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整个车市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 作者: 轰Party
  • 2024-02-03 13:30
  • 328


2月1日刚到,就有不少汽车厂商迫不及待公布了自家2024年1月的产销量成绩。庆幸的是,与前两年的车市首月销量不振相比,今年大部分的国内汽车厂商都冲劲十足,基本上也都实现了同比上涨的开年形势。让人不得不套用昨天最火的一句话——“整个车市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其中,整体销量非常显眼的就是吉利汽车,1月销量达21.35万辆,同比增长约110%,创下历史新高。而同样进入“20万辆阵营”的自主品牌车企还有奇瑞汽车,销量达20.1万辆,同比增长107.5%。

 

此外在新能源板块,比亚迪、问界、理想、埃安、深蓝、极氪、零跑等新能源车企的1月交付量均实现同比增长。除了行业龙头比亚迪以20.15万辆的销量依旧领先外,问界也突然成为黑马,同比增长634%、环比增长34.76%,首次成为新势力品牌中月销量冠军。同样异军突起的还有深蓝和极氪,1月销量增长也非常明显。而此前一直紧随比亚迪身后的广汽埃安,则意外掉至第五名,延续了2023年底的增长放缓态势。另一个同样表现不佳的则是小鹏汽车,月销量下滑至万辆以内,甚至与产品较少的阿维塔、岚图等品牌在同一水平线上,行业地位岌岌可危。

 


其实对于1月份的车市销售情况,行业权威机构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简称流通协会)等都早有预判。其中,乘联会就曾预测,1月车市开门效果会比较突出,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约为220.0万辆,受去年同期超低基数影响,同比增幅可达70.2%左右。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预计零售80.0万辆左右,环比下降15.3%,渗透率约为36.4%。

 


此外流通协会亦指出,1月乘用车终端零售量在220万辆左右,同比涨幅较大,这对2024年车市而言无疑是个好的开始。不过,从调查数据看,经销商的压力依然不小。资料显示,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9%,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环比去年12月上升6.8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拆分数据来看:1月首周,主要终端销量维持较高水平,乘用车日均销量达5.40万辆;第二周,乘用车市场依旧温和上涨,日均销量达5.85万辆;第三周,日均零售预计可提升至6.29万辆;第四周至第五周,春节前的乘用车市场仍有冲高空间,日均销量预计可达9.72万辆。



当然,龙年首月,中国车市依然延续2023年的好势头,确实是件鼓舞人心的事。但作为业内人士,我们不能忘记这份成绩,是很多车企从开年第一天就宣布官降促成的。换句话说,中国车市从开年就已经卷得不行,尤其是部分着急抢占市场份额的新能源车企,更是不惜赔钱赚吆喝......“开局就亮底牌”,那从2月份这个传统淡季开始,2024年往后的日子要怎么走?对于各家车企而言,至关重要。


对此,乘联会方面也表示:2023年12月,车市终端促销力度不减,并延续到2024年1月。截至1月中旬,多数企业仍延续了上一年年底的促销政策,消费者购车热情被持续拉动,市场整体优惠力度仍无回收迹象,乘用车总体市场折扣率约为20.4%。同时,今年春节在2月份,1月有22天的完整工作、销售时间,有利于推高春节前消费。


此外,春节前返乡用户购车热度虽不及往年,但也对整体车市有明显拉动。所以有业内人士就分析认为,2024年的“开门红”含金量其实并不高,大家都要摆正心态、防止“自high”的情况,他们认为——


一是同比基数较低。2023年1月,因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政策退出、春节假期及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乘用车零售仅为129.3万辆,无论是同比增速还是环比增速都呈现了本世纪以来的最低数据。从这点来讲,2024年1月不少车企出现销量同比增长,其实算不上大惊喜。


二是返乡潮及节前购车需求,对车市销量仍有支撑作用。尽管去年12月年底冲刺透支部分需求,但在部分地方补贴政策以及车企新年优惠活动的刺激下,节前购车消费依然给1月车市带来一定增量。

 


我们知道,2023年的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大关,分别实现了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是继2017年达至2900万辆后,再次刷新历史,亦是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水平。但成绩喜人的背后,却是很多厂家牺牲利润换来的。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曾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全行业都面临盈利难的问题。目前,新能源汽车中只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和埃安4家盈利,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在亏损。这样的现状亟需改善,否则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繁荣就很难持续。”


从2023年3月开启的车市高频降价模式,让汽车行业销量上升的同时,也让终端价格不断下探,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单车价格都在不断下降。因此2024年的“价格战”只会更惨烈。

 


按照数据统计,目前多数主流合资车企的燃油车,售前毛利还有降价空间,这些产品在2024年肯定还将承受新能源车进一步的市场挤压,终端售价将会进一步下探。其次,对新能源车而言,随着电池成本降低,也会带来更大的调价空间。目前碳酸锂价格已经降到了10万元/吨,对电池降本而言是利好消息,而电池降本,也势必将助力车企继续下调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定价。而通过总结1月各家车企销售情况,我们也发现,2024年首月的市场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方面,新能源放缓、燃油车反扑,“混战”一触即发。新能源1月的销量,同比增速明显,环比增速有所减缓。反之,燃油车1月的销量却有回升的趋势。乘联会认为,这可能跟冬季温度较低,消费者对纯电车的续航焦虑程度更重有关。此外,这也跟车企们为了完成上一年的KPI,把大量订单集中在年底前消耗,从而透支了第二年年初的销量有关。


而这一情况的出现,将会进一步加剧车企的竞争,引发主销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企业相互较劲。尤其是此前占领15万元市场主要份额的燃油车,今年无疑将被更多新能源车替代。其中,插混和增程车型将会在2024年被更多厂家重视,这意味着这块市场的竞争强度,较往年会增加很多,更激烈的价格战也势必会出现。

 


另一方面,卖车是最终目标,促销手段最有效的就是降价。大家知道,今年伊始,特斯拉除了再次在元旦前后率先掀起降价潮外,还在随后1个月内多次宣布降价。蔚来、理想也做过价格调整,比如,蔚来的车型目前就有2.4-5.3万元的促销优惠,ES7在算上综合补贴后最高优惠可达5.3万元,此外还可以叠加地方政府的补贴。


另一新势力车企理想也有购车优惠,如理想L7等车型的综合降幅最高可达4.6万元,若是春节前提车,用户还能额外获得其他礼品。而燃油车的降价甚至比新能源更猛。1月前三周,燃油车销量前三分别为朗逸轩逸速腾,而这三款车基本都有促销降价,朗逸目前的降幅在3-4万元之间,终端售价仅8.49万元起,甚至比秦PLUS DM-i还便宜近5000元。东风日产轩逸目前也有3-4万元的降价,如日产轩逸1.6升CVT悦享版,11万以下就能开回家。

 


从终端折扣率来看,截至去年11月下旬,汽车行业平均折扣率为12.62%,新能源车折扣率为9.3%,而燃油车折扣率竟达到了14%。面对新能源的攻势,燃油车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似乎就是更大幅度的降价促销了,而且这种方法也颇有成效。


无论如何,2024年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然是“生死战”,各大车企也必然要面临殊死搏斗,毕竟在寒冬中活下去才能等到春天到来。而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的汽车产销量还会保持增长,增幅大概为3%-5%,也就是3100万辆-3200万辆,而剩下的11个月各大车企要拿出哪些看家本领?我们也拭目以待。

标签: 轩逸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