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特斯拉FSD以后得打折卖?激光雷达不再昂贵,两颗只要四千


从去年就开始传的售价6.4万的FSD今年可能才会落地中国市场,但它的纯视觉方案很快就会过时。国内的激光雷达普及速度,会在2024年得到更快的发展,相比之下,还在用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显然激光雷达在效率上会有更好的表现。

而且国内市场激光雷达装车,经历了三年左右的发展期之后,激光雷达的价格也随着从2021年开始的1万/颗,降到了0.3万/颗。所以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我们大概会看到两个现象,激光雷达装车率提高,而且低价车型使用的概率会更大;激光雷达会朝着低价格高性能趋势发展,而且有可能会推出更多配置方案。

给2024年的一个判断,是,纯视觉方案依旧是少数派,激光雷达也可以是平民级的消费产品。

今年主线,价格降下来

和激光雷达相辅相成的,是城市NOA功能,有激光雷达就有城市NOA的入场券。新款问界M7的大定中,城区NCA的选装率达到了75%左右,也就是7.5万用户有智能辅助驾驶端的需求。车企也意识到,之后的新能源车,激光雷达可能真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配置,大趋势已经来了。

今年激光雷达的一个趋势,会向下覆盖更多车型。

从2021到2023年,单颗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了70%左右。而且现在测距能力150米的激光雷达,RS-LiDAR-M1一颗的价格约为3000元左右。而这种性能的激光雷达,可能将成为今年15-20万元级别车型上车的首选。还有今年CES上新发的ZVISION EZ6激光雷达,180米的测距能力,价格可能会杀入2000元以内/颗。

激光雷达降本,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成本集中于收发器芯片,占比总成本50%-70%左右,所以,收发芯片集成被视为降低激光雷达成本的最优解。激光雷达从最早的APD发展到SPAD,成本大幅下降,且持续迭代,向体积更小、性能更佳更稳定、探测距离更远等指标逐步优化。然后是EEL和VCSEL激光器之间的选择。

EEL成本高,适合中长距离探测;VCSEL适合短距探测,成本低。所以现在价格低的激光雷达,基本上都用的是VCSEL激光器方案,与之对应的是波长,VCSEL适用于905nm、EEL适用于1550nm。今年我们能看到的低成本激光雷达,基本都是在用VCSEL激光器的产品,波长普遍是905nm,探测距离普遍是150-180米,性能好一些的能达到200米左右。具体到车型上,理想L9用的就是禾赛AT128的905nm激光雷达;蔚来ET7用的则是图达通猎鹰的1550nm激光雷达。

为什么不加大905nm激光雷达的功率,来做出更长的探测距离,出于对人眼的保护,不可增加905nm激光雷达的功率,所以它的探测距离极值也就是200米了。于是,1550nm激光雷达探测距离的优势,将无法被打破。

刚才提到的今年要上的EZ6激光雷达,单颗价格2000元内,用的就上面提到的905nm方案,预计今年内这类激光雷达的铺货量不会少,将会成为低价格电车的首选,即便是配备两颗的价格也不会超过4000元的成本(1550nm激光雷达单颗已经降到8500元左右)。

低成本激光雷达,会不会不好用?

走向低成本之后,突出的是性价比,至于性能很多人应该抱有质疑的态度。但其实不然,虽然探测距离是激光雷达的参考指标之一,但综合判断,还需要加入激光雷达的出点数。还是拿上面提到的理想L9和蔚来ET7的两颗激光雷达来聊。

虽然905nm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相对来说较短,但出点数更高,理想L9的可以达到每秒153万的出点数,相比蔚来ET7的1550nm激光雷达每秒只有75万左右的出点数。出点数,直接影响了点云的质量。

所以,我们现在不能说激光雷达低成本就等于不好用,也不能说高成本的雷达就一定全是优点。如果1550nm激光雷达的成本难以下降的话,今年905nm还会是主流产品,而且性价比还更好,但今年想要905nm有更极致的突破还是比较困难的。

激光雷达内卷,纯视觉再见?

究竟用905nm和1550nm的激光雷达,哪个效果更好,这都是需要综合判断和结合整车来考量的。追求极致性价比和冗余方案的,用905nm的更好,而且性能也不差,就是探测距离短,但性价比是真的高,主流选择无疑。

带来一个问题,价格更低的激光雷达,会不会让纯视觉无路可走?

纯视觉方案=多颗高清摄像头等零部件所组成,依靠大模型训练来实现智能驾驶功能。激光雷达方案=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破、超声波雷达等零部件组成,依靠实时测绘、大模型训练的融合感知,来实现智能驾驶功能。

至于哪个更好,不给评价,各位自行分析。

激光雷达+摄像头的方案,多了雷达之后,能获取更多、更精准的信息,能做到更多的信息协同,而且现在跑城市NOA的车型激光雷达基本已成为刚需;纯视觉方案,需要极大的学习、训练来支撑,而且解决复杂路况的能力有待考察,目前国内市场极越是少数使用纯视觉方案的。

之前业内有一种声音,是低端车用纯视觉方案,高端车用融合感知方案。但随着激光雷达成本的下降,又有了另外一种推测,纯视觉之后可能会成为低效的方案。

今年的激光雷达第二个趋势,是在成本下降的同时,继续卷性能。虽然905nm激光雷达的性能现在已经达到了这个规格的天花板水平,但它和1550nm激光雷达之间,还能塞下一个940nm激光雷达。

CES上刚发布的速腾M3激光雷达,基于940nm激光实现了300米的测距能力,而且用的也是二维扫描技术,和M1、M2的产品一致,没有用又大又贵的光纤激光发射器。相比而言,940nm激光雷达比1550nm激光雷达的测距更远、体积和功率也下降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成本也比1550nm激光雷达低了40%-50%,也就是说5000元左右一颗,另外尺寸也小了50%左右(不用光纤激光发射器的尺寸都不大),功耗降低30%左右(功耗低意味着散热需求小,理解成稳定就行)。

然后这种激光雷达传输回来的点云,基本可以当做摄像头来用,分辨率高能提供超高清的三维成像能力。结合算法,应该能实现更好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例如对于信号灯的识别率、对于锥桶的识别率、对于车型的识别率;最重要的,300米探测距离,这对于高速路段行驶来说,更长的探测距离能带来更多的反应时间。

感觉今年内会有多车型使用,包括小鹏、智己、魏牌以及一汽红旗等品牌在内,因为M3激光雷达也是M平台下的产品,规格尺寸一样,不用二次开模,之前用过的车型直接换。

最后给个推测,905nm、940nm还有1550nm激光雷达之中,905nm将会成为20万以下的首选,价格低而且探测距离现在也不拉跨,200米足矣应对城市NOA和高速NOA,但高速策略应该会比较保守,毕竟探测距离短对于高速影响比较大。而这种方案,就是纯视觉最大的平替方向,好用、成熟、不贵。

接着是940nm激光雷达,铺货量应该不会小,性能、价格、尺寸以及冗余上,都比1550nm有优势。反而最后的1550nm可能会热度下降。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