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豪华品牌的2023年:诸神的黎明与黄昏


和市场份额快速萎缩的主流合资品牌相比,传统豪华阵营在近两年保持了难得的稳定,虽然终端市场的价格体系有大幅松动,但是起码在销量层面,还是坚守住了阵地。


整个2023年,BBA三大品牌上险量全部实现增长,二线品牌出现了普遍下滑,但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的跌幅都不到5%,捷豹路虎甚至实现了超过两成的增长,在目前这个时代显得相当可贵。


各家车企具体的情况,我们就来聊一聊。


宝马集团

2023年上险量82.7万辆,同比增长3.54%

新能源渗透率(去年12月):14.71%


在传统豪华阵营中,宝马集团去年拿下了三个关键的第一,首先是合资公司层面,华晨宝马全年上险量70.6万辆,排名第一;集团层面,加上子品牌/进口车的总销量,排名第一;最后是新能源层面,最近的12月的销量和渗透率,在豪华阵营都排名第一。



从国内上险量来讲,宝马自2021年反超奔驰至今,已经连续三年蝉联豪华品牌第一,在自主阵营大幅增长的环境里,华晨宝马2023年依然保持了7.31%的增长,但是宝马和MINI品牌的进口业务遭遇下滑,所以集团层面3.54%的增长率,略微落后于奔驰和奥迪



主销车型中,3系、5系、X1这3款车型都遭遇了下滑,X3保持了微弱增长,这种情况下,华晨宝马依然实现7.3%增长的原因,一半要归功于新能源车。


首先是i3,全年上险量达到5.4万辆,iX3也达到近4万辆,两款车为宝马贡献了5万多辆的增量,销量远超奔驰、奥迪的纯电车型。不过这个成绩基本上是以价换量实现的,两款车终端优惠高达15万元左右,入门门槛都杀到了25万元以内,比燃油版本低不少。



另一个主要增量,则来自国产X5,全年上险量达到了9.4万辆,但进口X5已经萎缩到了100多辆,属于进口X5的时代基本已经终结。


此外,换代后的7系和i7销量表现一般,2023年同比又下滑了12.5%,和奔驰S级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今年宝马的重点车型,是刚刚上市的全新一代5系,和7系一样,也是油、电共生平台,老款5系明显下滑,全新5系能否扭转颓势,尤其基于全新平台的纯电i5是否也能像i3那样畅销,是今年宝马值得关注的一点。


奔驰(戴姆勒集团)

2023年上险量78.7万辆,同比增长4.15%

新能源渗透率(去年12月):10.94%


2023年北京奔驰勉强守住了正向增长,全年上险量58.9万辆,同比微增0.89%,增幅是BBA合资公司里最小的,且奔驰进口车型的上险量下滑了6.19%。



不过迈巴赫系列居然实现了两成的增长,再加上电动化转型的smart品牌全年上险量突破了4万辆,为整个集团带来了不小的增量。最终奔驰全年在中国市场的总上险量达到78.7万辆,同比增长了4.15%。



北京奔驰3款支柱车型中,C级、E级都保持了增长,而2022年销量最高的GLC在去年大幅下滑了28.47%,全年销量萎缩到了10.6万辆,月均销量跌破了万辆。


GLC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年中换代前老款车型销量萎缩,月销最低曾跌到3千多辆,新款上市后销量很快回升到万辆以上,但是最近两个月又跌到了8、9千辆,在官方销量报告中,也坦言第四季度的零配件短缺影响了重点车型的销量。


和宝马相比,奔驰的纯电系列表现都很一般,EQE轿车和EQE SUV两款基于纯电平台的车型月销都只有千辆左右。两款车虽然优惠同样巨大,但主销价格都在30万元以上。



和吉利合作的smart品牌,还是弥补了奔驰纯电的遗憾,只是在20万价位内卷加剧的情况下,smart的销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未来也需要通过推出新产品或降价,才有机会提升销量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奔驰的官方销量稿件中其实并没有统计smart的数据,本文基于总体主流豪华市场的共识(毕竟宝马一直都有MINI的数据)将之统计在内,我们认为会更为公平一些。


