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为啥说小米造车成功概率大?“雷式心法+情绪价值”战力拉满


都知道小米汽车的发布会热度会很高,但是没有想到能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微博热搜榜前50里面有三条都是关于小米汽车的,而抖音里面关于小米汽车的话题更是铺天盖地,这泼天的流量接住了就是几十上百万次的观看,成千上万次的点赞。

在三个多小时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里面,雷军不仅展示了小米首款汽车SU7的产品是什么样,还展示了小米对汽车行业的野心——用15到20年时间进入全球汽车行业的前五。


这意味着雷军希望在自己七十古来稀的时候,小米汽车经过差不多三到四代车型的迭代,产销量规模要做到600万辆,相当于目前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的规模量。按照Stellantis集团大概每年2000亿欧元不到的营收来看,这个数据大概是小米集团2023年的7倍左右。如果那时候小米集团还能在手机和loT生态领域保持2000亿元规模的话,借助智能汽车业务,小米集团将再度迎来一次“10倍增长”的机会。

显然,再一次“10倍增长”的机会,对于雷军而言,值得赌上小米目前的一切去跨界到智能汽车领域。

那么小米SU7车款究竟如何呢?


先给一个驾仕派的结论:

雷军演讲很精彩、小米SU7产品力一般、小米造车成功概率高。

这三个结论看似很矛盾,但恰恰说明了小米跨界造车,主打的不是颠覆式创新,而是依靠追随战略的稳步启动,以及雷军才是小米汽车最强力的“情绪价值”。

这篇暂且抛开小米SU7这部车的具体产品力,来看看“雷式心法”与“情绪价值”对于小米造车意味着什么。

雷军教汽车老总演讲,让新势力都瑟瑟发抖

雷军通过这次小米SU7的发布,基本上就给科技造车定了一个调,他们不是重新去发明“五个轮子”的新汽车,而是把科技公司对智能化体验的理解放进“四个轮子”的汽车,让汽车既好开也好用。就像是iPhone没有颠覆手机的通信功能,但是增加了移动互联的可能。

至此,科技公司造车从华为的“幕后操盘”,进一步走到了小米的“亲自下场”,雷军教汽车行业怎么造“移动智能空间”。


三个小时的演讲中,能看出雷军安排的四个部分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1、开场叫做“师出有名”,讲的是智能电动车的前景和未来,给小米造车带来一个可信的说法;


2、上半场应该叫“新能源技术普及大讲堂”,主要给不懂新能源车的米粉和围观群众讲讲什么是领先的新能源车,从而树立小米汽车的领先和高大上形象;


3、下半场是“小米SU7预发布会”,也就是完完整整、透透澈澈地把小米首款车型的产品卖点梳理一遍,虽然明年才上市,但是现在就要把米粉的需求吊住、让正准备换车的米粉们先稳住;


4、结尾是一贯的“抒情时刻”,把价值拉上去,小米造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奋斗者和时代精英造一辆“不平庸”、对标保时捷的梦想之车。

所以整场小米技术发布会看下来,有激昂、有洞察、有干货、有期待。比如雷军在这场发布会上,在不经意之间开玩笑的说了小米SU7的定价策略,不会是9.9万元,也不会是14.9万元,会比较贵一点,但是值。这就在谈笑间把围观群众的预期管理住了,同时也封堵了竞品对手们的攻击点。


这次雷军的演讲里面,很多汽车媒体特别感慨的一点是,几乎每家中国车企过去四五年都一直再给大家教育纯电车的各项技术,然而消费者们大多都感知不到。之前汽车行业技术理解门槛太高,车企们往往又是只卷性能、比配置、谈创新,而像是热泵、电机转速、电机定子材料、一体式压铸技术、刹车冗余备份这些非卖点的常规内容往往都被忽略了,很少放在这种大规模的发布会上细讲。

但是雷军却把这些内容大谈特谈,差不多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把新能源车技术做了一个普及,把什么是好电机、怎么比转速、比功率,把什么是热泵系统、把什么是一体式压铸、电池包对底盘布局的影响、甚至是占用网络和BEV这些枯燥的术语,全都生动的讲了一遍。这种能力简直是对传统车企营销的碾压。


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一点是,小米把自己工厂的一体式压铸讲得特别厉害,还专门造了“小米超级大压铸”、“小米泰坦合金”两个特别手机行业的词汇来显示自己的厉害。而且还拍了两条《流浪地球2》级别的展示片来把9100吨的压铸机和铝合金展示出来,这可是太会秀了,一下就让人觉得小米汽车的制造工艺是国内顶流——可实际上他们连样车都没造几台。

从这两条拍摄成片的质量能看出,小米在这些技术传播上舍得花大钱,而不是把自己的领先优势藏着掖着。雷军是把生产制造的能力,也视作一种产品竞争力,这种思维是之前汽车行业几乎不存在的。

