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小心上当!看配置表买车弊处多,盘点那些车厂的文字游戏

“打开汽车门户网站APP,进入车型库,按照品牌和价格筛选符合自己需求的车型,最后打开这些车型的配置表一一进行横向比较。”

我相信这是不少消费者在购车前的“基本操作”。

确实,在不同品牌、不同车型铺天盖地的营销以及互联网上各派粉丝的相互攻击之下,我们唯一能够相信的“客观”评价貌似就只有那些冰冷的参数和黑字白纸的配置表了。

但是,真的如此吗?

参数不代表体验

大家在买车前最关注,无非就是那几个老生常谈的参数:尺寸、轴距、马力、油耗(电耗)、续航。毕竟这几个参数对于车辆的空间、动力以及使用成本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按照常人的理解,尺寸、轴距越大的车,内部空间一定是更加宽敞的,但是实际上,受限于外观设计、机械布局等多种因素,有的车型明明有着更大的尺寸和更长的轴距,但是内部空间反而却不如尺寸更小的对手。

拿同为豪华品牌入门车型的凯迪拉克CT4以及奥迪A3L作为例子,凯迪拉克CT4拥有4760mm的车长以及2775mm的轴距,已经拿到了中型车的“入场券”了,而奥迪A3L的车长仅为4554mm,轴距也只有2680mm,放在紧凑型级别之中也只能算是小尺寸选手。

但是在车内空间表现上,奥迪A3L却要远比凯迪拉克CT4更为优秀,另外,受制于车顶造型,除了腿部空间糟糕以外,CT4的头部空间同样也比较局促。

造成这种“反直觉”体验的最主要原因,其实还是两台车平台的差异,凯迪拉克CT4采用的是Alpha纵置后驱平台打造而来,空间利用率远不如采用MQB EVO平台的奥迪A3L,但是却换来了更运动的驾驶感受和更高级的后轮驱动。

当然,这个例子其实是有些极端了,拿这两台车作对比其实还是想说明,车子的实际乘坐感受、空间表现,有时与车身尺寸并不呈正相关,所以当以后车企打出“XXXXmm超长轴距,带来超大空间”的时候,记得要留个心眼了。

除了尺寸以外,马力数据同样也能“骗人”。

不少厂家在宣传自家发动机动力的时候,采用的都是发动机总功率的数据,这个数据采用的是发动机在台架上进行裸机测试时的测得功率数字。

但是当发动机装到车上以后,加上风扇、进气、排气、三元催化器、GPF颗粒物捕捉器等一系列的附件以后,功率势必会受到影响,而这时发动机输出的功率被称作为“发动机最大净功率”,这才是我们日常能够使用到的真正动力数据。

比如早年长安旗下的蓝鲸动力2.0T发动机就曾被吐槽发动机总功率与净功率之间差距过大,官方口径宣称2.0T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171kW(233马力),但是从车身铭牌上能够看到,这台发动机的净功率实际上只有162kW(217马力)。

不过通过这几年的优化,目前在最新款车型上,这台发动机的已经提升到了166kW了,与总功率之间的差距也是变少了。但是与德系品牌直接将“净功率”作为宣传数据的做法相比,部分仍喜欢宣传总功率的自主品牌以及美系品牌还是有耍小心思的嫌疑了。

另外,再强大的发动机也是要通过变速箱才能够把动力传递到车轮上的,除了发动机本身的数据以外,变速箱的调教其实对于车辆的实际动力表现也有着极大影响。部分消费者在买车时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AT变速箱一定就比CVT和双离合好,挡位也是越多越好。

实际上由于近些年排放法规日趋严格,许多厂商为了降低油耗,都会把AT变速箱液力变矩器的锁止率调得比较高,又或者让变速箱更积极地升挡,更不愿意降挡,这就导致了许多品牌的AT变速箱使用体验直线下降,甚至连一直被誉为变速箱调教标杆的宝马ZF 8AT,在许多新款宝马车型上的表现都出现了明显了下降。

而许多挡位更多的9AT甚至10AT变速箱,由于齿比分部不合理,更是存在换挡过于频密,逻辑混乱的问题,令车辆的实际动力表现以及响应变得更差。

同配置也分高下

除了发动机、空间这些硬指标也能有水分以外,车内舒适性配置其实留给车厂的操作空间就更大了,下面我就来举几个例子。

在这个“远光狗”遍地都是的年代,后视镜防眩目已经慢慢从一项鸡肋配置变成了不少人买车时的一项重点关注配置。

那么你一定会以为,既然拥有这项功能,那一定就是内外三个后视镜都能够自动防眩目了吧?实际不然,为了能省则省,如今有不少具备这项功能的车型,都悄悄地减配了副驾驶侧的防眩目镜片,仅保留主驾侧以及车内后视镜的防眩目。大家在买车时哪怕是见到配置表上有这项功能,也要记得了解一下是不是三个后视镜都提供防眩目。

而另一个车厂“文字游戏”的重灾区,就是座椅的材质。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如今国内绝大部分的品牌都已经慢慢摈弃了传统的织物座椅,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材料包覆的“皮质座椅”,但是实际上市面上绝大部分家用车采用的都是人工皮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真皮,许多廉价车型上的皮革质感以及实际乘坐体验甚至还不如织物座椅。

而随着品牌之间竞争愈发激烈,部分高端品牌率先打出各种高端真皮的名号,比如最有名的一定就是Nappa真皮了,但是实际上哪怕是宣传用了Nappa真皮材质的车型,也绝不代表就是整车所有座椅都使用了该材质包裹。比如理想L9就在官网上写明了Nappa真皮包裹的部分其实仅为一、二排座椅的打孔部位。

而在功能层面上,同样的座椅加热也有“全座椅加热”和“仅靠背加热”或“仅坐垫加热”之分,座椅通风也有“靠背通风”、“坐垫通风”以及抽风式和吹风式的区别,不同的配置在成本上以及使用体验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类似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无钥匙进入是全车还是仅限前排?是感应式还是按钮式?车载冰箱是压缩机的,还是半导体冰箱?HUD是最便宜的C-HUD(在透明塑料片上显示)、最主流的W-HUD(挡风玻璃显示)还是AR-HUD?大牌音响系统是简单“贴牌”,还是真的经过品牌的调教?等等等等......这些配置在配置表上往往都是被一个词、一句话带过,只能简单地反映“有无”,而无法体现真实的使用体验。

因此,我们要想真正了解一台车的实际产品力,还是必须要实车体验,同时,在评判一台车的优劣时,更不能只通过配置表就得出“XX车就是智商税”、“XX车完爆XX车”这种简单粗暴的理论,甚至延伸至对车主群体的攻击,毕竟买车不同于玩卡牌游戏,体验的好坏有时候并不会完全反映到牌面之上,求同存异才是汽车文化的根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奥迪A3 配置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