奥迪汽车

2023年上险量70.2万辆,同比增长9.13%

新能源渗透率(去年12月):4.32%


虽然市场规模仍然是BBA中最小的,但奥迪在2023年实现了最大的增长率,全年上险量总计跨过了70万辆,较2022年增长了9.13%,且国产和进口销量都实现了正增长。



上汽奥迪在2023年算是正式发力了,但销量规模依然有限,全年总计只有2.36万辆——不过也正是得益于这2万多辆,奥迪汽车总量才能突破70万。



来看具体车型,除了A6L之外,一汽奥迪的主销车型在去年全部遭遇下滑,A4L和Q5L跌幅都在9%左右,全年多个月份销量不足万辆,好在最终的月均总量维持在了万辆以上。


A3和Q3这两款“3系”车型,也遭遇下滑,其中Q3跌幅达到了26.23%,月均销量已经不足5千辆,这对奥迪在20-30万元价位的份额是个不小的打击。



不过这些车型损失的销量,基本都被A6L一款车弥补回来了。2022年A6L总上险量11万辆出头,远低于E级和5系两个对手,而去年的销量暴涨了六成,全年达到17.8万辆,成为中大型豪华轿车的第一。这当然离不开大幅的终端优惠,不过当下这个时代,靠优惠还能卖得出去车,不丢人。


上汽奥迪方面,从去年4月开始,A7L上险量总算突破了1千辆,12月份更是冲破了3千辆,Q5 e-tron和Q6则依然只有三位数,单靠目前的产品,上汽奥迪的经营难度很大,后续就看上汽和奥迪能不能合计出什么新玩法了。


雷克萨斯

2023年上险量18.1万辆,同比下滑1.56%

新能源渗透率(去年12月):4.49%



BBA之外,二线豪华阵营在去年大多遭遇了下滑,不过跌幅都不大,其中雷克萨斯全年上险量小幅萎缩了1.56%,仍然守住了18万辆,这让它以微弱的优势重新反超凯迪拉克,成为二线豪华阵营的领头羊。



雷克萨斯的格局就比较清晰了,销量支柱ES一款车,贡献了品牌六成的销量,且去年全年同比增长了11.28%,总销量达到10.95万辆,只是月均仍然没能破万。


除了ES之外,具有一定规模的NX和RX,月均销量都只有2千多辆,和其它车型各有涨跌。至于新能源车,雷克萨斯并没有太发力,渗透率却反而比奥迪还要稍高一些。



如今看来,雷克萨斯没有引入国产确实是件好事,虽然在销量规模上很难更进一步,但是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雷克萨斯是极少数不靠大幅降价、依然保持稳定态势的一个——只是从2023年开始,我们在终端探店中发现雷克萨斯其实也开始有小幅优惠,同时,以前加价的车型,都已经开始不怎么加价了。


凯迪拉克

2023年上险量17.8万辆,同比下滑4.24%

新能源渗透率(去年12月):4.81%



2023年凯迪拉克上险量总计17.8万辆,同比下滑了4.24%,不过让凯迪拉克真正有些失落的点,应该是作为最早引进更先进的纯电架构的豪华品牌,在去年12月份的新能源渗透率,仍然只有4.8%。



销量主力CT5全年上险量8.2万辆,实现了25%的同比增长,不过XT4、XT5、XT6三款比较走量的都有不小的下滑,跌幅都超过了两位数。比较可惜的是,新车型GT4上市后的表现一般,没能弥补XT4损失的销量。



