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奔驰吐槽电动汽车销量不达预期,产品差真别怪大环境

2022年10月,一位网友吐槽,特斯拉销售得知他购买了奔驰EQC,竟然出言嘲讽他。更令他没想到的是,他把该消息发布到网上后,又遭遇了网友群嘲。不少人询问他,为啥不买奔驰GLC宝马X3/iX3?


奔驰电动汽车真的有那么差吗,日前梅赛德斯-奔驰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奔驰官方表示,因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不达预期,放弃原定2030年停产燃油车的计划,2030年之后仍然会推出燃油车型。


kv-pc.jpg


知耻而后勇,产品竞争力不如其他电动汽车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改进和提升,可奔驰似乎有些畏缩,选择更改原定新能源汽车计划,继续售卖燃油车,而非大刀阔斧变革,全面拥抱新能源时代。


作为全球汽车行业巨头,奔驰不会不明白新能源是汽车行业大趋势,否则之前也不会承诺2030年停产停售燃油车。现在放弃电动汽车计划,奔驰内心更多的,可能是无奈吧。


老牌王者的无奈


日前彭博社报道称,苹果放弃电动汽车计划,改为研发生成式AI。苹果放弃造车项目的原因之一或许在于汽车业务体量太小,无法像手机业务一样控制供应商,做到极致压缩成本,提高利润率。自研自产硬件更别提了,投入成本太高,短时间难以看到盈利。


事实上,就连体量较大的老牌车企,也很难拿捏供应商。智能手机出现时间太短,而不少车企已有上百年历史,汽车供应商一哥博世集团成立于1886年,距今接近140年。奔驰若想转型,必须获得其背后的供应商支持,船大难掉头,协调这些供应商并不容易,更何况过去躺着就能赚钱,谁又愿意跳出舒适圈呢?


20240229-01_res_1600x900.jpg


背后庞大的供应商转型需要时间,是奔驰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丰田奥迪等车企也有相同的问题,因而丰田汽车一直反对电动化转型,丰田章男曾表示,若强行电动化转型,日本将有550万人失业。奥迪则在去年12月宣布,将放缓推出电动汽车的速度,继续销售燃油车与插混车型。


奔驰、奥迪等车企推迟停产燃油车的第二个原因,则在于欧美新能源政策的变化。欧洲国家是全球环保主义先驱,燃油车则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欧洲都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推动者。然而最近几年,欧洲国家的风向却发生了变化,不再强调碳中和目标,英国已确定,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由2030年推迟到2035年。


欧盟成员国众多,原定2035年禁售燃油车(成员国可以早于该时间),但日前保时捷首席财务官透露,该计划大概率会被推迟。欧盟的行为无疑是为奔驰、奥迪等车企营造舒适圈,令他们失去破釜沉舟的勇气。


QQ截图20240305165720.png


当然,以上都是环境因素,特斯拉的处境与奔驰、奥迪相差不大,前者却能从无数造车新势力中脱颖而出,核心因素依然是产品。奔驰放弃原定电动汽车计划的第三个原因,就在于产品力不足,无法抢到太多市场份额。


买奔驰EQC被群嘲,纯粹是这款车太「极品」了。作为奔驰历时4年研发的「匠心之作」,EQC基于油改电平台,兼具续航差、起步慢、内部空间小等特点,最离谱的是最小离地间隙仅144mm。在牺牲了内部空间的前提下,把SUV离地间隙做到轿车级别,奔驰EQC令人瞠目结舌。


QQ截图20240305170110.png


这样一款产品,放到欧美或许还不错,可国内市场理想、问界、蔚来等车企的产品,哪个产品力弱于它?市场份额不达预期,奔驰要么高估了自己的品牌价值,要么高估了EQC的产品力。


但是,尽管海外车企显得如此「不争气」,国内车企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车圈战火依旧


奔驰、奥迪,包括屡次公开反对新能源转型的丰田,从未放缓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项目。奔驰与奥迪的声明也是推迟禁售燃油车,电动汽车依然有条不紊前进,而且老牌车企仍有自己的优势。


奔驰、奥迪、丰田等车企历史久远,经过长年累月的经营,品牌形象已然稳固,并且培养了固定的受众群体。新能源时代国内车企纷纷发力,产品的配置、价格更具优势,可2023年国内市场自主品牌份额仅52%,略超合资品牌。品牌是当前海外老牌车企最大的优势,也是他们不急于转型的主要原因。


01pc_q4.jpg



其次,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表现不错,预计最早今年,月渗透率可达50%。但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量的63.5%,全球市场燃油车依然是主流。依靠品牌价值与燃油车市场,十年内海外老牌车企依然可以活得滋润。


最后,老牌车企资金相对充足,重金之下不怕不能及时转型。事实上,无需变速箱、发动机两大件,底盘依靠一体化压铸技术和大电池降低重心的电动汽车,技术难度确实低于燃油车。国内造车新势力比比皆是,而且许多拿出了不错的产品。


奔驰、奥迪、丰田发发狠也能做到,唯一的前提是把研发中心和工厂全部搬到中国来,进入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放弃博世、采埃孚等传统供应商。苹果汽车做不成,就在于它是美国企业,2020年之前不来中国,现在想来也来不了。2018年还在被美国相关部门调查的特斯拉,全靠上海独资超级工厂起死回生。


KV01.jpg


海外传统车企依然具备品牌、资金两大优势,再加上燃油车仍是主流,短时间依靠品牌价值搭配燃油车足以与国内新能源车企抗衡。通过燃油车赚钱研发电动汽车,可以确保技术不落后太多,若不心急和眼馋电动汽车市场,与供应商慢慢转型即可。若是急于追求电动汽车销量突破,完全可以到中国来,借助中国供应商的能力,与中国新能源车企一战。


战火仍在蔓延,奔驰、奥迪、丰田或许露出了一些退缩的迹象,但国内车企不能掉以轻心,依然要保持200%的警惕,趁着海外新能源汽车尚未崛起抢占市场,决胜未来。


汽车行业前所未有之变局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全球汽车行业大变局的序幕。2023年,比亚迪以302万销量,位列全球车企销量排行第九,同时也成为中国首个进入全球销量前十的车企。


或许正是国内电动汽车的崛起,导致日前拜登在白宫官网发文表示,汽车就是长了轮子的智能手机,不能让中国引领汽车行业。显然,美国又要对中国车企动手了,但对于国内车企而言,美国的制裁无伤大雅,毕竟过去自主品牌汽车也不能在美国出售。


f91f0bf1dbbad9465e445423d540e26c_25a3857c3c354a2cacbd147107957380.png


目前国内车企的海外主战场在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俄乌事件又帮助中国车企打开了俄罗斯市场,其他南美、拉美等地区,国产车正努力耕耘。去年中国超越日德,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但国内车企明白抢占海外市场不能只靠出口,必须在当地建厂,降低人工和运输成本。


自主品牌出口第一的奇瑞,已在马来西亚、巴西、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建设工厂,吉利与比亚迪同样忙着海外建厂。


未来全球汽车行业格局如何,现在没人能确定。小通认为,海外老牌车企优势依在,不会轻易倒下,中国品牌出现数个全球级巨头,基本已成定局。


homepage-e (1).jpg


市场份额就这么大,有车企销量上涨自然也会有车企销量下滑,就像雷诺三菱退出中国市场,海外传统车企难免会出现数个掉队者。


深知形势严峻的大众汽车,已与国内车企小鹏合作,将推出基于小鹏电车平台的产品,以缩短研发周期、提升产品力。过去中国以市场换技术,或许,形势逆转的时候要到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