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理想狂飙哪吒反思,从榜单中展望2024

2024年刚刚拉开帷幕,各大车企便迫不及待地晒出2023年销量“成绩单”。

有赶在跨年夜前高调放榜的广汽埃安,有放榜后需要深刻反思和检讨的哪吒汽车,也有闷声干大事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赛道不断有竞争者涌入,也持续有出局者被淘汰。这份榜单折射出行业的冷暖兴衰,展现的不仅是2023年在激烈角逐中各自的风采,也包括对2024年充满的美好希冀。

“头奖”花落广东

在这一次“数据大比拼”中,广东两家车企表现抢眼。

1月1日晚间,比亚迪披露产销快报显示,公司2023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4.1万辆,包含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36095辆。总体来看,比亚迪2023年全年累计销量302.44万辆,超额完成2023年全年销售3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3年3月举行的业绩发布会曾表示,目标是2023年年底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

这意味着,比亚迪已经完成了曾经设下的2023年年度目标。

百公里之外的广汽埃安,则宣布了另一项“第一”数据:全年累计销量超48万辆,同比增长77%。广汽埃安已达成累计产销百万辆,是全球最快“破百万”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下,广汽集团面向未来有了新的“底气”。2023年12月21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显示,预计全年实现汽车产销分别约为251.3万辆和25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和2.7%,实现稳步增长。自主品牌预计实现销售约为89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占自主品牌销量的比例约为58%,创历史新高,提早两年实现广汽集团在“十四五”规划中制定的“2025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50%”的目标。

广汽集团还计划在2024年努力挑战销量增长10%的目标;其中,自主品牌预计实现销量超110万辆,同比增长超22%。

“销量冠军”与“最快百万”,两个“最”的达成,表明了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这一波机遇中抢占了先机。

2023年7月,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从广州的埃安工厂下线,这是广汽新能源汽车的高光时刻,也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同年8月,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中国车企。从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到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广东持续巩固新能源汽车第一大省的地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广东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达227.19万辆,居全国第一,占比全国进一步攀升至28.2%。也就是说,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中,便有一辆出自广东。

比亚迪、埃安亮眼业绩背后是,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赛道的成功。长安、长城、上汽、吉利、东风、一汽,无一例外地都在新能源领域加速发力。

1月2日,长安汽车发布2023年销量已超255万辆,新能源销量超过47万辆。其中,深蓝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13.69万辆,长安启源发布4个月,销量突破了4万辆。长城汽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翻倍,达261546辆,同比增长98.39%。北汽新能源销量突破新高,2023年销量9.2万辆,同比增长84%,极狐品牌全年销量30016辆,同比增长138%。红旗新能源零售销量突破85000辆,同比增长135%。岚图汽车2023年累计销量已超5万辆,达50552辆,较同期增长160%,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吉利汽车2023年新能源累计销量48.75万辆,极氪累计交付118685辆,同比增长65%。智己汽车全年累计销量38253辆,同比大增665%,上升势头迅猛。

“理蔚小”重新排序

除了传统的几家头部企业,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尤其引人瞩目。

首先看“蔚小理”,排序已经重新洗牌,变成了“理蔚小”,而且分化还在加速。

理想汽车方面,2023年12月销量50353辆,实现了月销突破5万辆的目标,同比增幅达到137.1%;年销量376030辆,同比增幅高达182.2%。超额完成了年销30万辆的目标。

在2023年第一季度交付量与营收再创新高时,理想CEO李想就曾谈到,将挑战在30万元到50万元价格区间的全部豪华SUV市场,拿下20%的市场份额。

如今,理想汽车兑现了之前的承诺,不仅超额完成年度销量目标,更是坐上了新势力车企的“头把交椅”。对此,李想放言,2024年将挑战更高的目标——年销量80万辆。

蔚来方面,2023年12月销量为18012辆,同比增长13.9%;年度累计销量为160038辆,同比增长30.7%,完成年销量目标的64%。

蔚来2023年的销售目标是25万辆,目标达成率仅64%。亏损和裁员风波让蔚来一度被外界质疑能不能“挺过去”,好在,蔚来及时调整了方向。与长安、吉利相继签约,在换电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在优势明显的新赛道加速奔跑,而负重前行的“包袱”也终于有人一起分担。

