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评李书福《对话》:基业常青的吉利,写满浙商实业报国的情怀

冷不丁,浙商这个词又登上各大新闻的头条。

2月25日,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笔写下吊唁信,其中既有“宿草凄凄吹凉风,香烟缭缭泪眼蒙”的悲恸之情,也有“您是第一代浙江商人楷模”的首肯心折之意。

浙商是李书福的写照,李书福是浙商的缩影。

在他身上,能看到创新与继承,包容与稳健,实业报国的情怀与征服全球市场的魄力,都在他身上熠熠生辉。

我们不太好定义浙商,就像我们不太好定义老李。

3月2日,李书福做客央视2024《对话》·开年说,畅谈对行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思考。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份如何应对行业局势波云诡谲的标准答案,也看到了2024,一个更好的吉利,满油满电正朝我们驶来。

因为行稳致远,所以进而有为

日前,随着苹果宣布放弃坚持十年的造车计划,多个欧洲国家也纷纷推迟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

梅赛德斯奔驰更是明确表示,未来十年将专注于燃油车的研发与生产,欧美市场在向着全面电动化进发的过程中,似乎敲起了退堂鼓。

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市场2023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1.6%。

行业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36%-41%,2026年超过50%,并用一个1500万以上的量级,占据汽车市场主导地位。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如此巨大的反差,是政治、经济、市场、技术储备,国家和地区的能源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结果。

所以,欧美是欧美,我们是我们。人云亦云的时代早已过去,“我”主沉浮的时代正在来临。

但是,将一个具体的汽车制造实体,特别是致力于全球化发展的汽车实体,比如吉利汽车,放置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局中时,却万万不能忽略这些趋势性的动荡。

2023年,吉利控股集团汽车总销量约279万辆,同比增长20%;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约98万辆,同比增长51%,新能源渗透率达35%。

吉利去年这份成绩单放在全球市场排名TOP11,与比亚迪一起成为成绩最好的两家中国车企。

从销售量来看,比亚迪略胜一筹;从销售结构上看,吉利则更合理。

——占比65%的燃油车,35%的新能源车,放在国内市场,与大盘情况基本保持一致,且又比大盘的步子迈得稍大一点,以显示其产品的前瞻性;放在全球市场,较之包括大众丰田在内的传统豪强更具朝气和活力。

所以,其实我们可以对吉利当下的状态下一个小结论,它是目前为止,最适合全球化发展的中国汽车制造实体。

当然,结果呈现的背后,一定存在一个庞大的体系支撑。

截止目前,即便在全球范围内,吉利绝对处于汽车技术路线储备的头部之列。包括传统燃油、纯电、混合动力、甲醇、氢能源等,目前可量产的所有汽车动力驱动形式,吉利都实施了完备的布局。

正因为有如此宏观的布局,李书福在《对话》·开年说中才可以笃定地谈到:

我们不会轻易地说不生产传统汽车了,要把传统汽车生产好、研发好,无论是技术、质量、成本、服务都要做好,这个就是稳。在新能源领域,电动、混合动力、甲醇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与开发方面也不能落后,这就是稳中求进。

进一步来看,基于这个原则再一次投射到2024年的期望上,延续了“稳”和“进”的风格。

李书福判断,吉利控股集团整个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盈利结构在2024年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这个格局已经定了。

这就是稳!

但是,在整个世界,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汽车这个行业,可能会继续地发生变化。面对很多不确定性,李书福仍然给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计划:

——2024年,我们按照增长20%的规划安排生产和销售,具备一定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

这就是进!

