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永远不要质疑吉利汽车的实力

2024年开年,吉利汽车销量突然“杀疯了”。细看数据,吉利汽车集团2月销量111,398辆,同比增长超3%;新能源销量33,508辆,同比劲增约48%,新能源渗透率超30%。

可见,吉利的新能源产品是2月销量暴涨的关键,为此,本文将着重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吉利的新能源转型为什么能大获成功?

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发现了造车的秘密

在我看来,要真正理解吉利的核心竞争力,一定绕不开创始人李书福收购沃尔沃背后的真正逻辑。

李书福,一定是中国汽车产业史上绕不开的人物,如果仔细看他个人的历史,你就不得不感慨他异常敏锐的商业嗅觉。在投身汽车产业之前,李书福有过五次创业经历,而且都是在高潮时急流勇退,他很像小米雷军,干一个成一个。

李书福是典型的江浙老板,19岁高中毕业就闯江湖了,虽然没有太高的学历,但是学习能力特别强,他对汽车产业的理解,可以说超越了当时的大部分人。

李书福在2002年,就发现了汽车这个行业真正的核心秘密。

20年前的2002年,刚拿到轿车准生证的第二年,李书福就在吉利的一次中层干部会上说:“我们要去买沃尔沃,现在就得做准备!”我相信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会心里打鼓:“我们一个小民企,这么做不是蛇吞象吗?”

而李书福的眼光就在于,收购了沃尔沃,就等于拿到了全球汽车产业链入场券。没错,收购沃尔沃不是为了沃尔沃的技术,而是真正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

不知从何时,燃油车产业就没有多大进步了,在世界各国眼里,这就是一个解决本国就业问题的大行业,所以受到了严格保护,而保护的主要对象,就是汽车产业链。燃油车产业链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整个产业链高度封闭,我们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在李书福看来,要打入这套封闭体系,就必须收购沃尔沃,收购成功,就相当于融入了一套成熟的汽车产业链,一个以瑞典为基础的汽车产业集群。

一方面,有了沃尔沃近万项专利,吉利就可以突破燃油车百年历史所形成的专利之墙。

燃油车行业本质上属于机械制造,如果你要沿着这条路走,专利你就绕不过去。如果你有自己的专利,你就可以跟其他整车厂互签专利授权协议,所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就跟其他的自主品牌拉开了代差。简单说,你能做的,我都能做,但是我能做的,你不能做。

另一方面,就是融入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燃油车产业链,进而反哺吉利。

没错,在很多人看来,收购海外汽车品牌的核心要的是技术,很多中国公司在收购完海外品牌后,还要更换原有的管理层,甚至让工人下岗,这种操作都是买椟还珠。单一的技术没有价值,有配套能力的技术才有价值,能获得市场反哺的技术才有价值。

别觉得花钱买买买很简单,像李书福这样,买了之后还能反哺母公司的,必须要对产业链有深刻的认知,和超前的战略眼光,他在2002年就提出了要收购沃尔沃,2010年更是力排众议将沃尔沃拿下,体现出了极高的战略操盘能力,就在一众人还在呐喊,中国自主品牌要耐得住寂寞冷板凳再坐20年时,李书福精准地抓住了要害问题,拿到了进入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入场券。

而其它自主品牌的燃油车,至今仍被排除在主流产业链之外。而消化完沃尔沃之后的吉利,立刻上了一个新台阶,2017年到2021年,连续五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售冠军。

资本运作和全产业链整合,是吉利最大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对产业链的控制是一家汽车企业的护城河,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不仅大幅削减了成本,还打造了一个强悍的技术鱼池,这是比亚迪凭一己之力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关键法宝。

经过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造车这个生意,战略大师李书福能比我们早看二十年。所以几年前唱衰吉利的人非常糊涂,李书福怎么可能看不到现在的问题,会看不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

没错,吉利的最大优势就是资本运作和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李书福超前的战略眼光同样延续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

我们仔细盘算一下,要论产业链布局之广阔,国内自主品牌中,吉利必定拔得头筹。卫星、手机、芯片、电池、电机、电控、飞行汽车、换电、网约车、操作系统,计算平台等等,凡是跟汽车有关的,可以说一个都没落下。尤其是卫星技术,可以为汽车带来全时全域的通信、定位能力,这可以说是汽车产业中的独一份。

此外,今天的吉利,给外人的印象不像是造车的,更像是玩金融IPO的。

2005年,其一手创办的吉利汽车在港上市;

2016年,将上市公司钱江摩托收归旗下;

2020年,又收购商用车华菱星马,并改名为汉马科技;

2020年,中国首家上市民营车企力帆汽车,也被李书福拿下,并更名为力帆科技;

2021年,李书福11年前收购的沃尔沃,成功在瑞典德哥尔摩上市。

2022年,李书福一口气又收获两个IPO:6月份,吉利和沃尔沃合资的Polestar极星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12月,汽车智能科技公司亿咖通在纳斯达克上市。2024年2月,路特斯上市,李书福旗下上市公司的数量高达8个。

此外,极氪、远程汽车、曹操出行三个IPO也箭在弦上。

而且李书福还收购有英国伦敦出租车公司、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等,并入股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

