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智界“难产”风波再起,奇瑞“新能源梦”难圆

极派Daily(ID:jipaidaily111)原创

 文 | 杨柏玲

  编 | 惠鹏权

智界S7“难产”疑云之下,奇瑞又损失一员大将,这给频频放狠话的奇瑞增添了些许不确定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多家媒体报道,1月31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制造事业部总经理韩必文离职,离职原因或与智界S7大面积延迟交付有关。


在此之前,一张“智界S7难产原因”的聊天记录截图在网上迅速发酵,矛头直指华为。


截图内容显示,一位疑似奇瑞员工的网友称,“华为不舍得开放最基本的软件刷写版本,流水线上的工人无法刷写软件,这最终导致智界S7的交车延期”。截图甚至也提到“推进与华为合作的相关领导直接引咎辞职”。


奇瑞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对此回应称:“网上传言并不属实,双方合作顺利,高管离职也并非因为合作项目的原因。”


奇瑞“新能源在2024年全面发力,不客气”的豪言壮语因高管的离职黯然失色,而2023年销量创新高的成绩,并不能掩饰其“油强电弱”的现状。


据悉,奇瑞在2024年的销售目标为400万辆,而新能源车被寄予厚望。奇瑞、捷途星途、iCAR,外加智界,奇瑞的五大汽车品牌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迅速完成新能源产品阵容集结。


而如今,智界非但没有“一炮而红”,还增加内耗。奇瑞和华为,都后悔了吗?



强强联合还是貌合神离?

2023年11月,奇瑞和华为合作的首款产品智界S7正式上市,售价为24.98万-34.98万元。智界S7和奇瑞旗下星途星纪元ES基于同平台打造。同时,智界S7也被视为提振奇瑞新能源板块的“救命稻草”。

智界S7上市初期,该车就曾面临展车、试驾车不足的情况,到店率不足30%,交付更是难题。线上订购渠道显示下订后预计4至6周车辆到店,但有预订用户反馈称销售人员也无法保证,交付实则“遥遥无期”。


北京朝阳某鸿蒙智行销售人员表示,目前智界S7的提车周期仍在3个月左右。“也有配置车型的提车时间在2个月左右。”


因此,鸿蒙智行官方平台也不得不针对延期交付的订单用户推出200元/天的现金补贴,以此来消减智界S7用户等待交付的怒火。


此外,智界S7延期交付问题被曝出后不久,有报道称,由于奇瑞需要平衡旗下新能源序列星纪元与华为智界的竞争关系,在智界S7的生产配合方面并不积极,日产量仅几十辆,导致智界S7收取不少订单但无法交付。


也有消息称,华为与奇瑞的智选车业务合作中的确出现一些问题,华为较为强势,不断反馈质量问题,但对奇瑞方面提出的需求配合力度不够。2023年12月至今,智界S7出现大面积交付延迟情况,导致奇瑞直接与华为对接的分管副总韩必文在公司内承受巨大压力,最终“愤而辞职”。


随后,奇瑞官方否认了高管的离职与华为有关,但事实上,奇瑞与华为在智选车合作上已不是首次被爆出矛盾存在。而此次“高管辞职事件”也让智界S7交付延迟的话题再次升温。


回顾奇瑞和华为的合作始末,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奇瑞的确需要一个试水的机会。目前来看,没有想象中成功。



发力新能源 奇瑞“广撒网”


毫无疑问,得益于产品线丰富,奇瑞在燃油车领域很能打,但在新能源领域却显得后劲不足。2023年前三季度,奇瑞的新能源车整体渗透率约为7.4%,远低于行业35%的水平。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就表示,“奇瑞在新能源车方面‘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同时,他表示,“奇瑞2024年在新能源领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客气’了,我们要进入新能源汽车排行榜的头部位置,做到后来者居上。”


早在1999年,奇瑞就成立了第一个清洁能源项目组。到2010年4月,奇瑞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式成立。要知道,1999年比亚迪还只是电池厂商,吉利才推出第一款车型——豪情,马斯克还没创立特斯拉。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奇瑞入局新能源已经是遥遥领先。


但奇瑞并没有抓住新能源发展机遇,直到2022年,才凭借小蚂蚁QQ冰淇淋两款A00级纯电小车,在新能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来源/奇瑞新能源官方网站 极派Daily截图


2022年,奇瑞一共卖出23.3万辆新能源汽车,占公司年销量的18.9%;其中QQ冰淇淋和奇瑞小蚂蚁两款微型车年销量均突破9万辆,贡献了奇瑞新能源汽车超过八成的销量。


进入2023年,微型电动车市场大幅萎缩,销量普遍下滑,同时其他车企争相下场,推出包括长安Lumin、吉利熊猫MINI等类似车型。奇瑞在新能源方面由于缺乏全面的规划和布局,导致其错失市场扩大的机会。


2023年第四季度,奇瑞开启新能源领域新车的快速发布期,预计计划在2024年内发布5款超能混动3.0和4款E0X高端电动产品,未来的2年内将拓展至24款超能混动3.0和15款E0X高端电动新品。


“将多个品牌与产品序列及旗下产品在短时间内密集推出,体现出奇瑞急于在新能源领域追赶的心态。但奇瑞、捷途、星途、iCAR品牌的新能源产品之间的定位却不够明朗,产品价格有重叠,相互之间存在着内部竞争的风险。”业内分析师对极派Daily表示。



冲击年销400万辆?


