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零跑八年,朱江明的“造车锦囊”

图片

2015年巴黎街头,朱江明看着行驶在路上的一辆辆雷诺电动车,刚刚将大华股份带入一个新高度的他开始对汽车产生兴趣。在外界看来,安防和汽车两个行业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但在工程师出身的朱江明看来,人工智能算法、数据和硬件……大华股份积累的技术优势,都是未来智能电动汽车最重要的资源。于是,朱江明决定下场造车。

2023年12月24日,零跑汽车成立八周年的日子,一晃八年过去,朱江明选择用一封主题为“心之所向,无往不前”的公开信,回顾过去八年零跑的发展历程。这封信不长,却处处阐释着零跑汽车的造车锦囊。

和8年前相比,朱江明成立的零跑汽车经历了起起伏伏。许多人发现,零跑汽车似乎是造车新势力中发展最稳的一家企业,而且每一步都踩在市场的关键节点上。2015 年,零跑汽车正式成立。2019年,零跑推出S01,向合作伙伴证明自身有造车能力;2020年零跑推出T03,向市场证明产品有规模化的能力;2021年零跑推出纯电动C11,向消费者交付20万以下续航最高的电动SUV产品,抓住了新能源的市场红利;2022年推出大型纯电轿车C01,让消费者在20万元市场可以找到大型智能电动轿车;2023年开年,零跑汽车推出增程产品,让两款续航超过10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价格下探到15万元市场,带动企业销量进入造车新势力头部……

每一步被市场的认可,源自朱江明从造车初期就为零跑制定的战略规则。零跑汽车坚持两个造车原则,一个是“摩尔定律”,坚定认为未来智能电动汽车软硬件的迭代速度会越来越快,成本会越来越低,技术会越来越平权。另一个是“全域自研”,只有自研才能真正早于市场前对产品与技术开发作出反应,并且最快的速度实现创新落地,并且不再需要付出更多外部成本。至今,零跑汽车超过70%以上关键智能与三电技术实现全域自研。

对于一家汽车企业来说,能踩对一次市场节点,就有可能为自己带来数十年的发展周期红利,但在朱江明的这封信中,零跑汽车在市场上获得的看似偶然的成果,其实背后都充满必然。

摩尔定律造车法

如果说零跑汽车和其他车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朱江明的回答一定是“全域自研”。在这封八周年的公开信中朱江明回忆,8年前零跑成立时,整个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在面对未知和挑战中,零跑汽车选择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全域自研道路,把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江明的选择是有自己商业洞察思考的。过去在工业行业,商品定价权和迭代权在企业手中,最好的商业护城河是上下游供应链的控制。但在科技行业,迭代与普惠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把大华股份带到安防行业数一数二的位置,还是把零跑汽车从八年前的新兵带成今天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朱江明都相信“摩尔定律”。

周鸿祎曾讲过一个故事,雷军创业初期,所有人说小米不可能成功,因为当时市场上认为低于4000元做不出智能手机。后来这句话成为笑话,小米双核手机1999元推出后打了许多人的脸。在周鸿祎看来,小米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普惠大众,千元手机让更多人享受到智能手机的体验。如果智能汽车不靠迭代下探到15万元以下这个占比70%的市场,反而将智能技术作为向消费者多收费的理由,充其量就是一个小众产品,靠维护一小撮消费者苦苦支撑。

图片

朱江明对智能汽车的判断也是如此,他认为,智能电动车以电子部件为核心,电子架构替代机械架构,同样适用“摩尔定律”。近年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整车域控三大系统迭代加速,18-24个月就进化一次。以智能座舱为例,2019年零跑T03采用14nm的高通8953芯片;2021年C11、2022年C01采用7nm制程的高通8155芯片;2023年,零跑全新车型将搭载更为先进的5nm制程的高通8295芯片。再比如智能驾驶系统,2020年量产的英伟达12nm制程的Xavier芯片,AI算力30TOPS;2022年量产的英伟达7nm制程的Orinx芯片,AI算力达到254TOPS;下一代英伟达5nm制程的Atlan芯片预计将在2025年量产装车,AI算力高达1000TOPS。

和朱江明的智能汽车发展思路不同,就在2023年前,大部分智能电动汽车产品不是迭代而是淘汰。一个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大约3-5年,一旦软硬件技术落后,车企一般选择停产,用新产品或新品牌替代老产品,而且智能化技术成为新产品价格昂贵的主要因素,没有进入摩尔定律。

图片

如何把摩尔定律用在造车上?朱江明算过一笔账,他发现锂电池价格从十年前的3.2元/Wh到现在0.6元/Wh,十年后预计将到0.3元/Wh。目前智能座舱成本加上激光雷达、高像素摄像头、高算力智驾芯片、高静地图等智能驾驶成本3万元,十年后一颗芯片就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软硬件加起来只要6000元。包括过去40万元以上才使用的汽车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硬件、百万元才使用的空气悬挂等汽车硬件,现在30多万的产品也可以配备,未来会下探到15万元市场。朱江明认为,在造车这件事上,硬件会随着规模提升不断下降,车企要做的是学会闭合与开放。

