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造车 1000 天,雷军不走小米手机的弯路

全网关注的小米汽车,为什么第一个正式的发布会,雷军只讲技术不讲产品?

这得从小米手机踩过的第一个坑说起。

#01 性价比与高端化

在当年那个山寨机横行、国外品牌溢价严重的大环境中,小米手机一代以 1999 元的价格震撼整个手机圈。

图片


之后 10 年,小米手机「性价比」的形象深入人心,但这也成为小米手机陷入危机的源头。

毕竟「性价比」是个相当主观的判断,有人认为 10000 元的苹果手机很有性价比,也有人认为 799 的手机不值这个价。

因此,性价比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商品策略,却不能作为品牌定位,这也是为什么雷军说高端化是他近年面临的最难关卡。


高端品牌可以通过子品牌做性价比,但本就是性价比的小米怎么往上走?

破局之道是砸钱搞技术。

2016 年接管手机部后,雷军开始「死磕技术」,过去五年,小米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为 38.4%;今年 8 月,雷军宣布了小米新十年的战略目标: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致力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

图片

为什么上技术,小米就会变高端?

引一个不完全相关的例子——拼多多,大家都知道买便宜的东西上拼多多,但人们真正愿意在拼多多买东西的转折点,并不是拼多多的价格如何跌破底线,而是「百亿补贴」。

拼多多团队花真金白银搞来真货卖,让消费者知道在这可以买到真东西,规模做大后,苹果、戴森的入驻再提升了消费者对拼多多的信任。

因此,当你想省钱、买一件性价比高的商品时,不论是几块钱的抹布还是几千块的苹果手机,你都可以在拼多多下单。

以此为类比,小米的「百亿补贴时刻」便是砸钱搞技术。

从小米 10 开始,一直砸钱的效果逐渐出来,到今年大卖的小米 14,标志着小米对技术的高投入终于得到了回报,而这种对技术的持续投入,也让人们逐渐将主品牌小米和红米区分开来。

图片


因此,做性价比的重点不是价格总是全网最低,而是让消费者感觉很便宜、很值、买了不吃亏。

这一策略在每次小米发布会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正所谓一个不会演讲的老板不是好销售,雷军拥有真诚地讲故事和极强的共情能力,这是他最大的优势之一,如果说乔布斯卖苹果讲的是「Think Different」,那雷军卖小米的故事则是「回首往事,创业好难,但就是干!」

顶级销售从不靠低价出单。当大佬把故事讲到消费者心坎里,只要听众正好处于产品的目标消费者区间,下单的几率极大提升。

不同于十三年前的那碗小米粥,雷军这次造车,是带着 1000 多亿现金、几千人的研发团队来的。

1000 天时间,一边研发第一款汽车 SU7 的同时,我们看到更多是雷军在技术上的投入:收购、研发、专利——这些也成为了明天发布会的重点。

图片

花三小时讲技术、讲创业故事,最终是为了当背后的屏幕打出一个价格,无论是 14.9 万、19.9 万、24.9 万还是 29.9 万时,无论这个价格是雷军失眠几天,还是连夜说服高管得出的,观众那一刻的心情是:「我买!我买还不行吗!」

因此,小米汽车价格的应该会比大多数人的预期高一点,但仍然极具性价比。

#02 饥饿营销和产能地狱

整个 12 月,小米汽车的热度居高不下,一方面是上市在即,另一方面是小米也在不断预热:从抓泄密媒体「先赚 300 万」,到雷军名字「雷中带电,军中带车」,以及接受央视新闻《面对面》节目采访,雷军说出内心焦虑。

「我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各种焦虑情绪。」

图片


虽然有人认为雷军在「凡尔赛」,但这个亏,小米确实吃过。

2011 年小米第一代手机发布时,没有线下直营门店,没有渠道商销售,买小米手机主要靠抢。

当时人们把这种产能跟不上销售的状况称之为「饥饿营销」,小米被骂「耍猴」也被骂了好几年。

来到汽车产业,产能地狱几乎是每一家智能电动车车企都面对过的难题,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以及宣布订单超 10 万的问界 M7。

特斯拉曾在 2017 年被爆单的 Model 3 拉进产能地狱,今天这一幕重演在余承东的问界新 M7 上。

为了扩充产能,余承东追加投资 10 个亿,新招 2 万工人,让问界的产量从 10 月第一周的 1300 辆爬升到 3900 辆。

即便如此,为了安抚消费者着急提车的心情,在提出延期交付日补 200 元的政策后,问界又推出「提车不跨年」政策,在 2 月 8 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之前,订单仍未显示「车辆已到店」的车主们可在交车时拿到 3000 元现金。

按照雷军的计划,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计划第一年销售 10 万辆,此后三年累计交付 90 万辆。

为此,小米的汽车工厂一期已建成,二期计划今年动工,明年完成,各自产能均为 15 万辆,总年产量是 30 万辆,预计 2024 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图片


(图源:新消费日报)

销售渠道方面,小米显然也会参考华为:接受线上预订,同时在线下小米之家提供展示和试驾。

此外,小米的汽车零售业务同样也会采用零售中心+交付中心+服务中心的渠道形态,但与华为不同的是,小米将会自建直营销售与服务体系,部分核心城市采取直营模式,其他城市采取托管直营或授权模式。

同时在招聘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小米汽车正在各地招聘零售中心店长,包括上海、深圳、海口、宁波、温州、合肥、杭州、重庆、广州、青岛等近 20 个城市,为小米汽车直营店做人员准备,月薪 2~3 万。

产品还没正式开卖,小米已经将生产端、销售端全都捋好,一切只等菜上桌。

- end -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