根据公开资料,奇瑞、捷途、星途及 iCAR ,这四大品牌将在2024年推出超过10款新能源车型。而它们自然也是奇瑞“迈入新能源第一阵营”的底气所在。


另有消息称,奇瑞在2023年取得佳绩的基础上,将2024年的销售目标定为400万辆。


事实上,奇瑞佳绩的背后,是燃油车与出口板块承载了大部分销量。2023年以来,奇瑞品牌在燃油车市场投放了旗舰瑞虎9、2.0T艾瑞泽8等新车;而星途品牌则在2023年先后完成了追风、凌云和揽月的迭代改款;同时,全新车型星途瑶光也于2023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奇瑞销量的爆发,离不开海外市场。2023年,奇瑞出口量为93.71万辆,同比增长101.1%。出口量占总销量比重已接近一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此前的星纪元ES发布会上,尹同跃就表示,星纪元ES将要面向海外出口,出口价或将突破100万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成为中国出口单价最高车型。


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传来“风声”。2023年12月,作为国内唯一一个没有上市的国有汽车集团,奇瑞汽车再度被曝谋划IPO。


来源/奇瑞官方网站 极派Daily截图


据称,IDG资本正与奇瑞控股接触收购股权,计划从现有股东手中购买其最高70亿元的股份。此外,奇瑞控股计划最快于2024年递交IPO申请,并可能寻求高达1500亿元的估值。就此,极派Daily致电询问奇瑞汽车,截至发稿,对方未给予正面回应。


据不完全统计,奇瑞汽车已经在2006年、2009年、2012年、2016年分别被曝公司或关联资方推出上市计划,但最终都未能成行,上市之路颇为坎坷。2022年9月宣布启动“瑶光2025”战略时,奇瑞就曾透露将于2025年之前实现IPO。


伴随着IPO消息不胫而走,奇瑞汽车供应链相关企业股价出现波动。过去一段时间,浙江世宝、渤海汽车、铭科精技、万安科技等企业相关个股出现涨停,足见资本市场对奇瑞的“宠爱”。


有业内人士认为,奇瑞IPO除去扩充融资渠道,更需要一个机会。如果IPO顺利,将为奇瑞汽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从而带来进一步深耕研发的空间,不仅可以帮助其提升品牌形象和技术水平,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孵化一个高端新能源品牌成功的概率也更高。



拒绝亏损换销量,奇瑞给自己上强度

回顾奇瑞新能源板块的布局发展之路,低端新能源已成为最大的绊脚石,奇瑞急需扭转这种颓势。


“奇瑞新能源汽车转型不理想,与产品定位有关。其中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依赖QQ冰淇淋、小蚂蚁等微型车热销,以至于越来越难以对抗竞争对手全面开花的市场布局;二是奇瑞汽车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不足,不利于其品牌形象建立。”业内资深分析师对极派Daily表示。


目前,比亚迪、长城长安均各有新能源热销车,造车新势力各占地盘,特别在中高端品牌领域,头部自主品牌早已纷纷推出新品牌,如吉利推出极氪,长安推出深蓝、广汽有埃安等。但奇瑞新能源的存在感极低,在市场鲜有身影。


2023年10月16日,奇瑞科技DAY上,尹同跃放下狠话。为此,奇瑞计划每年将投资200亿元用于研发。未来5年,奇瑞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打造瑶光实验室,吸纳研发人员超2.5万人。


来源/极派Daily拍摄


这期间,奇瑞与宁德时代合作,将神行超充电池落地奇瑞星途星纪元车型;和科大讯飞合作,将AI星火大模型首搭星纪元ES。同时,尹同跃还有一张倚重的王牌,那就是和华为合作打造纯电轿跑智界S7。


据尹同跃透露,奇瑞与华为的合作不仅是单纯的技术合作,更将涉及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市场拓展等多方面,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增值服务。


据悉,智界将成为继AITO问界后,第二个由华为与车企联合打造的智选车品牌。该模式是华为汽车业务三种模式之一,由华为主导产品定义研发和设计,旗下车型在其终端渠道中销售。


尽管尹同跃“不以价格换销量”的口号喊得响亮,但似乎并未与华为达成一致。“公司内部为这款车型的定价吵得不可开交,目前四个版本的售价都是亏损的,希望未来随着起量,成本可以平衡下来。”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


以往合作的案例中,仅有赛力斯一家可参考样本。在和华为合作之后,无论是问界的销量,还是赛力斯股价的表现,均受到市场高度关注。智界S7是华为智选车业务的首款轿车,如果销量够好,无疑可以弥补新能源的短板,打破奇瑞新能源低端的刻板印象。


如今与华为的合作风波,极可能对智界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影响交付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产能爬坡、订单过多等。但无论什么原因,合作双方都应尽快解决,如果长时间让消费者等待,势必会消耗用户的购车热情,最终影响车型销量。”


新的一年,随着各车企在产品、技术、营销、服务等多方面的竞争加剧,头部企业领先优势或将进一步加大。可以肯定的是,2024这一仗,奇瑞不好打。


*题图及文内部分配图来源于极派Daily拍摄。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