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电动化冲击波 日产本田计划削减50万辆以上产能|汽势原创

汽势传媒汽势Auto-First|撒马尔

电动化转型的冲击波正在进一步扩大,中国车步步紧逼,日系车企则有“节节败退”的可能。3月12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由于面临比亚迪和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激烈竞争,日产本田正考虑削减在华产能。

其中,日产正与在华合资公司协商,计划将在华产能削减30%,即约50万辆。与此同时,本田也打算将其在华产能减少20%,至约120万辆。

汽势传媒

消息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确认。不过无风不起浪。数据显示,2月,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终端销量为45498辆,同比下滑38.63%。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2月销量为41824辆,环比下滑36.20%。 其中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英菲尼迪品牌)销量为38918辆,环比下滑37.36%。

2023年,东风本田累计销量为60.48万辆,同比下滑8.54%;东风日产销量为72.31万辆,同比下滑21.53%。两者加起来损失了近30万辆的规模。

汽势传媒

有几个标志性数据:

一是2024年3月第一周,神车轩逸的销量历史性地输给了比亚迪秦PLUS DM-i。曾经在销量榜上遮天蔽日的日系轿车被拉下马。要知道,轩逸几乎占据了日产品牌在华总销量的一半。

二是日产2023年在中国产量同比下降24%,降至79.3万辆。在经历了连续8年在国内销量破百万辆后,2023年日产首次跌出百万辆俱乐部。

三是本田自2020年达到在华销量高峰162.7万辆之后开始接连下滑,2023年在华销量为123万辆,同比下滑10%。丰田推出的bZ4x、bZ3等电动车型,竞争力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映衬下显得聊胜于无。

四是东风集团日前发布预亏公告,预计2023年净亏损不超40亿元。董事会认为,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合资非豪华品牌的市场空间被大幅挤压,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汽势传媒

不仅在国内,《日本经济新闻》文章指出,中国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本国市场磨练电动化和IT技术,在欧洲和东南亚等地致力于低价EV的出口。扩大出口也是为了缓解国内过剩的产能。日系车在海外也需要对抗价格低廉的中国汽车。

与此同时,在日系车份额下降的情况下,中国汽车正在迅速增长。中国2023年的新车销量达到2518万辆,居世界首位,规模约为居第2位的美国的1.5倍。

问题来了:

第一、丰田日产产能削减20-30%,是否还有能力打价格战?

第二、日产这个节奏有点类似于三菱的老路,会不会逐步从中国市场出清?

第三、日本车企需重新评估在华战略,且有意缩小在华市场,更多专注于更具竞争力的北美和东南亚市场,且考虑利用过剩产能生产汽车,并出口到亚洲其他国家。

汽势传媒

人们习惯用“过去、现在、未来”的思维模式给一件事下定义。对于丰田、日产而言,此番动作,正是对当下和明天的预期产生了变化,削减的不仅是“产能”,也在削减未来的“预期”。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2025年,自主替代合资拿到70%的份额,新能源替代燃油拿到70%的渗透率,出口将会倍增。这三件事可以确定是100%发生的。也有专业人士分析称,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对传统汽车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涉及生产模式、市场竞争、供应链、就业以及能源结构等方面,也将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与市场的重构。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在电动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一切都有迹可循。向来傲娇的日系开始显露颓势,曾经风光无限的日系品牌面临新能源转型的压力,开始力不从心。日本汽车制造商整体正在面临在华战略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