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车企一次次「紧急自证」, 背后又有多少个「放肆」的驾驶员?

近日,一辆理想L7在广东省清远市,以最高186km/h的速度行驶在国道上。由于车速过快,这辆理想L7以96km/h的速度追尾了前方一辆斜跨双车道、正在缓行的大货车。碰撞的前3秒,这辆车的车速仍高达178km/h,驾驶员做了制动措施,但还是没能安全停下。

最后,车辆从大货车底下「穿过」,A、B、C柱撕裂,理想L7损毁严重,又是一起不堪入目的人祸。

相关的报道也是挺有意思,内容似乎有意无意指向理想L7这辆车,又或者以「疑似飙车」的调性展开,不知道想给网友一种怎么样的暗示。毕竟事故中车辆损毁严重,没点「指向性」节奏很难挑起讨论。

赶在交警部门认定事故责任前,理想汽车官方先人一步,公布了事故车辆的「生前录像」。视频画面中显示,事故车跟随一辆速度同样很快的车辆行驶,并不断提高车速。

随后对方车辆驶离道路内侧,并让事故车超过,此时事故车最高时速来到了186km/h,以此为依据,「飙车」的言论开始产生。先前驶离内侧道路的高速行驶地车辆,避开了此次碰撞。

理想方面也表示,事故车辆车速大幅超出AEB的工作范围。

或许,就算紧急制动能够成功触发,如此惊险的速度和距离,恐怕也无力回天。

道路驾驶,从来容不得「任性」

我们尚不得知理想L7驾驶员和另一辆同样高速行驶的车辆是否存在「竞速」「斗气」等联系。不管出于何种动机,在国道上严重超速本身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在非专业赛道上竞速,没有任何一方可以获得真正的胜利。

哪怕现在国产新能源车,动不动几百匹马力,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力气,厂商也不是让驾驶员在路上随意斗车用的。

相关的行车记录中,是有清晰显示理想L7驾驶员有制动的动作,而且没有激活ACC自适应巡航,应该是完全主观的驾驶。但事已至此,再去讨论究竟是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或许都是对这场事故相关品牌、驾驶员、乘客的不尊重。

但任性驾驶这样的行为从未被根治,大到几十吨的拖挂货车,小到两轮电动车,一旦没有足够的驾驶安全意识,都会成为「马路杀手」的一份子。所以无论是自己驾驶汽车,又或者是智能辅助驾驶的「忠实拥护者」,必要的「防御驾驶意识」必不可少,该减速的地方一定要减速。

小通还记得刚拿到驾驶证时,旁人的一句教诲——既不要撞人,也不要被人撞。

违规和漠视安全意识是绝大部分事故的「根源」,一个人过马路不看对向来车,那么就容易酿成事故。国内道路违规、超速拍摄齐全,通过严格的抓拍管控,尽可能避免违规,以及背后的安全隐患。

说到底,道路安全的关键还是人的安全意识,虽然没有办法保证百分百安全,但只要注意安全,意外自然会远离。

交通事故,背锅的一定是车企?

燃油车时代,传统油车出事故可能都没太多人关心。但互联网的发达,造车新势力纷纷站上了风口,每一次看似「常见」的事故,都是网友对新势力品牌车辆的一次重新审视。

这家新势力电车起火,那家新势力电车碰撞损毁,在网上基本没有任何秘密。互联网的激烈争议,会派生出两大「阵营」,一方针对驾驶员,另一方则针对汽车质量。

后者带来的后果则更为严重,新势力车型发生事故,有时候会在网友心里定下「质量不好」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积攒下来的口碑,还将影响到新车交付量,品牌的处理方式也决定了服务质量的好坏。

总之,互联网的「透明性」,让车企难上加难。

而为了避免不利于自身的争议,车企只能拿出最直接的证据——调取后台数据和视频。用事实来转移事件的矛头,成为了车企们最直接的做法之一。但这些数据往往包含一些较为隐私的部分,比如视频。

理想汽车官方发布视频数据,比最终处理结果来得更快,行车记录视频较为隐私,在小通看来,行驶过程中的视频数据是警方处理事故的主要证据,同时也包含了车内乘员的隐私内容,一方面需要配合警方取证调查,一方面也要在取得家属同意之后发布视频。

而车企在处理结果出来之前先发布视频证据,或许会有一种「先为自己开脱」的既视感,不太符合正常流程。

当然,我们自然是希望车企在经过警方和相关家属的同意之下,把视频变成自证清白的关键数据。毕竟大家也不希望靠只言片语,伤害任何一家车企。

车辆安全,真的不是「任性」的底气

消费者在购车的过程中,大多强调整车安全性,实际上却对安全性有一定的执着,似乎一定要到「撞不死人」的地步。溃缩、吸能、扭转刚度等技术细节他们可能不知道,但一定要耐撞。

夸张一点的,凭借着安全的这一「信条」,他们在路上开起来或许更「奔放」一些,把自己的安全与车辆的安全相绑定,进一步放松自己的安全意识。

智能辅助驾驶的普及,一方面提高了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需求,但对辅助驾驶过渡自信的人们,又让汽车的主动安全/智能辅助驾驶,蒙上了一层「阴霾」。智能驾驶让人们模糊了安全意识,出事的时候,他们又对辅助驾驶感到「担忧」,很难「伺候」。

要知道,车企重视车身强度的安全性,核心上是为了保护乘员免受突发意外的伤害,并不是带给危险驾驶的「自信」。两者虽然都以安全为终点,出发点却毫不相关。

而智能辅助驾驶的出现,更多是为了减轻用户开车的压力。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体型大,驾驶员长期驾驶所带来的疲惫感难以想象。辅助驾驶能够缓解他们在高速路、拥堵路段长期驾驶的疲劳,更智能的还可以处理更多事务,比如变道、超车等。

但辅助驾驶终究是「辅助」,还未达到真正解放双手的阶段,驾驶员原则上不能分心做其它事情,却总有人把辅助驾驶当无人驾驶,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电脑,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对他人不负责任。

小通也专门针对违规使用辅助驾驶的行为进行吐槽,没想到又再一次摆上台面讲。

车辆的智能化、安全性不是驾驶员乱来的理由,道路上行驶的远不止有一两台汽车,时刻保持理智和「危机意识」,才是「小心驶得万年船」的根本。

标签: 驾驶 理想L7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