把吉利做到的,和李书福谈到的联系起来看,我们发现,现阶段的吉利其实已经进入了历史最好的时期。

企业家都希望基业常青,然而“常青”的基本前提是,必须首先保证基业本身是扎实的,全面的,具备应付复杂多变的能力。

显然,吉利已经做到了。

2020年,吉利进入4.0全面架构体系造车时代,利用3年时间,吉利几乎完成了旗下所有产品的代际切换,目前它所有产品即便用全球化标准来衡量,也是扎实可靠的。

2022年,吉利控股集团全面向科技化转型迈进。

随着近年来"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落地,吉利积极打造产业链势,全面推动纯电、超级电混、醇电混动、换电等新能源技术落地,多赛道发力,引领品牌汽车技术变革。吉利是一名优质的全能型选手无疑。

如此基业,吉利完全具备了常青的可能性。

经得起眼前苟且,看得到诗和远方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行业的单位实体,其基业常青的终极呈现形式不是看“你”完成了多少幕后工作,而是看“你”的产品能不能得到多数人的喜欢和选择。

“多数人的喜欢和选择”这句话其实应该包括两个条件,一是产品足够潮流化,响应了时代的号召,从而获得用户的青睐;二是产品足够大众化,更直白说,多数人买得起。

把这两个条件落实到现阶段汽车产品上,即体现为“智能化”和“经济性”。这也是当下造车世道“卷”不断,理还乱的两个核心点,卷科技配置,卷价格底线。

吉利的回应是什么呢?

关于智能化,李书福首先提出了他的核心观点:

——汽车智能化这条路是无止境的,现在的智能化还处于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一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汽车智能化尚处在草莽时代的现状。

草莽时代,群雄并起,怎一个“乱”字了得。所以,我们在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两个主要领域看到了各种配置极限叠加带来的明争暗斗,导致的结果就是,有用的没用的都上,成熟的不成熟的全出。

李书福的清醒在于,在一片杂乱中,依然看到了本质。他指出了汽车安全的首要性。

2023年5月,吉利银河专属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发布。并通过一系列权威测试,证明了该系统完全具备全面超越行业标准的安全能力。

这是吉利造车,乱世而立的底线思维使然。

今年2月3日7时37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吉利星座02组卫星发射升空。

按照计划,吉利将于2025年完成星座一期72颗卫星组网部署,届时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卫星应用服务,实现全球无盲区的定位能力。

与之同时,吉利完全自研的龙鹰一号真正车规级芯片已经在领克08等车型上投入使用。

如果加上吉利旗下“沃飞长空”研发的AE200飞行汽车成功完成首飞;吉利与魅族联合开发, Flyme Auto车机系统上车;全球车企首个“云、数、智”一体化超级云计算平台,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正式上线等等,这些由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所延展的生态培育,我们已然发现,吉利对智能化宏大的布局徐徐展开,践行了“汽车智能化无止境”的认知。

这是吉利造车,在坚守底线思维的同时,还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大格局体现。

所以,要问吉利对智能化卷不卷,当然卷,但此卷非卷。

然而,当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吉利时。李书福的进一步阐述如同一根隐形的细线,稳稳把握住了高飞的吉利,他说:

汽车工业的智能电动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一个现实:用户买车考虑经济性。我们要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平衡问题,既要考虑智能电动化转型,又要考虑成本结构和给消费者带来的性价比。

2021年,小鹏CEO何小鹏说,15万以内造不出真正的智能电车。

如今的小鹏汽车仍然在泥沼中挣扎,而吉利银河9个月破11万辆,立下头功的银河L7,乘胜追击的银河L6都是经得起市场验证,如假包换的智能混动汽车。它们智能化都可以在15万以内完成兑现。

对此,李书福给出了属于吉利的答案,汽车工业第一个是高科技,第二个是大规模。这两个东西是缺一不可,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

所以,要问吉利卷不卷价格,准确地说,吉利不怕卷,但无意纠缠其中。

其背后其实是战略指引中的规模化支撑。在用户看来,吉利的产品,在同价比质,同质比价的过程中,都可以优势尽显,它只不过是吉利造车坚持高价值与长期主义的市场真实反馈而已。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独立自研,开放包容,合纵连横,吉利积极布局未来出行全产业链,并孵化出一批科技独角兽企业,成功构建控股集团硬核"科技生态",赋能吉利控股旗下的品牌矩阵,为全球用户创造更高价值的汽车产品。

这是对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吉利的集中诠释。

然而,李书福在2024《对话》·开年说中的结束语中,专门留了一段给对手,他说:

我很喜欢和尊重马斯克,他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他的各方面条件比我们更加灵活,行动得更早。

事实上,承认和学习别人的优秀,才是自己优秀的最好证据。


标签: 吉利 银河L7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