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比亚迪,打出 2024 年第一张智驾牌

汽车行业百年未有的变革中,电动化只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

2021 年 9 月,王传福曾在一次演讲中,公开谈到了对汽车智能化的看法。彼时,国内的新能源渗透率将将接近 15%。王传福认为,当时比亚迪最大的对手仍然是传统燃油车。





两年后的今天,比亚迪率先在电动化的上半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过去的 2023 年,比亚迪全年累计交付出 302.44 万台新车,成功「挤」进全球销量前十车企榜单,国内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也从 2 年前的 14.8%,增长至 31.6%。





销量潜力得到释放,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双分天下的格局初现。而在电动化成果卓然的另一面,是 2023 年下半年掀起的智驾浪潮。车企的智能化能力,成为了 2024 年新能源淘汰赛的关键。

「春江水暖鸭先知」,处在电动化漩涡中心的比亚迪,敏锐地感知到了变化,并坚定地走向下半场。

算力至上,全新 DiPilot 智驾平台

比亚迪智能化到底发展成怎么样了?今天正好趁这个机会跟大家好好聊聊。

在今夜的比亚迪梦想日上,王传福难掩兴奋。

打不好电动化的地基,就建不起智能化的高楼。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比亚迪绝不会让用户为不成熟的技术承担安全风险。

2004 年,比亚迪推出了 ET 纯电动概念车,在这台概念车身上比亚迪的工程师团队天马行空,4 个独立分布的电机留下了一个「原地掉头」的梦。20 年后,仰望 U8 搭载的易四方技术发布,让梦想成真。

从概念车 ET、纯电轿车 F3e ,到 2008 年全球首款插混车型 F3DM,再到搭载易四方技术的仰望 U8。立足于多品牌产品矩阵,比亚迪完成了「易四方」、「云辇」以及「DMO 超级混动架构」等一系列新能源前沿技术的积累。





王传福认为无人驾驶还为时尚早,但智能驾驶的时代已经到来。扎实的技术布局为比亚迪的智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整车智能才能算是真正的智能,智驾能力不该只局限在「智舱」和「智驾」。

王传福进一步向我们透露,全国范围内有超过 260 万台车型搭载了比亚迪的 L2 级智能驾驶功能,定位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的「天神之眼」也将逐步进入量产交付环节,比亚迪有信心,也有底气加速智驾的普及。




比亚迪的底气来自于强大的智驾团队。去年 5 月,比亚迪的执行副总裁李柯曾在投资者论坛透露,比亚迪在近期招聘了 4000-5000 名软件工程师,并且针对智能驾驶人才的高校招聘仍旧在持续;同年上半年,比亚迪完成了对智驾业务团队的梳理调整,智能驾驶业务整合至电子集成部,而电子集成部的规划院、第五事业部则分别负责高阶智能驾驶以及相对初级的辅助驾驶功能开发。

王传福告诉我们,目前比亚迪智驾团队拥有超过 4000 名工程师,其中 1000 多名为硬件、算法工程师,3000 多名为软件工程师。以自研泊车算法为锚点,比亚迪的智驾能力开始加速成长,未来比亚迪将为 20 万级的车型开放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选装,而 30 万级车型将全面标配。




AI 算力是判断智驾能力最核心的指标。

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如此描述了算力的重要性。以综合算力为划分基准,比亚迪正式发布了 DiPilot 智能驾驶平台,其中包括 L2 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天神之眼」L2+ 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L2 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DiPilot 10

DiPilot 30

「天神之眼」L2+ 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DiPilot 100

DiPilot 300

DiPilot 600

杨冬生透露,600TOPs 的算力仍然不是 DiPilot 平台的极限,未来 1000 乃至 2000TOPs 的算力平台也在比亚迪的智驾蓝图里。





将「算力就是新马力」的原则贯彻到底,比亚迪在激活智能驾驶的方式上有了新的创意。不同于市场上主流的智驾怀挡设计,比亚迪将智驾的开关集成在了方向盘后的两小块拨片上。有意思的是,在传统燃油车上,拨片常被用于变速箱的加减档,如今将激活智驾的开关整合在此,还颇有种开启新时代的感觉。






