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中国品牌霸占行业前三!打服合资品牌的,靠的还是燃油车?

重提一月份销量,可以更清晰的看出行业增长点。

不否认电动化的巨大拉扯能力,对合资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打击,但燃油车的功劳更大,在1月份销售量超10万的企业中,有4家是中国品牌,分别为吉利、长安奇瑞比亚迪

合资品牌只剩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

在这四家中国企业中,以燃油车为主导的企业有三家,奇瑞、吉利、长安三家企业的单月累计销量达到了48.4万台,新能源销量占比极小。

尤其是长安、奇瑞,这两大品牌的主营阵地依然是在燃油车领域,在国内市场完成了反超。

由于大量合资品牌还没有转型的原因,国产品牌在燃油车市场中与合资品牌发生对冲,并且取得成绩,才能够真正考验企业的硬核实力,尤其是大规模的制造能力、效率、品质控制能力、技术储备深度。

燃油车在这个乘用车市场中,显然是没有太强竞争力的。

因为得不到购车补贴,且路权被限号压着打,所以想要在燃油车市场中获得成绩,难度比新能源车更大,这也是对中国品牌的一种高难度考验。

所以说,谁能够在燃油车细分市场中获得成绩,谁就有真本事。

如果给这些企业赋能新能源价值,奔跑速度将会更快,比如说吉利汽车,2024年1月吉利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6.5万台,虽然和头部企业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数据差距,但增长点已经到来。

做好燃油车是基础,是对企业研发、制造、品牌塑造能力的一种肯定, 对于更多人来说,仍然沉浸在燃油车优先选择的基础上。

所以我们来看,2023年的年度销量大户依然有轩逸朗逸、CS75 PLUS以及哈弗H6的影子,就是说明用户对于燃油车的需求依然强大。

合资企业在国内市场还会有很长一段燃油车的路要走,国内消费呈现多样化的形态,注定了总有一部分细分市场是新能源无法侵占的。

这意味着自主燃油车企业还有大量的发挥空间,并且这一细分市场非常庞大,预计还有上千万的份额存在,尤其是10万-15万级的高价值燃油车细分市场,是未来中国品牌努力的方向。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真正的对手是那些潜心研发、制造燃油车的企业,因为让海外消费者接受新能源车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下一步中国品牌的出海任务,是要靠着稳定、可靠、价格合理的燃油车来完成。

新能源车在国内红极一时的现象,很难在海外市场复制,一个是海外市场的补贴不高,另一个是海外市场对于产品的要求更高,新能源车型的制造成本不低、可靠性未知。

一台车最基本的产品力是安全、耐久、可靠、操控,在此基础上再去设计新能源系统,才能够让一台车表现出更好的姿态,中国品牌的燃油车能够获得成绩,就是历史沉淀之后的必然结果。

而想要真正在全球市场中做出成绩,依靠的本质还是燃油车技术。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