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春节自驾“经验谈”:出行距离超300公里,最好别碰电车?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长假,想必不少朋友都有开车自驾出行的经历。这其中有旅游的、也有回家探亲的,载着一家老小出门,本来图的是轻松惬意,但如果遇到的是“如履薄冰”,那就比较尴尬了。

图片

以笔者自己为例,与朋友相约,一起自驾从重庆去剑门关旅游。在深思熟虑之后,笔者选择开燃油车出行,而朋友一家则是开的纯电车。

此次出行全程420多公里,计划中途充电一次,本以为可以轻松到达目的地。不过,高速路行驶耗电快,再加上春节期间异常拥堵,最终让朋友不得不选择关闭空调、显示屏等所有电器+降速行驶等一系列操作——到达目的地之后,其爱车的电量仅剩3%。  

事实证明,纯电车目前更适合城市通勤或周边短途旅行。单程出行距离一旦超过300公里,就会面临时间、心理层面的“双重折磨”……与燃油车相比,“电动爹”的大号那真是瞬间就“实至名归”。

图片

从宏观层面来看,纯电车确实高效,且同时具备能耗低、智能驾驶更为轻松等优势。但具体到每一个消费者身上,电动车又未必见得是真的高效。

首先,电动车的“使用效率”似乎有所降低。

十年前,我们对“家用车”的认知是建立在“全家都能使用的多场景化”这一前提下。因此,后备厢足够大、底盘更高的SUV之所以会持续热销,不仅是因为“能装”,还源于它为消费者增加了户外出行场景。  

毕竟,绝大多数SUV车主的基本诉求就是:遇到烂路,不用担心“托底”问题。

图片

然而,当时间轴来到电动车流行的时代,相关诉求好像也在悄悄改变。

目前,电动车的使用场景几乎都明确定位于“城市通勤”这种相对较为单一的场景。当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毕竟,十年前大家的生活半径不如现在这么大。

随着私家车的快速渗透和改善住宅需求日益增加,让更多的人远离了城市喧嚣,上下班的通勤路途则开始成为一天中最碎片化的时间。再加上工作越来越“卷”等原因,那些曾经“想去看看世界有多大”的愿望也逐渐变为了“能去公园露个营就心满意足”。  

图片

基于上述诸多因素,“通勤”场景在电动车的时代被全面放大。再加上“智能化”这一卖点,电动车从某个角度来看已变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且使用场景极度单一化。不过,如果以“全场景用车”来考量,其使用效率反而降低了。

于是当长假来临时,大家在“看堵车”之外又多了个“笑话”可看——看电动车在高速服务区排长队充电。毕竟,加油只需三、五分钟就能搞定,但一个充电桩被电动车占上后,没有30-45分钟是下不来的。

此时,如果后面再排上三、五辆车,那小半天的时间基本上也就“交待”在充电站了。此外,高速路工况下的能耗水平会比城市道路工况更高,也让电动车在长途出行过程中的续航里程变得更加“不可控”。  

图片

开电动车长途出行,跑三个小时、充电半小时,这样的效率显然要比燃油车低得多。入渝高峰期,高速路上连加油都需要排队;至于每个服务区那仅有的几个充电桩,在电量吃紧时就只能用“心惊胆战”来形容车主的心情。

所以,目前的电动车似乎暂时还无法满足“全场景”的适应性。对一个家庭而言,还是需要有一辆燃油车来作为长途出行“备份”的。

图片

【车动力说】为了避免给自己和家人“添堵”,真心建议大家“听劝”:节假日出行,不要驾驶纯电车行驶单程超过300公里的距离。  

因为,堵车、充电桩排队和极端天气等各种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相对而言,燃油车就轻松多了——没有“里程焦虑”,哪怕面对距离近100公里的大堵车,通过拥堵路段或许也仅需耗费1/3油量,然后几分钟就可以在加油站“满血复活”。


标签: 探险者 电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