蔚来汽车销量差强人意,远不如理想那般势头凶猛,但能与BBA同台竞技,也算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高端化跃迁的践行者。

和蔚来一样,小鹏汽车也在2023年实现了突破,达成40万交付里程碑。数据显示,小鹏汽车2023年12月销量为20115辆,同比增长78%;年度累计销量为141601辆,同比增长17%,累计交付量为40万辆。

在“蔚小理”三大新势力品牌中,小鹏汽车的均价是最低的,也是三者中最被看好冲量的品牌,但事与愿违,2023年小鹏汽车不仅没能达成年初定下的20万辆目标,还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内部改革。

以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2023年1月加盟小鹏汽车出任总裁为起点,小鹏汽车在过去一年经历了大规模高层“换防”。所幸的是,从谷底走出来的小鹏汽车,在2023年发布的两款新车G6、X9,都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销量也在持续攀升。2024年,小鹏会不会给到外界出其不意的增长?考虑到纯电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小鹏汽车要给出一个惊喜,恐怕有点难。

谁会是下一个“威马”?

“蔚小理”之后,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要看哪吒、零跑等几家了。

哪吒汽车2023年交付量12.7万辆,距离年初定下的30万辆目标,只完成了42%,成为新势力销量达成率最低的品牌。

2022年,哪吒可谓是风头一时无俩,凭借哪吒V哪吒U这两款15万以下车型,成为第一家销量突破15万辆的新势力车企。

面对这样的结果,哪吒汽车张勇在1月2日晚发微博表示,网友善意的批评都看到了,2023 年做得不好,原因很多,大的方面有这几点:新老产品切换时没有衔接好,节奏乱;新产品上市定价过高,下半年虽然调整到位了,但丧失了先机;亏损的产品线大幅度调低产量,等等。

为此,张勇将在新一年兼任营销公司总经理。哪吒汽车是成为下一个威马,还是重新振作起来,就要看张勇这一次的“反思”够不够深刻,以及之后的行动能不能真的跟上。

成功上市后的零跑汽车,表现可圈可点。数据显示,在2023年,零跑汽车累计交付144155辆,同比增长超29%。毕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现正增长已属不易。

而在华为助力下的赛力斯,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5.18万辆,同比增长12.40%。其中,赛力斯汽车AITO问界系列销量为10.67万辆,同比增长33.31%。在M7和M9的加持下,AITO问界系列在12月销量突破3万辆,达3.15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增210.03%。

有“卷”上天的,自然也有“卷”不动黯然离场的。近日,有消息称,高合汽车“所有工作暂停”,包括“停止发货、停止新项目开发,做好起诉准备工作”。尽管高合汽车第一时间进行辟谣,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曾经比肩保时捷的新势力车企,大势已去!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新势力的劲敌不单是成功转型的自主品牌,还包括电动化全面提速的合资品牌。

当很多新势力还在吭哧吭哧为月销1万辆挣扎时,不少低调的合资品牌已经默默“冲线”。如五菱的电动小车宏光MINIEV,全年销量达到237863辆,而五菱缤果的销量则是231102辆。上汽通用五菱公布的2023年销量为1403066辆,其中12月销量为201666辆。上汽大众宣布,ID家族2023年全年销量109700辆,其中12月销量19000辆。一汽丰田也公布,2023年电动化车型销量28.49万辆,同比增长 36.7%,占比达 35.6%。

展望2024年,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混动持续放量、智驾重要性提升,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速或超30%,对应批发销量冲击1200万辆,渗透率达到45%,完善的补能体系和智能驾驶,将是智能电动车渗透率提升的重要抓手。

新能源赛道不再是新势力的独家舞台,2023年,自主品牌的全面赶超让新势力风光不再,如今,合资品牌的强势入局还将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挑战。

2024年,新势力何去何从?唯有砥砺前行,方能不负韶华。

爱点评

几家欢喜几家愁。从新能源汽车2023年销量来看,以比亚迪、埃安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在新能源转型中领先优势明显;新势力分化加剧,头部企业优势持续扩大,腰部企业承压最大,哪吒、零跑则处于不进则退的尴尬境地,高合、威马等尾部的黯然离场就是“前车之鉴”。总之,市场很难再期待“黑马”重出江湖,但造车没有终点,2024年,新能源汽车将在高端化和出海等领域继续展开新一轮“厮杀”。新年伊始,多了些许“硝烟味”。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