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拒绝“反智言论”?宁德时代曾毓群:欧美车企从未放弃电动化

最近,燃油车的拥趸们陷入了一场狂欢。

奔驰宣布放弃2030年100%销售电动车的计划、欧盟考虑延迟2035年禁售燃油车,美国考虑放宽排放限制……诸如此类的新闻,一时间充斥着舆论场。

更有甚者,开始流传一种反智言论——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欧美利用“环保”议题做了一个明局,如今欧美车企顺利脱身,中国人却只能乖乖上套。

该言论的支持者,还煞有介事地认为:日本汽车业押宝“氢能源”失败,就是一次经典案例。

至于这股风气是对是错?已经有汽车行业内的大佬,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日前,据央视网报道称,有记者在采访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过程中,提及了多家欧美放弃汽车电动化的话题,曾毓群回应称:

“欧美车企没有(全面)回归燃油车,也没有停止(电动汽车),可能是因为不赚钱,所以往后延迟一阵。”

记者继续提问:“那您觉得他们会重启电动汽车业务吗?”曾毓群答道:“肯定的!从来就没停过,都在搞啊。”

对于“欧美车企从未放弃电动化”的观点,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朱华荣,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也表示了赞同:

“欧美企业并非不想发展新能源汽车,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成本等因素的挑战,恰好中国汽车业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若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输出技术、零部件,这也是机遇。”

相比于部分车友的自嗨,笔者认为这么上述两位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高管,他们的言论更具说服力:

即对于汽车电动化,欧美车企、欧美政府的态度并不是在“放弃”,而是选择“放缓”。

毕竟这几年的欧美车企、欧美政府,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广投入了大笔的真金白银。

例如在促进消费方面,法国曾对新能源车最高补贴5000欧元/辆;德国针对售价低于4万欧元的电车,曾补贴6750欧元/辆;瑞典对部分充电桩企业,减税50%……

只不过,由于售价较高、电费暴涨等种种原因,欧美市场对于电动汽车的需求,确实并不如预期。

例如据2023年财报显示,奔驰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在当年总销量中仅占11%,大众汽车车销量占比为8%,通用汽车的占比则仅有2.9%。

市场需求有限,加上电动汽车高昂的研发、运营成本,致使部分车企的财报“一片飘红”。

例如在2023年,福特的电动汽车业务亏损了47亿美元,此前的2021年、2022年,该板块连续亏损了9亿美元和21亿美元。

为了对股东收益负责,福特不得不推迟电动化时间表、减少相关投资,将精力回收到燃油车板块,以优化营收数据。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美车企做出电动化转型“放缓”的举动,其实也完全合理。

当然了,“放缓”不等于“放弃”,既然搞自主研发、搞供应链转型的成本太贵,那为何不选择“用魔法打败魔法”?例如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合作。

比如在今年2月,德国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签订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计划利用小鹏在智能化与智能驾驶技术方面优势提升大众电动车的智能研发能力。

无独有偶,去年10月法国的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宣布合作,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结合零跑汽车的制造技术,向全球市场开展整车出口和销售业务。

很显然,对于汽车电动化这件事,欧美车企之中不乏坚定支持者,他们正在积极地进行调整。

法国雷诺汽车的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就曾做出这样的评价:

“我认为整个中国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可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提供助力,欧洲人应该以一种聪明的方式进行合作。”

结语:与其闭门造车,不如合作共赢,这对于欧美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进程而言,无疑是更有利的决策。前文提到的宁德时代、长安汽车两位老总的表态,或许就是有意无意地释放合作信号。

至于欧美车企能否放低姿态、向中方寻求更多的合作项目?这一点有待继续观察。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