在安防行业吃透技术与商业的朱江明深谙此道。2015年成立零跑汽车初期,朱江明对汽车技术进行一番摸排后,整理出一套零跑汽车技术分工图。最终,朱江明这套技术闭合与开放哲学形成了零跑汽车今天的六大域核心,也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宣布全域自研的汽车企业。依靠核心技术自研,零跑汽车控制着整车成本的70%自研自造比例,并先后推出行业首个八合一电驱、行业率先量产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国内首个车企自研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行业首个“四域合一”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等技术。

图片

通过整车市场,零跑汽车验证了全域自研的技术能力。零跑智能电动整车架构实现88%高通用化率;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实现与豪华汽车智能架构相抗衡的成绩,实现豪华平权;高性能油冷电驱不仅在性能上具备优势,目前实现装机量超过10万套无故障的纪录……这些都为零跑汽车得到消费者与合作伙伴认可提供了保障。

图片

8年时间过去了,就像朱江明在公开信中所言,如今,全域自研已经成为零跑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全域自研让零跑汽车用最小的投入做出最大的产出,截至2022年,零跑汽车研发投入在港股上市造车新势力中位列第四,但投入产出比效率最高。截至2023年12月,零跑汽车已经累计销量突破30万辆,成20万元以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头部车企。有消费者形容,20万元市场买新能源车,一个看比亚迪,另一个看零跑。

朱江明手中的“技术金刚”

位于杭州滨江区的芯图大厦是朱江明办公所在地,这座办公大厦内全部是零跑汽车技术部门,而销售部门却在马路对面的另一座大厦办公。尽管每一家汽车企业都标榜技术主导一切,但无论在行政划分还是创始人心中,车企销售业务往往是整个企业中最受重视的部门,管理层和销售公司在一起办公也是许多汽车企业的常见现象。

和别人把技术挂在嘴上不同,朱江明在八周年公开信中袒露自己对全域自研的看法。零跑需要通过在智能电动技术全域自研,来为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商业护城河。全域自研让零跑有能力持续实现降本增效,有能力以技术创新实现豪华平权,为用户带来拥有高品价比、越级配置的产品,从而最终重新定义消费者的选车标准。

图片

企业的核心是战略,战略的核心是转化为一个个战术。在零跑,朱江明把“全域自研”分解成了一个个极具执行力的战术动作。在零跑汽车全域自研的六个核心技术部门中,每一位技术负责人都是由朱江明面试。例如电驱架构负责人巫存,本来一个多小时的面试,两个人整整聊了一天。巫存后来回忆与朱江明的第一次见面,没有想到,一位从没有接触过电驱或电机的人,对技术有如此快和深的领悟力和思考前瞻性。

朱江明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就是和这些技术部门负责人探讨创新的可能性。作为零跑汽车电池架构负责人,宋忆宁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朱江明对电池集成提出的创新要求。几年前,当人们还在按部就班做简单电池模组时,朱江明就对宋忆宁团队提出,能否找到一种车身一体化最优的电池集成解决方案。在当时,宋忆宁讲到了特斯拉的CTC技术路线,但在朱江明看来,特斯拉的CTC模式还不是车身一体化的最优方案,他希望宋忆宁更大胆一些。在一次技术讨论会上,朱江明启发宋忆宁:“你是不是可以研究一下苹果的机身一体化方案?”这给了零跑电池架构团队很大思考,在担心万一做不成怎么办时,朱江明的回答总是不试一下怎么知道做不出来。最终,在电控能力完备的前提下,零跑开发出了真正意义上的CTC电池总成,可以兼容800V高压平台超级快充。

图片

在朱江明的技术字典里,创新不只是前瞻和效率,还要有降本意识。当时许多车企喜欢将控制系统交给零部件企业开发,但在朱江明看来,这样的做法既不高效又不经济。例如灯具,初期零跑汽车也想通过采购解决,但在走访后发现,汽车灯具零部件对新企业的账期和排产都十分靠后,尤其在控制系统上,灯具企业也是外包给别人。作为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同时也曾是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曾长期担任大华股份CTO。作为安防领域的国际排头兵,大华股份在高速公路上的测速雷达、卡口爆闪的摄像头等技术,完全可以赋能零跑汽车。通过内部计算,自研灯具不仅初期模具成本低于零部件企业,而且控制系统也完全可以基于过往经验自研,零跑汽车只需要采购最底层的灯源,整体成本相较采购减少出很大一部分。

围绕电子电气架构,朱江明的思路是最终将汽车集成为一个大脑控制,并且充分挖掘芯片算力等细节技术问题。例如车企普遍使用的8155芯片,不少车企仅使用8155做座舱部分功能,而零跑可以做四个摄像头的环视、调音、功放等,通过功能集成可以节省1000多块。随着车辆规模上量,零跑的成本优势实现进一步的凸显。

