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魏建军不退,长城难进

“如果是我实在转变不过来,就把我换掉……”


这话出自奇瑞掌舵人尹同跃之口。当时的奇瑞,正处于“回归一个奇瑞”战略收缩的时候,转型味同爵蜡,却不尽人意,尹同跃怕自己过于工程师的思维,不能带领奇瑞走向热望之境。


虽然,十年后奇瑞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奇瑞依旧在尹同跃的领导下。但业内认为,尹同跃只有像李书福那样不再频繁为奇瑞各品牌活动站台了,奇瑞才算真正强大了。


之所以用尹同跃作为引子,是因为目前一些观点认为,长城到了魏建军该退一步的时候了,就像丰田章男一样,权力下放,掌舵大局。


丰田章男曾说,突然做出人事变动决定的原因之一是丰田正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需要“年轻、能量和力量”。这一年,丰田章男66岁,接任者佐藤恒治53岁,和丰田章男上任社长时一样的年纪。


“离职大潮的消息传了这么久,就是因为魏建军过于产品为上的思维,跟不上市场转型的节奏,把研发人员抽到配套和销售,不适合的人干不适合的事。”在长城离职的新闻下面,有这样一条匿名评论。


图片


站在转型的岔路口,如何在内部管理和人才稳定之间找到平衡,成为长城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一向在战略格局上有定力和高度的魏建军,依旧有着带领长城扭转乾坤的能力。


只是,几年的转型暴露的问题太多了,起跳深蹲的时间太长,以至于脚麻了。满舵急转的魏建军也到了需要改变自己,下放一些权利和责任,后退一步的时候了。


他不退一步,长城难进。



一场犹豫不决的战局



长城的接连失利,很难把问题怪罪在产品或者技术头上。


客观来说,魏建军一直坚持“过度研发投入”,长城也掌握着很多硬核的技术,称一句“技术长城”,实至名归。他总说,“我认为用市场确实换来了资源,但并没有换来核心技术。所以说在技术研发投入上,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口号过度投入研发。”


图片


可以说,长城是研发投入力度最大的中国车企之一。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5年,累计研发投入预计达1000亿元。魏建军的梦想,就是用技术让长城,让中国汽车站起来说话。


哈弗H6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从2010年到2020年,哈弗H6在大众途观本田CR-V等强势车型的围剿下,十年时间沉淀了超300万用户群体,哈弗SUV完成了500万销量里程碑。


这么多年,长城一直保持着不吃别人剩下的,不干别人干过的领先精神。但是在新能源时代,手里有硬货的长城却有点“有心无力”。


缺的是什么?缺的是能把技术卖给市场的营销人才,缺乏把新能源技术倒出来的长期性产品,这两年,长城的高管们一直处于不稳定的阶段,很难保持一个持续性地战略输出。


大势在变,长城向市场的输出变得艰难,魏建军有危机感吗?


他一直都有。


在产品和市场发生巨大变化之下,虽然长城在市场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魏建军的危机感从不敢放下。


这几年的销量数据也让他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危机。2021年到2023年,长城销量为128.1万辆,106.8万辆和123.1万辆。但是,这三年,长城销量考核目标是149万辆、190万辆、280万辆,连续三年没有实现。


还记得长城30周年的时候,在微电影《致长城汽车伙伴们的一封信:长城汽车如何挺过明年》中,魏建军说道,没有危机感才是最大的危机。他称,长城汽车命悬一线。


这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掌舵长城汽车30多年危机意识、前瞻思维,对智能化、电动化浪潮的预判,对研发的过度投入。


但是,危机真的来临时,他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第一层危机,是他对新能源浪潮的预判“不够彻底”。


从2016年销量突破100万辆之后,长城的危机就已经暗藏。彼时,市场还是燃油车的时代,蔚小理刚刚起步,还在为造车要花多少钱而争论,比亚迪全年新能源销量不足10万辆。


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彼时的长城充满优势。


哈弗H6一枝独秀,燃油车利润蒸蒸日上。魏建军并未对即将到来的电动化大势,有更彻底的预判,尽管长城也意识到新能源是前景。当时,他说,长城要做“新能源行业的追随者”。


对于“追随者”的预判,如今再回头看,并不能用对与错来批判,我们也不能当事后诸葛亮。


对于当时的长城来说,那时候把重心放在燃油车是恰逢其时。聚焦战略获得市场的成功,在新能源局面不明朗之前,如果全面All in,很容易把长城拖向尴尬之地。且新能源市场何时成型,当时还在亏损的马斯克也不知道特斯拉能不能活到盈利的那一天。


图片


就像常说的那句,“时代抛弃你,连招呼也不打”。2019年特斯拉盈利了,马斯克喜笑颜开,2020年蔚小理成为新能源的引领者。彼时,长城仍未在新能源布局上下定决心。


但是,布局也已经开始。2020年,柠檬平台、坦克平台、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诞生,后续柠檬混动DHT、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等等技术的推出,都在说明长城有持续加速新能源转型的能力。