2023年的广州车展上,凯迪拉克首发了第二款奥特能纯电车型傲歌,2024年,拥有两款纯电车型的凯迪拉克,应该是发力的时候了。


沃尔沃

2023年上险量16.4万辆,同比下滑0.72%

新能源渗透率(去年12月):9.99%



虽然在二线阵营只排到第三,但沃尔沃的销量一直紧咬凯迪拉克和雷克萨斯,2023年总的上险量达到16.4万辆,基本和2022年持平。值得一提的是,沃尔沃去年12月份的新能源渗透率为9.99%,是二线豪华阵营里最高的。



沃尔沃国产车型中,去年主力车型中只有S90实现了增长,S60、XC40和XC60都遭遇下滑,好在最走量的XC60跌幅不大,只有3.52%,月均销量仍维持在了5千辆以上。


比较难得的是,进口的XC90去年上险量也接近2万辆,在同级别进口车型中仅次于奔驰的GLE,这也是沃尔沃与凯迪拉克、林肯基本放弃进口业务的不同之处。



新能源领域,沃尔沃全新MPV车型 EM90已经上市,售价直接拉到80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基本没有能走量的可能,驾仕派在此前的分析文章中写到,这台车2024年的目标也就是3000台,显然它所肩负的职责是也不是“以量取胜”。


捷豹路虎

2023年上险量10.7万辆,同比增长23.94%

新能源渗透率(去年12月):2.01%


早在2018年时,路虎单一品牌的销量还能超过10万辆,但是之后销量不断下滑,近两年维持在了7、8万辆的水平。捷豹巅峰时年销量在4万辆以上,目前则只有2万多辆。



两个品牌加在一起,去年总销量勉强超过了10万辆,和凯迪拉克、沃尔沃的体量有不小的差距,但是相较2022年,却实现超过两成的增长。



奇瑞捷豹的两款国产轿车,月均销量不足1千辆,路虎国产车型也就稍微好一点,月均能勉强过千。捷豹路虎最走量的,反而是走硬派路线的卫士,全年上险量超过2万辆,同比增长了6成,说明自主品牌的一系列硬派,对卫士这种传奇越野车暂时还没有太大影响。



路虎品牌全年进口车的销量达到了5.3万辆,占捷豹路虎总销量的一半,虽然规模不算很大,但走量车型的售价都非常高,就像驾仕派之前一篇文章标题中所说“越贵的车卖得越好”,在真正的高端豪华市场,路虎品牌依然有着较稳固的地位。


林肯

2023年上险量7.1万辆,同比下滑11.08%

新能源渗透率:0


林肯刚引入国产时,势头一度很乐观,年销量规模很快就从进口时期的5万辆左右,飙升到2021年的9万辆以上,突破10万就在眼前。但没想到这已是巅峰,之后的2022年,林肯上险量就跌回了8万辆以下。



而到了2023年,林肯销量继续下滑,而且跌幅超过了11%,全年总上险量7万辆出头。除此之外,林肯在新能源领域更是毫无进展,无论国产还是进口,新能源车型均缺席。



翻开具体车型销量,好消息是林肯的销量分布都比较均衡,没有过于依赖于某款车型,坏消息是所有车型的销量都一般般,最走量的冒险家全年不到3万辆,且同比下滑了两成多。好在航海家有不小的增量,全年销量达到了2.2万辆。



自2020年国产之后,林肯的进口业务就快速萎缩了,主力车型基本都引入国产,目前仍然保持少量进口的只剩下了领航员。仅仅3年,林肯从此前的纯进口品牌,基本转变成了纯国产品牌。


回头来看颇为可惜的是,林肯对中国市场的诚意足够,产品力也不差,近年来的国产新品无论是外观内饰设计、动力性能、配置甚至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但是,林肯在国产走量的关键时刻,和高速崛起的中国品牌狭路相逢,加上产品目前无论在纯电还是插混车型上都欠奉,就看林肯在2024年会怎么出牌了。


文|冰心皮蛋

图|驾仕派 网络

标签: 奔驰C级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