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反超比亚迪,“五好学生”吉利是如何炼成的?

2月1日,各大车企公布了2024年1月的销量数据。从各家销量来看,2024年可谓是开局即变局。问界反超理想,成为1月新势力销冠。而吉利反超了比亚迪奇瑞,重回自主品牌一哥。


数据显示,吉利汽车1月销量213487辆,同比增长约110% ,环比增长约45.7%,其中,新能源销量65826辆,同比增长591%,环比增长14.3%,新能源占比更是突破30%,再创历史新高。紧随其后便是奇瑞和比亚迪。前者1月销售自主品牌汽车200992辆,同比增长107.5%,后者则是1月实现销售201,493 辆新能源汽车,较去年同期增长33%。



月销超21万辆对于吉利来说无疑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为即使在2023年,吉利创年销量历史新高,也未在单月达到过这样的销量表现。而总销量和新能源的“双增长”和“新高”,不仅代表吉利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中走在行业前头,更展现了吉利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强大韧劲。


要知道,1月份并不是什么销售旺季,特别是加之2023年末的价格战,导致许多订单被提前被消化。因此,很多车企1月销量表现比较平淡,甚至出现销量大幅下滑。以比亚迪为例,其2024年1月份的销量为201493辆,虽然同比增长33.9%,但环比下滑了40.9%,近乎腰斩。


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吉利还能取得如此大幅度的逆势增长,确实让人惊讶。更重要的是,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吉利实现了各个细分市场的均衡发展,全面突进。


01

“五好学生”吉利:均衡发展,全面开花


回顾吉利所取得的销量成绩,用“全面开花”四个字无疑是对其市场表现的最好解读。



首先,吉利最主要的增长势头来源于新能源车业务板块的崛起。在吉利几何、银河、极氪三大主力的支撑下,加上领克和睿蓝的共同发力,吉利在新能源市场增长势头十分迅猛。并且,吉利新能源旗下各个品牌和序列都有抢眼的市场表现。


吉利银河为例,上市8个月银河变累计销量突破了10万辆,快速站稳了中高端新能源市场。而作为参考,同样的成绩,长安深蓝用时14个月,理想则用时18个月,至于蔚来小鹏,分别用时34个月和35个月。对于一个成长年龄还不到1岁的“新手村玩家”,吉利银河成长速度之快,让诸多造车“老势力”们瞬间破防。



在积极转型电动化的同时,吉利在燃油车业务上同样没有停止扩张。1月份,“中国星”高端系列销量47458辆,同比增长超124%,环比增长超73%,再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中国星累计销量已正式突破92万辆。


当我们梳理吉利的市场成绩不难发现,吉利的这份成绩单“含金量”十足。因为吉利的成绩没有任何一科是“偏科”和“挂科”的。从主流到豪华,从电动到燃油,从纯电到插混等不同细分领域,吉利不仅都有全部覆盖,而且还做到了全面开花,每个细分市场都在持续增长。

而纵观国内市场,很少有车企能做到像吉利这样如此均衡且持续稳定的高质量发展。拿比亚迪来说,其早已宣布放弃完全纯燃油车市场,全面ALL IN新能源领域。而奇瑞则仍然是以油车为主,虽然喊出了“接下来要在新能源市场不客气”,但目前在新能源市场的实际表现依旧处于“掉队”的水平。毋庸置疑,吉利作为“五好学生”可谓是实至名归,这也让人不禁好奇:吉利究竟做对了什么?


02

多品牌共同协同,形成强大品牌合力


正所谓“多生孩子好打架”,吉利出色成绩的背后,首先得益于多品牌共同协同,共同驱动销量增长。



除了收购沃尔沃,入股奔驰、阿斯顿·马丁、宝腾等国际品牌之外,吉利这些年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展自主品牌,拥有吉利汽车、领克、睿蓝、极氪、雷达、远程新能源等多个品牌,覆盖商乘两用市场、品牌涉及纯电动、插电混动、传统燃油车等多种动力形式。