智能泊车,更极限

去年 11 月,在腾势 N7 上比亚迪进行了高快领航(即高速 NOA)的开放测试。2 个月后,腾势 N7 继续开启城市领航功能体验,补全了识别红绿灯、路口自主转向、行人礼让等系列城区智驾功能。





杨冬生告诉我们,陆续开启高速、城区智驾功能后,比亚迪还在高阶智驾方案上实现了突破。在激光雷达、视觉的基础上,工程团队还增加了红外传感器以及 4D 毫米波雷达,以此增强车辆的夜间、侧距感知能力。

持续优化 2D 算法感知能力之余,工程团队加入 BEV+Occupancy 占用网络,打造全场景感知融合大模型,使异形部件识别率能够高达 99.9%,还原精度小于 5cm,这一套感知链也将会在今年内上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在自研泊车算法的攻关上收获了回报。杨冬生透露,工程团队深入研究了用户泊车的不同习惯、场景,发现将近 8 成用户饱受停车的困扰,为了针对性解决不同场景的停车难题,比亚迪斥巨资建设了泊车试验场,整个试验场能够覆盖 200 多种泊车场景。

首先解决的停车难点是「窄道通行」,根据官方的说法,以仰望 U8 为例,在最极限的条件下,仰望 U8 可以通过单边间隙最小 10cm 的窄路。




在早期展示了远距离代客泊车能力,比亚迪也推出了短距代客泊车,整个停车过程能够实现「下车即走」、「锁车泊入」以及「中断取物」等动作,杨冬生称短距代客泊车相比传统的单次泊车要节省 8 秒钟时间,泊车的效率甚至能够提高 20%。

图片短距代客泊车功能演示

当然,搭载易四方技术的仰望 U8,还得带来一些不同的泊车体验。仰望 U8 在四个轮边电机的支持下,能够将旋转定位与控制精度控制在 0.04 米,实现「侧方位泊车」、「断头路泊车」这样的魔幻停车操作。


杨冬生继续补充,智驾功能的更新将由 OTA 承载。在今年的 Q1 季度,更极限的智能泊车功能将会首先上车仰望 U8,而城市领航将会在今年的第三季度陆续上车。




仰望 U8、腾势 N7 的 OTA 节奏

璇玑架构,AI 大模型上车

古人观天象,北斗前四星名为魁,亦名璇玑。

从天象天文概念抽离,比亚迪将自己的全新智能化架构命名为「璇玑」,北斗七星指路的内涵承载起了比亚迪智能化的方向。




如果把整车平台比作骨骼肌肉,那么智能化架构就是神经网络。

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这样说道。

璇玑架构,包含「一脑、两端、三网、四链」,以一颗中央大脑统筹实现整车的智电融合。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出璇玑架构后,比亚迪同步推出璇玑 AI 大模型,完成了大模型上车。




璇玑架构的建立,大模型的引入,为比亚迪重新塑造了一套智能座舱体系。与前文提及的智驾算力命名类似,在智能座舱上比亚迪也打上了直球。

以跑分定义智能座舱,比亚迪全新发布了 DiLink 座舱平台。未来比亚迪的智能座舱将会分为标准版以及高阶版。

标准版:

DiLink 20

DiLink 50

高阶版:

DiLink 100

DiLink 150




杨冬生认为,DiLink 座舱平台相比行业主流的芯片平台,制程更先进,综合性能更是全面领先。

高于同级的座舱性能,也赋予了比亚迪更多的车机互动玩法。比亚迪发布了「独一无二」的 AI 语音助理功能,除了能够实现常规的语音识别、任务决策等功能,其中最亮眼的莫过于多车畅联的智能语音功能。在发布会的现场演示中,搭载 DiLink 智能座舱的不同车型,可以进行类似「发短信」的操作,真正将车机打造为移动终端。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当智驾能力正成为新一轮淘汰赛的门槛,体量庞大的比亚迪在 2024 年迅速地打出了第一张牌,将智能化的维度拉升到了整车智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