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遍布摄像头、麦克风,车厢犹如透明空间,车主如何保护隐私?

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不少人都经历过这样的“诡异”事件:上一刻刚提及了某个话题,下一刻打开手机的短视频/购物软件,就会获得与这话题相关的内容推荐。

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求证这当中是否有猫腻,但同时我们也很难找到理由说服自己:这当中没有猫腻。

当汽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样的焦虑也转移到汽车上面。同样具备摄像头和麦克风的智能汽车,收集用户信息的能力丝毫不亚于智能手机。特别前段时间发生高速测油耗事件、冬测事件,车企第一时间调取车辆数据来自证之后。我们发现,车企想在后台获得某辆车的数据,犹如探囊取物。

详细了解过相关的资讯之后,大咖认为有必要聊聊关于车主隐私的问题。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保护我们的隐私,首先要知道智能汽车能获取我们的那些用户数据。和智能手机类似的是,车上的摄像头和麦克风能够轻易获取我们的影像和声音。但除此以外,关于车辆的形式数据,例如驾驶员操作、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车辆位置、行驶路线等数据,都会被厂家收集起来并存储。

今年年初,就发生过一件跟特斯拉有关的隐私丑闻。

据路透社报道,有9名特斯拉前员工透露,在2019年至2022年,特斯拉的员工们可通过内部消息系统,私下分享客户汽车摄像头记录的视频和照片。一名前员工爆料,有一段视频是一名男子全裸着走近特斯拉,被车内摄像头捕获。他们甚至还互相分享一些车祸视频。

2021年,他们看到过一则视频,一辆特斯拉在住宅区高速行驶,将一名骑自行车的儿童撞飞了。这段车祸视频是通过一对一的聊天方式,在加州圣马特奥的特斯拉办公室传播出来的。据报道,特斯拉在圣马特奥办公室的员工,大多是20多岁和3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会互相分享各自看到的好笑视频或照片。

从这一事件当中能够知道,智能汽车的车厢当真算不上是一个完全私密的空间,至少你在车内或者车附近做过的事情、讲过的话,是有第三者能够看见、听到的,尽管这可能只是车企内部人员。

9月初,国际知名非盈利机构Mozilla基金会做了一份车企对信息安全的调查,以下为25家汽车品牌隐私保护排行榜(排名越靠后表现越差、标X为保护不理想),结果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Mozilla基金会表示:新款汽车产品遍布传感器、摄像头、麦克风,大肆采集用户隐私信息,加之汽车行业糟糕的隐私保护办法,使得现代汽车堪称隐私噩梦。

我们的数据是如何被储存和使用的?下面是某个豪华品牌的平台服务隐私政策,相信不同品牌的隐私政策都是大同小异的,我们可以参考了解一下。

首先,根据隐私政策,厂商可以收集用户的身份证号码、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当然还有车辆行驶相关的一些数据,都在收集信息的范围内。大家关心的摄像头和麦克风,这当中并没有明确表示可以主动利用车内的摄像头和麦克风进行拍摄和录音。

而关于个人信息的共享、转让和公开披露。首先用户的个性信息是有可能会共享给的关联公司、服务提供商和授权合作伙伴,另外在法定情形下,还会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诉讼争议解决需要,或按行政、司法机关依法提出的要求,共享个人信息。

至于转让,则是发生在汽车进行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等程序时,但在这个过程中,隐私政策仍然是有效的。至于公开披露,更是需要用户的单独同意,或者基于法律、法律程序、诉讼或政府主管部门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基本了解到,如果我们发现车内的影像和录音被非法获取(即便没有公布),也可以根据隐私政策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理论上来讲,厂家对于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还是比较到位的。但这里仍然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取证难,除非用户信息被公开披露,否则用户很难知道自己的隐私是否被获取并利用。

所以大咖最后想说的是,在车厢普遍装备了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年代,我们真的不能够完全把车厢当作是一个绝对封闭的空间,还是要自己对个人的重要隐私行为有足够的保护意识,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个人信息。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