遗憾的是,相对依赖燃油车的长城,调整步伐的确慢了一些。这是第二层危机。


一方面是还没有找到跟燃油车不同的营销逻辑,另一方面坦克的热销,让长城在燃油车和越野市场的热销又延续了下去。直到2022年,长城面临的处境一下严峻起来,燃油车进入阶段性增长瓶颈,亟需全新的增长点。


图片


“2022年深蹲,是为了2023年更好地起跳。”


当魏建军说出这句话时,长城才算下定决心将战略重心转至新能源。以前,长城在电动化上的转型,有种被形势“裹挟”的不情不愿,甚至有人这样形容,“长城搞电动车的20年,是一场犹豫不决的战局”。直到彼时,长城才有种从内到外的“不破不立”之感。


怎么破,怎么立,光有一腔热血不行,得有章法。


2022年底,长城调整组织架构,形成四大业务板块。哈弗业务板块、沙龙和欧拉组成纯电业务板块、坦克和魏牌组成高端智能新能源业务板块和皮卡业务板块。


“我们经过了充分的思考,认为转型势在必行,也是必须花费重大的资源、资本去努力突围的方向,必须在规模的竞争市场之中,作为新能源品牌进入到第一阵营当中。”


大张旗鼓的改革终于开始了,市场等待着长城2023年能够交出一份答案。



深蹲的时间太长了



不过,市场失望了。


2023年长城的新能源答卷,远未到起跳的标准。


从2023年销量数据来看,是有一些惊喜的。海外市场的总销量是31.6万辆,国内销量是91万辆。但又是不惊喜的,国内市场的销量不过百万辆,且车型结构没有爆款车型,也意味着长城大势投入的新能源转型,成效不显。


再加上,产品定位与新能源市场需求存在出入、品牌认知混乱等问题,可以说,长城并没有完成下蹲。


客观来说,长城在新能源布局已经是快马加鞭。无论是从经营策略还是研发投入来看,长城在电动化转型确实是下了功夫。从数据上看,长城新能源销量26万多辆,排名也不算落后。


但是和魏建军制定的目标相比,还相差甚远。2023年新能源销量目标完成率上,长城仅仅只完成了41%。不理想的成绩,打乱了长城本就略显矛盾的布局。


之所以说矛盾,是因为长城陷入了要量和要利润的挣扎中。虽然,长城每一次都强调不要陷入这样的矛盾中。


长城如此庞大的技术储备,为什么市场感知不够强?问题出在哪?


图片


最大的问题在于,转型已经开始,阵痛随之而来。但是,长城的产品结构,销售体系、营销模式,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要量,还是要利润”之间的摇摆所致,以及在转型上束手束脚。这些,都是造成长城“犹豫不决”的根本因素,导致长城在这场变革中从早早布局到被市场忽视。


长城汽车CGO李瑞峰在谈及公司面临的问题时,也曾坦承长城转型面临诸多争议,企业内部也在反思自身的战略布局,并直言“长城汽车深蹲的时间比较长”。


虽然长城一直强调,要走长期主义,“新能源市场,守得住才能跑得远”。但是,谁都知道,守得住,需要耐心。


市场愿意给魏建军这份耐心吗?在新能源销量目标完成率过低的情况下,如何“守”,也是长城必须回答的问题。毕竟,时代载不动的梦想,有很多。


魏建军并非不清楚长城目前的局面多么紧迫,只是不知道他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出海,已经被奇瑞拿走出海销量第一的长城,需要在国内市场打赢新能源转型这场硬仗。


还记得,在哈弗二代大狗上市之前,有这样一个判断,如果在长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哈弗品牌,无法让产品阵营形成技术影响力,无法在价格体系上完成蜕变,那么哈弗,甚至长城的新能源转型,将会再次陷入困顿之中。


长城理想的产品布局状态是,在每个主价位区间、主级别区间,只会有一款明星大单品出现,不会同时出现两款产品来挤占同一个领域。


“现在留给我们的窗口期非常短。”魏建军也明白,形势逼人。


他准备再次加快布局的速度。据悉,长城计划于今年重新启动沙龙品牌,并将其整合至魏牌旗下。沙龙品牌的首款产品机甲龙,将以魏牌首款轿车的角色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发布。


只是,如今尴尬的局面是,谁还能帮魏建军把这些雄心壮志再次撑起来?目前的高管团队,多数出自研发和产品领域,对市场营销的掌握总是欠缺了一些火候。


图片


此前,谈及魏牌失利的时候,魏建军也曾坦承,“魏牌不缺产品和技术,魏在转型之后卖得不好,只是因为营销不到位,这一点要向蔚小理学习,下一步关键是要把营销搞上去。”


但是,把营销搞上去,需要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的创新与活力,意味着一些惯性是需要被打破的。


打破魏建军的惯性和管理风格,是很难的一件事。考验的是,魏建军对转型的坚守,和对其他人的信任。我们从不怀疑魏建军在造车这件事上的纯粹和笃定。关键是他如何用人。


但是,被寄予厚望的魏牌蓝山未达预期,成了一次导火索。随着陈思英离开,魏牌的CEO在7年换了7任,也说明魏建军对长城的高管信任度不高,他的铁腕偏执和企业所需要的创新活力,正在发生激烈的碰撞。