从资本市场规模来看,吉利堪称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

吉利不仅仅是拆分品牌+上市融资,更是通过这些运作从资本市场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以便于更深入地打通、布局、整合现有的产业集群。

没错,如果说比亚迪的核心优势是垂直整合产业链,那么吉利的长处是整合现有产业链,让一切为我所用。

举例来说,我们都知道汽车智能化已经是未来决胜的关键,而吉利集团切入智能化的抓手就是亿咖通。这家公司由李书福和沈子瑜共同创办,沈子瑜是中国车联网领域的老兵,参与过中国最早的车联网项目通用安吉星,也早早成为国内最大车联网公司博泰的合伙人。

李书福以此亿咖通为抓手,通过投资、合资等方式 ,构建起了软硬兼备的汽车智能化生态。比如,亿咖通不仅与arm中国共同组建芯擎科技,打造底层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芯片,也向上延伸,通过投资的光之炬光电研发激光雷达等智能驾驶传感器。

又比如,亿咖通不仅自研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底层OS,还借此机会收购了魅族的星纪时代,由星纪魅族为领克08等特定车型提供Flyme Auto——车机上层交互系统的定制化服务。

除智能化之外,吉利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和混动技术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布局。

2018年,吉利收购常州运控电子,该公司是中国产量第二名的步进电机生产基地。

2022年11月,吉利控股集团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雷诺集团签署合资协议,成立新公司,各自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在全球范围内研发、制造和供应先进的混合动力总成和高效的燃油动力总成。

2023年,吉利集团收购了从事锂矿资源勘探、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和换电服务的公司洪桥集团68.86%股份,交易金额约2.24亿港元。除了电机和电控之外,吉利自研电池的路也一直走得相当稳健。

2021年3月,吉利集团宣布要在江西赣州投资300亿元造动力电池。经过两年的酝酿,终于走到了量产阶段,吉利自研的金砖电池,在极氪007上正式搭载,并于2024年1月1日启动交付。

打通了产业链,汇聚了那么多的技术,不是用来观赏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强大的造车平台,发挥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

所谓造车平台是指,进入21世纪后,全球主流车企在原有的生产线上引入全新的模块化平台架构,把发动机、底盘等不同组件模块化,尽可能在生产不同车型时,能在相同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共用相同的零件,既能扩大产能,又能保持车型迭代的灵活性。形象来说就是,厨师团队必须靠着一本菜谱,来张罗一大桌子菜。

打造造车平台并非易事,牵涉到了诸多因素,比如管理层的决心、技术的成熟以及公司对时机战略的考量等。而且,就纯电架构自身而言,存在着研发周期长和投入巨大的特点。

对新能源时代的吉利来说,就是2020年9月推出的SEA浩瀚架构。从数据上看,吉利为SEA浩瀚架构开启了凶猛的烧钱模式,为了研发SEA浩瀚架构,吉利投入了4年时间以及180亿元资金,超过吉利汽车2018、2019、2020年三年的研发投入总和。

可以说,浩瀚平台汇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精华,在纯电方面,SEA浩瀚架构可以实现在操控性、续航、舒适性多方面的提升,而在采购和研发层面,造车平台的模块化特点,提升了零部件的共享率,大大节约了成本,缩短了产品迭代的周期。

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很好理解了,吉利开始让旗下的品牌都接受SEA浩瀚架构的改造再推出市场。包括极氪、几何、沃尔沃、领克、smart等等,同时也利用SEA的技术优势和宁波杭州湾工厂为其他品牌提供技术支持或代工服务,对象包括百度、富士康、FF等。

这是一次汇聚全产业链力量的大象转身,从市场反馈情况来看,2023年就是吉利SEA浩瀚架构内产品大规模推向市场的元年。而理解吉利新能源转型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观察SEA浩瀚架构在一个全生命周期内能卖多少车。

我们可以对2023年SEA浩瀚架构的总销量,做一个大致梳理:极氪约11.8万台、Smart约6.7万台、路特斯约3000台、极星5.46万台、极越774台、雷达4681台、银河E8约4.8万台。2024年,分析吉利,就必须持续关注SEA浩瀚架构旗下的拳头产品,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主流市场走量的车型。

进入2024年,我们发现吉利旗下的纯电品牌极氪一经推出就在纯电市场大杀四方,极氪007第10,000辆量产下线仅用56天,创造纯电豪华品牌最快量产破万记录。从销售数据上看,已经碾压了蔚来、小鹏等新势力。

而定位介于几何品牌和极氪品牌之间的吉利银河,在严重内卷的20万到30万元级市场,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上市8个月销量突破10万台。

除了国内市场之外,吉利对海外市场的探索也在持续,全新吉利Starray在巴拿马、卡塔尔、哈萨克斯坦三国陆续上市,为当地带来触手可及的高品质体验。截止2月底,吉利Starray全球累计销售已超19万台。极氪001、极氪X在阿联酋、沙特、卡塔尔、巴林首次亮相,加速出海步伐,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

尾声

就在几年前,如果如果翻看吉利的财报,会觉得有些失望,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没有完成销量KPI,自主冠军的宝座也被比亚迪给夺走了,虽然单车收入每年都有所提高,但净利润却在不断下滑,所有人都在打鼓:“吉利是不是要不行了?”然而,作为自主品牌龙头之一,高光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