在高位,如果说理想汽车出了大问题,那其他车企,尤其是新势力们就没有比理想处境更好的了。

理想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李想本人。

424143166_1716284932068

据晚点LastPost报道,理想的人员配置原本是为了实现李想口中“80万辆”的销量目标。如今眼看难以完成,自然不会继续,于是裁员便到来了。

而MEGA的命运则是另一个翻版的“80万”,正如李想自己的反思,MEGA作为一款纯电车型,完全不具备销量爆发的基础,但李想依然为它定下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更糟糕的是,李想还把这个目标公之于众。

李想高举高打的激进言论并非不能理解,就像战前动员令,将军哪有言败之理。但问题是,战前动员并非只有“我们一定会胜利”一个口号,“拼尽全力”“破斧成舟”都是行之有效的动员令。

但李想偏偏选择了收益最高,风险也最高的方式——一旦成功兑现诺言,李想“封神”近在眼前;但如果失败,便会遭受极尽嘲弄,原本预告胜利的宣言就变成了不知死活的空口白话。

遭遇危机以来,李想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言语上有所收敛,最近两个月难寻过往的激进话语。

理想危机并未解除

事实上,理想最新的年度56万-64万辆目标,虽然较之前的80万辆大幅下滑,但依然非常“李想”。

今年1-3月,理想累计销量8.04万辆,其对二季度的预估也只有10.5-11万辆,这意味着即使是完成56万的目标底线,也需要在下半年平均每月卖出6万辆。而此前理想销量最高的月份也只刚刚超过5万辆。

在财报后的业绩会上,有投资人问到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理想高级副总裁邹良军的回答是,理想L6订单量超过4.1万辆,表现出色,“理想汽车的产品销量趋势正逐步改善,我们对未来月销量的持续提升持乐观态度”。显然,理想对于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并未有明确规划。

006y8J29ly1hoxl2jjg8aj33402c04qq

李想曾表示,“高端纯电的用户不想花费时间充电,也不想挤在公共充电桩充电。如果你想把高端纯电车卖好,建设直营充电站是没法避免的。”

于是,在MEGA发布后,理想提高了其充电站建设计划——今年底建设2700座超充站,超一万根充电桩。截至5月15日,理想有400座超充站投用。

作为对比,新势力中自建充电站最多的蔚来,建成2815座充电站用了近9年,也就是说,理想要用一年时间走完蔚来9年的路。这也意味着,在今年剩下的7个多月里,理想平均每月要建300座超充站,约等于每月需要完成此前建设总和的3/4。

在大裁员、推迟三款新车发布的背景下,能否实现这两个极具挑战的目标,依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006y8J29ly1hnep5fvlkxj30u03nokjl

不管是销量还是充电站,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承诺如此高的目标,至少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说,绝对算不上高明之举。

与车圈另一个喜欢说“大话”,同时又频频失约的马斯克相比,李想缺少马斯克世界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因此,一旦被自身言论反噬,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远比马斯克严重。

作为一家美股上市公司,“祸从口出”更是可能面临法律风险。5月16日,全球投资者权益律师事务所罗森律师事务所日前宣布,代表理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LI.NASDAQ/2015.HK)证券购买者提起集体诉讼,该案诉讼期间为2024年2月26日至2024年3月20日,在这一期间买入理想汽车股票或期权并遭受较大投资损失的投资者,可以在截止日期2024年7月9日前向法院提出申请。

诉讼核心直指理想曾公布的高目标,该律所在诉讼中称,理想汽车的公开声明在所有相关时间都存在重大虚假和误导性,公司及部分高管在本案诉讼期间进行虚假陈述,违反证券法令投资者受损。包括理想在推出首款电动汽车车型MEGA时,夸大了市场对车辆的需求和运营策略的有效性,不太可能达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车辆交付量预期等。

即便短时间内作出了密集挑战,在财报发布当天,理想美股大跌12.78%,港股(第二天)大跌19.27%,双双创下一年来股价最低点。股价大跌也从侧面体现出,投资者似乎并不认为理想已经调整完毕,重回正确道路。

在理想发布财报、宣布“最艰难季度”的同一天,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回应与小米汽车的竞争时表示,现在卖得好的,不代表能力强,汽车行业是个长线的竞争,而不是短期一两个月的销量。

这句话虽有为小鹏汽车挽尊的意味,但也确实是句实话。曾经,桑塔纳是人人向往的国民神车,如此却难觅踪影。理想在6个月前刚刚达到销量高峰,但没人能保证它一定会延续,这是李想在下一次“画饼”前,必须考虑到的一点。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