并且,每个品牌“分工明确”,差异化泾渭分明。比如吉利汽车旗下的中国星、银河、几何这三大序列主攻大众主流市场,而领克和极氪则瞄向中高端市场。其中,极氪聚焦超级混动,而极氪主打智能纯电路线。更重要的是,吉利通过打造的多品牌矩阵式的发展态势,不仅助力吉利实现了细分市场的全覆盖,还形成强大品牌合力,可以在不同的用车场景中全方位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形成独特的集团化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在整个吉利控股集团的创新协同、制造协同和供应链协同下,也为各个品牌有效降低了研发成本,大幅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比如,在去年一整年的“价格战”攻势下,吉利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73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8%。


多品牌共同协同,共同驱动,消除了“各自为营”的内耗,也就避免了因为支持多品牌发展而投入巨大成本。其中,除了吉利的品牌矩阵有非常清晰的差异化定位区隔之外,还有吉利体系力的功劳。


03

体系化造车,构建全方位的体系实力


吉利之所以能做到多品牌能够协同发展,强大的体系化造车实力功不可没,而这也是吉利汽车能实现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另一大主因。


1、研发上,核心技术全栈自研。


作为吉利体系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核心竞争力,在研发层面,吉利汽车已经建立强大的技术护城河。


事实上,从燃油车时代到新能源车时代,吉利汽车都有一条始终坚持的主线——坚持自主研发,并且不计成本地长期投入。面向智能化和电动化的两大浪潮,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曾表示:“每年至少要投放200亿去做研发,做体系。”如今,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上,吉利布局之广,之深,自主品牌中更是绝对领先的。卫星,手机、芯片、电池、飞行汽车、操作系统,计算平台,吉利一个都没落下。



以智能化为例,车机系统上,吉利拿出了银河N OS、LYNK Flyme Auto等行业领先的手车互融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智能座舱使用体验。在硬件上,吉利自研的中国首款车规级7nm座舱芯片“龍鷹一号”在领克、睿蓝等品牌实现量产上车。而在智能驾驶方面,吉利也有全栈自研的高阶智能驾驶“浩瀚智驾”,聚焦高速、城市 NZP,智能泊车等最高频的智驾场景。


至于核心三电领域,吉利没有像很多新势力车企一样,固执地押宝纯电,而是务实地选择“纯电+混动”双线并进。比如混动领域推出了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动力系统,和业界首创的3挡DHT混动变速箱。在电池方面,吉利则推出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和“金砖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除了在核心汽车技术布局上,具备多个全栈自研的成果之外,在其他非汽车业务板块,吉利也同样展现出对于智能电动车转型的深度思考。


就在前不久,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二轨卫星,以一箭11星方式成功发射。借卫星技术,汽车可以实现瞬时“厘米级”高精定位,能够做到路线的精准规划,进而完成例如车辆云管理、车路协同、智能驾驶、自动泊车等应用,为汽车智能化转型带来了新的突破口。


2、制造上,实现架构造车。


对标大众集团的MEB、MQB、MLB等平台架构,目前,吉利汽车集多方优势打造了SEA浩瀚架构、CMA架构等多个新能源车型架构平台,覆盖了混动、纯电等多种能源形式。



事实上,吉利也是第一个进入架构造车的自主品牌,架构造车的强适配能力,不仅使得吉利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和新车型的研发成本得到极大压缩,提高盈利能力,更为近两年来吉利新品牌、新车型的快速推出提供了底层技术的支撑。


3、供应链上,进行垂直整合。


目前,吉利已经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领域进行垂直整合。比如吉利全栈自研的金砖电池,不仅在极氪使用,包括银河在内的其他子品牌也将相继使用。再比如补能方面,极氪去年发布了自建超快充网络的“千站万桩”计划,不仅将与吉利银河共享,同时与smart和吉利旗下更多品牌开放充电协议。总之,通过吉利自家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同样能加快吉利的自研创新效率,同时降低成本,提升规模化效益。


写在最后

吉利能够成为汽车圈中的“五好学生”,一方面,是得益于多品牌的共同协同,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吉利行业独一档的体系力优势。其中,既包括不惜成本的研发投入,建立了深厚的技术池;也包括架构造车和供应链垂直整合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为各个品牌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竞争力。


正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说,“唯有从价格取胜战略转向技术领先战略,从成本领先转向品牌创新,从以效益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吉利才能真正实现‘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企业愿景,中国品牌汽车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