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1412
这是智能驾驶大爆发的一周,也是主流车企陆续跳出华为式支架鄙视链的一周。
汽车的鄙视链,从来比比皆是。比如日系不如德系,国产不如合资,进入新能源时代之后随着销量逐渐攀升,又进入了油车被鄙视的阶段。当然,一切还可以再细分,比如纯电在新能源汽车鄙视链的最底层,增程和插混分别站在最高位。
“等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到75%,其实市场趋势才会逆转,不过燃油车也不会完。”新能源头部车企的高管,在私下场合告诉我们,一切其实需要冷静。局面是,网友们很放肆,媒体们很张扬,但车企的高管和老板们却出来劝所有人冷静。
鄙视链,不仅存在于动力总成领域。如今也随着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崛起,在智能驾驶领域形成。这条鄙视链最初期是激光雷达鄙视纯视觉,高速NOA鄙视普通的L2,而随着相关技术车型销量的不断变化,又进化至无图NOA鄙视有图NOA,城区NOA鄙视高速NOA。而随着“全国都能开,越开越好开”等金句的登场,再看着问界M7、问界M9、智界S7的销量逐渐爆单。舆论的口径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华为说什么,消费市场就关注和相信什么的逻辑。
而随着智界S7再上市,余承东在最后几分钟里悄悄放出了ADS基础版的彩蛋。智驾的鄙视链,再次发生变化。
一周时间,四家主流车企陆续跳出鄙视链
君子论迹不论心,在所有和人有关的事务中,这个铁律至今还没有被打破过。
一周时间里,一系列主流车企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动作很明确,自己不想被困在某些论调里,而主流车企集体趋同的动作,也在释放更多信息,比如“华为所说的和所做的,未必是100%正确的。”
4月15日,周一,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首次互联网直播,首次亲测长城汽车全场景NOA;
4月17日,周三,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签订新合作协议,关于智能驾驶关键的电子电气架构研发;
4月19日,周五,禾赛科技发布ATX第四代芯片架构的激光雷达;
4月20日,周六,蔚来汽车发布NOP+全量推送新计划。
翻译成每个人都能看得懂的话,几家企业明面想说的,和背后的潜台词分别如下:
长城汽车的全场景NOA,可以做到很好的城区智驾效果,车辆能帮助人很轻松的通过菜市场、复杂路口等场景。而潜台词则是,做好智能驾驶并不算难,比如全国都能开、越开越好开这种目标。
毕竟,这场NOA直播实测中所使用的技术,来自引入体系时间相对较短,但却拥有端到端技术的元戎启行。于是潜台词可以是,“做到像华为如今喊出的智能驾驶效果,对长城汽车来说并不难。”
大众汽车集团和小鹏的签约,很多消费者对此的评论并不是预计2026年大众能把智驾效果做到多么好,而是“大众为什么不选华为?丰田都选了华为,本田也可能选华为。”但总之,大众目前的选择还是小鹏。至于原因的可能性有很多,比如巨头与巨头之间互相不容易达成妥协,但小鹏这种弱势企业能提供更好的配合度等等。
禾赛科技,则搞了个狠活。基于第四代芯片架构,给激光雷达配上了解决前端感知噪点的功能,激光雷达有了7倍变焦的能力,另外感知的视野从传统的120°,增加到140°,最远探测距离也进一步拉升到300米,激光雷达线数再压华为在2023年年底发布的192线新雷达一头,拉到了256线,并且256线是非等效线数。附加的变化还包括,体积缩小60%,重量下降50%,能耗8W,省电能力增加55%。
最头部的激光雷达公司发布新产品迭代,一系列参数数字变化的背后,相当于什么?做一个等效对比,这和采埃孚或者丰田爱信,发布了10挡变速箱,提升动力10%,降低油耗10%。
领着行业跑,新激光雷达因为能力提升,接下来能对汽车的改变将包括,汽车头上长犄角的样子会因为体积变小而改变。可以不在车顶布置,因为还可以进入车灯。以及,因为芯片、算法、感知范围的增加,激光雷达以往感知到的大量噪点会减少,能够看到车头侧面的车辆和人,于是车企再进行集成与算法集成时,能得到新效果。比如,华为和小鹏之前争吵的AEB,小米目前最新喊出的时速130km/h以上发现前方事故车的AEB,理论上提升到高速公路上前方300米撞车,本车已经提前开始刹停和变道。
至于潜台词,则可以是,特斯拉一直以来说的纯视觉路线,华为最新提出和带动的纯视觉路线,这些可能进入随时打脸的状态。
以及,李斌带来的新动作,蔚来汽车的车主终于可以在城区使用NOA功能。蔚来和行业此前带来的区别是,你们卷开城、卷数量,但蔚来上来就是全国最大规模的覆盖,而且从功能性上,还因为车辆可以自动进行三点式掉头(导航领航状态下),甚至接下来能够城区领航到换电站,人直接下车去逛街或者做什么,最后车辆会自己驶入换电站,驶出换电站,并找地停好车,等待人上车。
虽然李斌不能说,但从整个的发布上结果上看,蔚来实现的是,规模超过华为,做出了几个华为做不到的亮点功能(掉头、全自动换电等),以及,因为定出了2025年智驾安全性超过人类10倍,让人再次见到了坚守激光雷达的必要性。
“具体的数据和量化,我们没法给大家展示,但通过蔚来几十万辆车的实际行驶,以亿为单位计算的行驶公里数下,安全性提升10倍,智驾占到日常驾驶80%的时间,这都是可达成的。”这是李斌对我们的回复。
现实很明确,尽管华为声势浩大,尽管全球影响力最大的车企特斯拉,把舆论和趋势都带到了“无图、纯视觉”站在鄙视链的最顶端,但更多的头部企业用技术创新,让公众冷静下来看到,“一切都是技术选择,而非技术正确”。
而且这一周里,蔚来汽车的李斌和禾赛科技的李一帆,尽管时间相隔24小时,尽管位置相隔1000多公里,却说出了相同的话,“马斯克当年坚定纯视觉路线,因为激光雷达成本上万美元,但现在成本几百美元,继续下降之后,他随时可能改”。
处理不好鄙视链,华为自己也会陷入内耗?