蓄势太久,但未待发。


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人员离职的传闻。



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算起来,这样的问题,长城困扰了很多年。


最大的一次是,和魏建军并肩战斗30载的王凤英离开长城的时候,“魏建军为什么不留下王凤英?”类似的质疑声从四面八方而来。


其实,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不需要答案了。但回溯过往,会发现王凤英离开长城,苗头在2016年魏建军以姓氏创立WEY品牌时,已经出现了端倪。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为长城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铁娘子”王凤英,毫无疑问扮演着长城对外输出的角色。长城的前中期发展阶段,王凤英统领销售,需要时常站在聚光灯下。掌舵人魏建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产品、技术和研发上,可以说是站在“聚光灯之后”。


任何时候都得承认,正是因为魏建军对于技术研发的执著,才有了长城多年的黄金时期。也是因为魏建军和王凤英的勠力同心分工明确,才缔造了长城在国内领导者的地位。


那时候的魏建军也像传言中说的那样,意志坚强到几乎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出生于军人家庭,行事作风有着明显的纪律性,也有着军人般坚强的意志,做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当然,恰恰也是这股不可动摇的意志,让长城熬过很多艰难的时候。后来,时代变了,魏建军的心态也变了。发生变化的分水岭,出现在两个阶段。


第一个分水岭,是2016年他以赌上姓氏创立了长城高端品牌WEY,现在叫魏牌。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向低调惯了的魏建军,开始被冠上“高调”“激进”“画风突变”等词汇。


也曾有人回忆道,如果WEY品牌能如魏建军预期中的一路高歌,那么他和王凤英的组合,还能顺利稳固一些年。奈何,WEY品牌未能保持住最开始的势头。


图片


开始出现裂缝的魏建军和王凤英的搭档,又遭遇了第二次危机。这次危机直接让这组30多年的搭档,拆伙了。


电动车大势的迅猛而来,希望让中国汽车站着说话的魏建军,希望在自己亲自掌握之下,带领长城树立新的辉煌。


时代的洪流,让太多的人从彼此熬夜奋战,走着走着就到了分别的路口。再老的老铁,也要分别。魏建军和王凤英,也没躲过这样的命运。


他希望把中国汽车带到国际的舞台,他努力让长城去完成燃油车时代未能完成的弯道超车。他充满雄心壮志,所以他必须站在台前。


他的高调和激进,在时代大势里都变得可以理解。但是,问题的根源在于,长城电动化的变革尚未成功,焦虑的转型节奏,让魏建军愈发集权。


或许就像沈从文在《边城》里写过那样: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王凤英离开长城之后,业内对魏建军发出了一个疑问,“连忠臣良将都留不住,那么怎么留得下新鲜血液呢?”据已经离职的长城员工表示,“王凤英走之后,即便是一些资历很老的员工,也基本上不愿对魏建军提出问题了。”


图片


据离开的人说,内部管理几乎变成了“一言堂”。或许,听不到提议,也听不进提议,才是魏建军留不住人才的必然。当初不可动摇的意志,也成了变革的阻碍。


很多长城员工认为,现在的公司文化更加刻板,工作只是需要人去执行,至于是谁不重要。“一旦成为长城员工,你将面临的是一次脱胎换骨的炼狱。”以前,如果走路速度不合乎“5秒7步”的要求,可能这一天刚跨进工厂就面临一次警告,甚至是500块的罚款。


对于长城的员工来说,魏建军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腕派,一步不让。如今的局面,需要长城有更灵活的机制去面对变革。如果他不退让一步,体制严格难改的长城,就难进一步。


图片


王凤英离开之后,陪同魏建军董一起扛过艰难岁月,打造过辉煌时期的老兵,十有八九几乎都离开了。魏建军的人才创新战略,也算是折戟了,文飞、陈思英、果铁夫、李晓锐等等集中招募来的一批职业经理人,也大都离开。


去年大中台和小前台的组织架构调整,并未能成功实施落地,再加上魏建军一直坚持的“长城式规则”的严重固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成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导致人才流失成为常态。


如今的局面,长城缺人,也留不住人。



写在最后:


生于1964年,今年满60岁的魏建军,仍然对变革大势可以“心有余,力也足”。前提是,他要敢于下放权力,让合适的人,干适合的事。


但是,就目前来看,魏建军并不打算后退这一步。


这两年的转型调整,也在深刻说明一个问题,解除内忧,才可出“泥潭”。内忧就是如今强调执行下缺乏柔性,企业文化相对单一,已经跟不上长城全球化和转型的新诉求了。


“人走了不少,很多去北京了。魏总往后退一步,让下面的人有更多的能动性,干起事情来有成就感,就能留住人,进步得快一点。”


在长城门口趴活的出租车师傅,有些惋惜长城“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口号,缺少了落地的土壤。他也认为,魏建军后退一步,长城才能更进一步。


一旦,魏建军找准布局和用人的节奏,长城还有很大的机会。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