还有就是大家说小米很擅长的“跑分”环节。汽车虽然没有跑分,但是可以比性能、比参数、比前备箱容积、比大屏开机时间,雷军同样把小米SU7的各个部分都拿出“刷了一遍分”。最终让人产生的结论就是:

小米在汽车行业里面虽然是新来的,但是样样都能很厉害;虽然可能就比你厉害那么10%、甚至5%,但总归要厉害一些。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所有车企在新能源车上将传统燃油车的印记“统统抹去”的时候,雷军反而采用了一些燃油车的命名方式用于电车。典型的就是他把小米超级电驱的型号命名为V6、V6S、甚至还有V8,这明显就是延续了发动机的命名方式。这也很有趣,因为之前很少车企去给自己的不同输出的电驱系统专门取个名字,同时雷军这个取名方式还很直接的让大家能够知道哪款电驱系统性能更好,因为从前燃油车就是这么划分的。


在驾仕派看来,雷军前一个半小时的技术讲解是对传统车企启发最大的地方,好处是扩大了整个纯电动车的基盘用户,让普通消费者知道什么是好的新能源车技术、知道小米汽车为什么领先,营造出一种小米也很懂车,也会认真造车的认知。

不仅如此,在发布会最后十分钟,雷军还念完了自己写的一篇散文,把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上升到了为奋斗者和时代精英们打造一款“梦想之车”的高度,要为米粉们造一辆“中国保时捷”。而且小米还安排了把克里斯·班戈拉来出镜拍摄的彩蛋视频,这显然就拉拢了很多汽车爱好者,让他们觉得雷军是真的想认真造车。


这种既拉拢了米粉和数码爱好者,又拉拢汽车爱好者的操作,真的是“雷式心法”了。

 

小米汽车成功概率为什么大?

 

讲完了发布会,看完了微创新的“产品力”,最后就可以来说说为什么小米造车成功概率很大。

 

核心原因就是:

 

小米汽车这一轮卖的就是一个“情绪价值”,而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创新。


做一个很简单的假设:如果你是不太懂车的90后消费者,现在准备花25万元买一辆纯电动车,现在一个选择是等待小米SU7,另一个选择是去看传统车企或者新势力25万元的电动车,而这些车型都是100度电、零百加速3秒级别,也都有大屏幕、有智驾系统,智能体验也都接近,尺寸级别也都差不多……你会怎么选?

我想你至少会选择等一等小米SU7吧?这不是因为小米所谓的“生态体验”,而是因为“小米”这个品牌会带给你天然的信任感。


这就好像最早小米跨界做生态产品一样,你买扫地机、买压力电饭煲、买净水器,市场龙蛇混杂你也不知道怎么选,那么看到米家有类似的产品可能就直接选择了。或许小米家不是性价比最高、质量最好的那个,甚至也可能是某个品牌代工的,但是小米这个品牌会让你信任,让你相信这个品牌是好好做产品的。

这种信任其实也体现在你会相信小米画的饼。比如现在各家城市领航系统都在卷,谁更好可能你也不知道,但是小米说它能做出一套很好用的城市领航系统,你就会更信任小米。因为小米已经在手机、在生态硬件上证明了它能够做好这些软硬件一体的产品,那么选择小米也是更稳妥的。

同时小米也能够让你拥有一种不同于其他新势力的“情绪价值”,就是雷军在发布会最后上价值观的那套东西:造一辆承载所有向往的梦想之车、永远能与你心意一致、陪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不断向前的成就就是对人生最好的奖励……这些大格局的话语被雷军讲得情真意切,相比其他新势力之间对冲“谁谁谁才是新能源正统”的话题,选择小米成为一种更超然的事情。


你想想,之前所有人对蔚小理的不看好,根本原因就是不相信搞互联网软件的那几个人可以搞出质量足够稳定的产品,包括到目前也是这样。而大家之所以越来越信任比亚迪这样的品牌,这是因为比亚迪用大量的产品在证明自己的可靠。

而现在小米、华为进军汽车市场也是类似的,像小米和华为这样拥有足够多的质量保障的品牌,至于产品零部件是供应商的还是自研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重要,他们信任的是品牌。

所以说,只要小米能够证明自己可以制造出质量可靠的产品,配置水平和市场主流车型没有差距、甚至性能略微领先一点的产品,即便没有太多的自研硬件、主要依靠零部件供应商的标准配件,那么小米也是会得到消费信任的,这就足以让小米汽车成功。


此外还有一个令人意外的地方,那就是雷军并不像别的新势力那样只重视智能体验而忽视操控,听雷军的口气,小米SU7在操控性能上也是极力对标保时捷的。所以小米SU7并不只是为数码爱好者造车,也同样为传统汽车爱好者造车,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用户基数。

文|JackieLXX

图|JackieLXX 网络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