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人】极氪纽交所首秀,资本热情仍在?


极氪在调整估值后,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激烈竞争和内部协同的双重挑战,如何持续稳固并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成为新的考验。


文 /《汽车人》张恒


美东时间5月10日,极氪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启动交易。

当天开盘价26美元,盘中最高触及29.36美元,最终以28.26美元收盘,比21美元的发行价格上涨34.57%,公司市值达到68.98亿美元(约498.5亿人民币),逼近小鹏汽车的市值(73亿美元)。



尽管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极氪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品牌发布到上市的跨越,仅用了37个月,远快于行业内的“蔚小理”。通过IPO,极氪筹集了约4.41亿美元资金。


极氪计划将募集资金的45%用于研发更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及产品多样化;45%资金将用于扩大销售网络、市场营销和服务、充电设施建设;剩余10%则用于公司日常运营。


极氪CEO安聪慧在上市仪式上强调,公司依托SEA浩瀚架构,正推进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创新,并透露与Waymo合作的车型即将登陆美国,同时家庭用车产品线即将在国内推出。


极氪隶属于吉利控股集团,该集团年内已有两次成功上市案例。至此,李书福名下拥有包括吉利汽车沃尔沃、极氪等在内的9家上市汽车企业。



极氪招股书上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其营业收入从65.28亿元剧增到516.7亿元,主要由车辆销售增长驱动。同时,毛利润由10.38亿元增长至68.5亿元,毛利率从1.8%提升至15.0%。


尽管业绩增长显著,但极氪仍面临亏损,2021至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45.14亿元、76.55亿元和82.64亿元。与此同时,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分别投入31.60亿元、54.46亿元、83.69亿元,销售和行政费用亦有显著增长。


不过,2023年净利率较2022年有所改善,从-24.00%减至-15.99%。安聪慧表示,随着新车型的推出和市场扩张,预计2024年将达到盈亏平衡点。


2023年,极氪销量11.9万辆。2024年前四个月销量49148辆,同比增长超110%,其中4月销量达到1.61万辆,创历史新高。


极氪在IPO过程中,吸引到了包括英特尔、哔哩哔哩、宁德时代等重量级投资者。安聪慧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保持乐观,并表示IPO是极氪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更透明的管理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目前,极氪已进入欧洲市场,建立了覆盖瑞典、荷兰、德国的直销网络。



《汽车人》认为,虽然极氪成功登陆纽交所挂牌上市,但投资者依旧关注其盈利前景、竞争策略和市场立足点。


第一,目标估值大幅缩水以保证顺利上市。极氪此次IPO设定的目标估值为51.4亿美元,相较于A轮融资时期的130亿美元估值,显著降低至不足四成。这一调整反映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评估,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50%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再将其视为未开发的蓝海市场。


极氪在美国市场的较低估值,也映射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当前市场价值。过去三年里,如“蔚小理”等在资本市场活跃期间上市的公司,股价与其上市后的峰值相比,可以看到显著的下滑——理想汽车下跌了50%,蔚来和小鹏跌幅接近90%。这表明市场对电动汽车企业的估值逻辑已今非昔比。


对于参与A轮融资的投资机构而言,若不追加投资以摊薄成本,将可能面临亏损的风险。因此,极氪在其首次公开募股(IPO)中采取了较低的估值策略,以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才实现了此次的超额认购。



第二,营收结构的多元化是否是积极信号?极氪的收入结构不再仅仅依赖于车辆销售。在今年上半年,极氪从整车销售之外的其他业务中获得的收入已经占到了总营收的38%,这一部分主要来源于将其SEA浩瀚架构授权给smart吉利银河以及与百度合作推出的极越等品牌。


有机构认为,虽然极氪的营收来源多样化,但这并不直接导致其市值的增长或改变投资者对其的看法。极氪在美国股市的估值可能受到其作为传统制造商延伸的影响,这与被视为纯科技公司的“蔚小理”等品牌形成对比。因此,尽管营收结构的多元化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它并不保证市场对极氪的估值会有显著的正面改变。


第三,极氪如何平衡内部协同与市场竞争。极氪的产品线包括001、007、009和X等车型,定位于特定细分市场,因此对市场变动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价格战和新产品发布的直接影响。


投资者同样关注同业竞争的问题,在投资、平台共享以及半导体和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供应方面,极氪与吉利旗下的其他新能源车品牌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极氪、沃尔沃、极星、路特斯和极越等品牌都在争夺相同的市场份额,这种内部竞争可能会对各品牌的市场策略产生影响。



极氪到美国上市,不仅是品牌的新开始,也是吉利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尝试,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样本。【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