2024年里,很流行回旋镖这个词,指的是放狠话之后有了变数被打脸。智能驾驶当前的这种鄙视链诞生,也无法阻挡,因为新老事物切换之间总有阵痛和撕裂,没谁是主导者,但大家都是参与者。
对华为来说,既然有着出色的技术创新,并且因为犀利的营销快速带动了销量。有着全国都能开、越开越好开、遥遥领先、世界级领先的架构等话术之后,它自然要同时承担风险和收益。
眼前,中国汽车圈里新生的鄙视链,不仅关于蔚小理、华为、小米谁更强,也发生在华为车BU内部。
不做30万元内的智驾,这是余承东对外发表过多次的观点。最近的一次是在3月18日的电动车百人会论坛,原话是:
“30万以下的车用我们的(解决方案)还是有点挑战,只有30万以上的车才用得起,才能盈利,但30万以上需要品牌的支撑才能卖得动、卖得好。所以,通过我们助力车厂一起把中高端产品卖好以后,让华为的车BU能够实现商业的闭环,能够有好的收入和利润,支撑今天走向扭亏为盈”。
但,紧接着的1个月后,余承东就在行动上变了心。无激光雷达的ADS基础版登场,华为智驾能力的价位从此前坚守的30万元,做出了新一轮妥协。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为了让智界S7这款已经基本半死的车型重新活过来,华为车BU只能下狠药,至于后续会不会被回旋镖,不重要。因为生死,远比其他更重要。
2022年5月,余承东就任华为车BU CEO整一年时间。彼时,他放出了自己在汽车圈的第一个遥遥领先式定义,上市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有着“全球最强自动驾驶硬件架构”。至于最强的原因,是华为给它配上了三颗激光雷达。
1年之后的上海车展里,余承东在车展上的原话是,认为激光雷达非常有必要,不会考虑用AI+视觉替换;因为 Lidar 的避障能力非常重要,华为极度重视安全。2023年下半年的一场沟通会中,华为还专门强调了激光雷达对于其的重要意义,约为70%-80%。
不过,那一时间段正处问界M7翻红之前,华为在鸿蒙智行的板块中,销量处于下滑。而随着问界M7的翻红,之后华为开始爆款,时间又过去半年到了如今,一切却峰回路转。4月,智界S7再上市,没有说一句遥遥领先的余承东,终于在最后的几分钟里放出了埋着的彩蛋。24.98万元的智界S7入门款,用上HUAWEI ADS 基础版,这一版本放弃了之前激光雷达版本中所使用的GOD 网络,而是换为宣布采用视觉导航。
技术逻辑上,有无激光雷达对车企的智驾影响效果最大的就是,上限能力。确实,有无激光雷达都能做到车道保持、车辆转弯并线、汇入/驶出匝道等,但没有了GOD网络,没有了激光雷达更像素化的感知,大量的corner case短期内不可解决也已是业界常态。
比如华为车BU在智驾上之前很成名的几大战役,都是基于GOD+激光雷达的战果,但随着基础版的发布,能力上限开始受到挑战。
官宣数据中,4月13日-4月14日2天时间里,智界S7大定2079台,其中售价不到25万元的入门版占比不低,再加上即将登场的新问界M5订单已经破万,很多潜在客户都在等价格能否继续下降,才确认最终购买。
问界M7为了翻红,把入门指导价从之前的28.98万元,下探到如今的24.98万元。比问界M7定位更低的问界M5,想要完成销量翻红,也只能去进行降价。而摆在华为车BU面前的局面也很清楚,就是继续降低成本,比如ADS基础版。
写在最后:
总之,为了卖车,各家车企的承诺、金句等等,保质期都在肉眼可见的变短。一切还是慢慢回到了此前几年被多次提过的,汽车产业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谁能做到更持久、稳定、长期的技术创新、企业口碑、产品力增进,谁才有了去角逐头部的机会。
“智能驾驶,有没有图,有没有激光雷达,是不是纯视觉,都不意味着技术是否领先与先进,而是企业的技术选择。”这是一周时间里,几场发布会中的主流观点共识。
参与者数量越来越多,技术路线越来越明确,参数指标越来越高,最终的走向是竞争越充分。
所以,智驾在生出新鄙视链的同时,可预见的智驾价格战也在慢慢被酝酿。和比亚迪在新能源车的声势一样,华为在智驾方面处在如今的王者地位,和它平级的还包括特斯拉。为了拉低价格、成本,增加竞争力,华为车BU已经停不下来向下卷的趋势。
尽管在智能驾驶方面,华为和特斯拉都有着不可复制性,但它们的选择,也同样在变。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