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对话何小鹏:小鹏如何面对今天的新能源“淘汰赛”?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肉眼可见何小鹏的状态很不错,发布会一结束,他便欢欣鼓舞地来到采访间。

采访间里,媒体们都对一个现状非常关心:这场整个行业面对的突如其来的“淘汰赛”,来得实在太快了,对所有人来说都是。

而整个这场40分钟的交流里,何小鹏也谈到他作为目前一线新势力品牌一把手关于“淘汰赛”的一些思考。

1、为什么车企都在降价?逻辑是什么?

这个问题应该是所有人最关心的,毕竟这与我们老百姓的钱包息息相关。而关于这个问题,何小鹏的回答是,“去年,我预测中国2024-2027年将进入淘汰赛阶段”,“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想降价,都希望维持价格稳定。”

他这句话不假,对于车企和供应商而言,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点,除了影响积极性,也会影响进一步的投入,甚至会威胁到基本生存;对于车主来说,刚买一个月的车就便宜好几万,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谁的赚钱速度能赶上这个速度呢?对于准车主来说,车是必需品,得买,又因为价格的不稳定,导致看了又看,谁也不敢下手,而这又会反过来传导到车企、供应商,影响积极性、影响研发投入、甚至威胁生存。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闭环。

何小鹏认为对于市场而言,阶段性的价格浮动是常态,但是对于规模小的企业来说,这种浮动随时会带来生存挑战,也会对老车主的利益造成影响。

他对于这些的思考是因为2023年整个行业的变化让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他考虑的是规模第一,而现在的逻辑其实变得更简单了——“活过淘汰赛”。但他并不认为一个月多两三台,在排名上走好几个名次就能活下去,需要成为多边形战士下的规模第一,“要在多项全能的情况下做好汽车”。

2、这一轮价格战得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这一年价格战打得很激烈,导致一部分用户持续持币观望,那么车企到底应该依据什么来定价呢?何小鹏给出的回答是,“我们应当紧密跟随市场竞争的步伐,而非仅依据成本变化。”

他认为目前汽油车市场还有利润空间,而智能车市场的利润几乎已经被压榨到了极限,“随着汽油车价格与利润的逐渐调整,市场价格会趋于稳定。”

关于价格战,利润肯定是首要决定性因素,所以他认为“只要燃油车利润保持在合理水平,燃油车便不会轻易降价”,但是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当真正实现“智油同价”,而且燃油车利润还合理的时候,“你将会看到整个产业迎来巨大的变化”。

当二者价格相当,而智能车的体验又完全颠覆过去用户的体验,那么市场渗透率一定会有巨大的提升。“我认为会从目前的50%大幅提升到90%吧。”

3、小鹏在这轮“淘汰赛”里又做了什么准备呢?

其实大家有一个共同认知是,最近一年小鹏汽车变化很大,尤其是在整个组织架构上和投入力量最多的智能化上。

何小鹏对此的看法是,“很多人觉得小鹏变化太猛,其实大家对于淘汰赛残酷认识不清晰”,谁也没想到他竟会如此直接道出这轮淘汰赛的残酷,他又补充说“比如某些车如果每年年负荷下降25%-30%的销量,那么它的产品也会变革,所以,我们要早一点变革。”

而关于小鹏汽车汽车到底做了什么?从他们最重视的智能化方向来举例:

首先有最大的AI团队。

之前可能会说百度是AI黄埔军校,但现在小鹏已经有了一席之位,他们有全国整车厂里最大的AI团队。

其次,准备了最多的算力。

AI是一个非常烧钱的事情,需要大量算力。去年年初大模型开始发展,算力其实就很紧张了,“有算力很难,但是有算力还能用起来更难”,因为和去年完全不同的是,今年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区别了,因为很多人买了算力但是自己又没法用。

“我们已经把算力用起来,而且用得非常好”,怎么判断这件事呢?他认为对算力的使用是质的改变,如果只是1%的提升没意义,但如果从70%提升到95%,那就真的是巨大的价值了。

“这也是颠覆上一代用软件规则书写自动驾驶代码的巨大机会。”

这么看下来,想起之前有次采访何小鹏提到一个他的观点,他认为2025年时智能驾驶发生质的变化的重要节点,“现在看来,甚至提前一年,因为技术比我想象中更快。”

4、小鹏的端到端进度怎么样?

这个问题应该也是大多数关注小鹏的用户所重点关注的。

小鹏立下“全国都能开”的目标后,目前已经开通260多个城市,何小鹏希望今年能做到国内大部分地区甚至小区内都可以开,哪怕是西北,虽然“还不敢保证,但我相信我们会是中国第一”。

而关于技术方面,他进一步解释,一些友商采用高精地图结合的方式,这样推进速度会比较快,但因为高精地图在全国的覆盖不到1%,所以应用范围会大大缩小。在没有高精地图支持的时候,服务也会立刻中断。只有完全摆脱对高精地图的需求,才能在一些特殊且复杂的场景下应用。

至于端到端,过去很多都是通过规则编写大量代码,小鹏过去也是这么做的,不过这样的方式就算达到了一万行,可能也只能实现50%的规则能力,就算是十万行代码,可能也只能带来55%-60%的提升。但现在的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在准确性和安全性上有巨大的提升。

“目前我还没看到中国哪家企业能够在端到端满足量产”,何小鹏认为量产就意味着要能攻能守,不仅要有好的体验,最关键的是得要安全。过去,高阶智能驾驶存在驾驶不稳定、效率低下的情况,但是随着端到端的技术的出现,可能可以在一年内大幅提升产品的性能,“这将极大加快自动驾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普及速度”。

写在最后

这次和何小鹏的交流,能明显感觉到的是相比一年前的他,自如了、放松了。这可能是过去一年的组织改革开始有了一些结果,也可能是在当下如此激烈的淘汰赛之下,小鹏汽车找准了自己站位和走向。

而在这场淘汰赛里,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要活下去不止是每个月销量多两三千台的问题,而是需要没有短板,长板也够长。而对于小鹏来说,只有把AI能力和用户体验真正关联起来,才是真正腾飞的技术核心!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