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人】落寞的日内瓦车展


这是一次在战争中举办的车展。参展商只有20多家,豪华品牌全部缺席。


文 /《汽车人》齐策


曾被列为全球四大国际车展之一、具有汽车风向标的日内瓦车展,如今却真正的落寞了。

当地时间2月26日开幕的日内瓦车展,在中国的舆论圈几乎没引起太大反响。有舆论嘲笑日内瓦车展从国际车展沦落到“县级”,理由是参展商只有20多家,零部件巨头无一参展。


车展给谁看


如果比对2023年上海车展超过1000参展商,的确寒酸。不过日内瓦车展向来不以规模著称。


在2015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中国媒体表示该车展“已经衰落”,理由也是参展商太少。当时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因为没厘清日内瓦车展的定位。



长期而言,瑞士一直都是欧洲世家和富豪的隐居地。日内瓦则“静中取闹”,凭借湖光山色和良好的旅游资源,以及瑞士在欧洲独特的金融地位,成为国际组织和会议的优选地。为什么伯尔尼没有出来充当这个角色呢?大概是因为后者太小、太安静,因此也太乏味了。


说简单点,日内瓦一直被欧洲“老钱”们所宠爱。后来美国富豪也跟风,这一切就决定了日内瓦车展定位:取悦于欧美富豪(后来又加上挥舞石油美元的中东酋长们)。


规模并不重要,关键是一些符合目标客户定位的品牌来没来。



因疫情,日内瓦车展曾停办,而在2019年的车展,劳斯莱斯法拉利迈凯伦奔驰宝马奥迪大众沃尔沃路虎DS等悉数出展。不仅有50多款新车,而且大家拿出来的重磅产品,都是SUV、敞篷/硬顶跑车旅行车等,老百姓广泛使用的通勤车不多见,也不占主流。所谓“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实际上瞄准了玩乐、休闲、冒险为主基调的富裕生活场景。


即便按照这一标准,说这一届“没落了”也不冤。奔驰、宝马、奥迪和叫得响的超豪品牌一个没来,实际上历数谁没来太麻烦了,因为露面的乘用车主机厂只有5家:雷诺达契亚Lucid比亚迪、上汽(五十铃只展出商用车)。若不是约好了,就是英雄所见略同。


老钱吓跑,氛围冷清


主机厂们对什么事取得了共识?


这两年欧洲发生波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地缘事件莫过于俄乌战争。对中美印来说,都有利有弊,但对欧洲的负面影响如同房间里的大象。


德国正经历一波快速的去工业化。2月份德国PMI为42.3,预期46.1完全是痴人说梦。中国PMI只要掉到49以下,就足以引发业内的焦虑。


战争对富人为目标的业务构成的打击,涟漪效应反复震荡,非常持久。中国这边多数人都未意识到,这是一次在战争中举办的车展。认为瑞士没参战的说法没什么意义,因为所有欧洲国家,包括离岸的英国,都不同程度地卷入。



瑞士的特殊性在于其金融立国的属性。目标客户们眼下都忙着给产业和金融资产搬家,无心于车展这等闲事。这其中,瑞士金融体系遭遇了信任危机,是日内瓦风光不再的一个重要诱因。


因瑞银(UBS)承认泄露客户数据给“特定方”,而且参与了对俄制裁,令其中立色彩消失,这几乎摧毁了瑞士银行的根基。后来尽管瑞士政府去年3月23日“重新宣布中立”,但仍然挡不住当月就有1650亿美元资金外流到亚洲。“中立”是做出来的,而且需要强大力量保卫的,而非单方宣布出来的,何况这种“拉抽屉式”的宣布。


简单说,存在瑞士的“老钱”吓跑了不少,甭管是欧美的,还是亚洲的。这样一来,豪华品牌参加日内瓦车展的诉求就很难兑现了。这可能是本届车展星光黯淡的最大原因。



至于零部件巨头,最近大家都在裁员(最近一个是法国佛吉亚,裁13%,大约1万人),气氛实在太丧。再加上车展现场缺乏主机厂客户,有手艺也没处表现,零部件商凑热闹的兴趣降至冰点。


只有两家中国车企参展


中国车企为什么跑到日内瓦捧场?


其实也不多,就是比亚迪和上汽两家。去年慕尼黑车展上,阿维塔东风风行、比亚迪、上汽MG、小鹏汽车、零跑汽车、赛力斯以及极氪汽车纷纷参展,可见慕尼黑的定位仍然瞄准了大众化市场。有些中国品牌还相当给面子,在慕尼黑全球首发重磅车型。



结果呢?相当于给欧盟反补贴调查的启动递刀。倒不是说,中企去欧洲亮相就能决定是否启动欧盟反补贴进程。这里面刺激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很难量化评估。


欧盟议会辩论,并非全然理性。和其他辩论一样,争取评委和观众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人们本能地更喜欢直观、鲜活的证据摆在眼前,而非枯燥的数据表格。慕尼黑车展上中国产品的表现,成了拿来说事的绝佳例子。


这就伤了中国车企的心。我去捧场,结果你要求我填调查问卷,还派几个扑克脸的调查员到产线巡视,到处寻找对我不利的证据,多少有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觉。


比亚迪和上汽(以MG品牌之名)前往日内瓦参展,则是另一番逻辑。这两个牌子的共同点,就是正在或者打算在欧洲进行重资产投资,这也是它们有别于其他中企之处。别人可以不去,他们最好还是打个卡、亮个相,与潜在消费者和欧洲媒体们沟通一下。沟通的媒介,就是展车。



如果说比亚迪的“欧洲梦”还正在酝酿,那么上汽MG在欧洲拥有的利益是现实的。2023年,MG在欧洲销量33万辆,占了上汽出口量的30%,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海外区域市场,不去不行。


再说,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基本仍拿MG当本土品牌,并未因为被中国人收购而产生排斥感(2023年MG在英国销量排名第四),和英国人看待捷豹路虎的态度差不多。


除了MG,上汽这次还带了智己L6,而比亚迪则展出了仰望U8、方程豹5。这些展品的路数,都表明中企对日内瓦车展的定位非常了解。


还得坚持办下去


有人说,疫情、线上发布会等削弱了日内瓦车展。这当然不够客观,两者是所有展会经济的敌人。


看着网图下订,不在乎有没有实车,伴随互联网长大的新一代,以及凭借互联网致富的一代人,可能更习惯一些。无论欧洲“老钱”,还是汽车媒体,甚至多数普通公众,都更愿意看到触手可及的、活灵活现的展品。他们认为这是厂家必须要提供的情绪价值。



这种情况下,就能解释疫情后为什么有的车展红火,有的盛况不再。经济基础和消费情绪的变化左右了这一切。这也是为什么,影响力大的“国际车展”要放在国际化大城市来举办,标准无非基于城市的金融吸引力和强购买力人群的汇聚能力。


这样一来,认为日内瓦车展百年历史即将走向尽头的预判,可能失准。因为日内瓦尚未丧失国际化大都市地位。无论各路国际组织和企业总部,都没有可见的搬迁计划。强大的会展经济和精密制造业,仍然在线。



现在的确是低谷,而经济有起伏,资本的流向也同样有自己的规律。战争的阴云过去之后,虽然地缘将永久性改变,但缓和仍不可避免。日内瓦车展的影响力,届时从谷底爬上来,不会让人惊讶。不过,能否回到鼎盛时期烈火烹油、纸醉金迷的情形,相对不乐观。【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