图片

据了解,当前汽车供应商存在技术标准严重不协调的问题。假如一个系统需要将A供应商的零部件与B供应商的零部件实现协调统一,但涉及到技术指标以及商业核心秘密等问题,各个供应商协同适配不仅需要投入费用,更需要排队等待。对造车新势力来说,这种迭代效率是等不起的成本。正是在这种思维下,零跑汽车在电子电气架构上走上了全域自研道路,通过分布式、域控式到现在的中央集成式,零跑汽车推出的“四叶草”架构智能化水平已处于整车第一梯队。目前,零跑汽车零部件与技术自研率达到70%以上。以10万元的成本计算,70%的自研率意味着有7万元的部分来自零跑的自研技术,这个部分假如外购按10%的毛利空间计算,那么零跑生产的汽车就比其他厂家有7000元的价格优势。

从2015年创建零跑至今,六大域的技术带头人没有一个从零跑离开。谈及原因,许多人的回应是,跟着朱江明干,能学到很多过去技术体系没有的思想。尤其在各技术部门协同发展这个让许多车企头疼的问题上,零跑根本不存在部门隔阂,因为朱江明比谁都了解技术。

图片

8年时间过去,全域自研让零跑有了自己的商业护城河。朱江明在信中对零跑今天的成绩如数家珍:“2023年,我们通过一系列新产品的发布,重新定义了15-20万级新能源汽车的选车标准;并通过启动纯电+增程‘双动力’布局,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出行需求;推出最高纯电续航超过300公里C系列“超级增程”,树立了15-20万级市场价值新标杆。C11一度月销过万,成为15-20万级新能源阵营中的标杆。”

时间是造车新势力的第一生产力

在造车新势力中,李想是务实派,李斌是理想派,何小鹏是生态派……和他们相比,朱江明似乎更愿意和时间做朋友。在朱江明的商业字典里,他既与时间为朋友,又将时间作为自己商业的关门窗口。

图片

朱江明在信中提及,正是因为在技术和产品上的竞争力,2023年,零跑迎来了重量级全球战略合作伙伴—Stellantis集团的投资合作,这个合作也成为国内首家落地的新势力与跨国巨头的合作项目,被业界认为开启了中国反向合资的先河,并创造了独特的轻资产出海的全球化发展新模式。这场合作除了结果展现的利好外,过程也展现出朱江明对商业价值的敏感以及时间对商业的重要性。

2023年元宵节当天,朱江明代表零跑汽车第一次和Stellantis集团正式会晤。在此之前,零跑汽车和其他车企一样,都在苦苦寻觅上下游资本的青睐。朱江明当时发现,场面上聊得非常好的内容,冷静下来后各方都对经济大环境不好产生退缩。从那一刻开始,朱江明意识到国内投资的机会不大了,他将零跑的目光从国内开始向国外扩大。

和许多中国造车新势力创业者不同,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善于从技术中寻找商机,从海外开拓业务。2000年,大华进入安防行业,朱江明带队研发出的行业第一个8路嵌入式DVR(硬盘录像机),成功拿下100万美元的海外订单,也奠定了大华在全球安防行业领头羊的地位。朱江明相信,零跑的技术和高效率发展体系足够吸引海外车企的眼球。

当时,零跑内部大多数人劝朱江明,即使是和跨国车企合作,也要在中国做文章。但朱江明不愿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喜欢高调表达意见的他,一方面鼓励内部围绕国内市场寻求海外车企合作,另一方面支持国际合作团队围绕全球业务寻找合作伙伴,两条腿并行。

图片

许多人担心,三心二意可能会让零跑鸡飞蛋打,但朱江明认为,一个优秀的合作必须是互惠互利,而不是孤注一掷。2023年9月,零跑汽车带着新发布的“四叶草”架构及首款全球化战略产品C10参展慕尼黑车展,朱江明在慕尼黑车展上宣布,基于LEAP3.0架构及首款全球车型C10,零跑汽车后续产品都将以全球化设计、全球化研发标准打造。未来2年,零跑汽车在欧洲、亚太、中东、美洲等地同步推出5款车型。

正因为零跑汽车在慕尼黑引起海外其他车企的关注,大大推动了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进展。和Stellantis集团虽然进展很快,但问题也不少。由于合规问题,Stellantis集团一方希望双方达成合作前,大华股份退出零跑汽车,但这必然会引起股民们的非议。基于零跑汽车的技术以及朱江明展现出的商业共同点,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亲自出面说服股东会,答应先完成合作后执行合规法案。在入股零跑汽车20%价格上,唐唯实和朱江明达成一致,相比零跑汽车的技术,价格是次要问题。唐唯实不只希望零跑的技术和产品能刺激Stellantis集团,也希望整个新能源销售体系去触动这家世界第四大规模车企。

图片

2023年10月,随着C10在国际市场的亮相,更多跨国车企的目光都放在了零跑身上,零跑内部也有了更多声音,希望再和其他合作者进行接洽,但朱江明知道任何商业都需要关门时间。最终,朱江明决定与Stellantis集团达成合作。总结这次合作,朱江明在零跑成立八周年信中表示,通过与Stellantis集团战略合作,零跑的市值一度创出新高,投资者信心倍增。未来依托Stellantis遍布全球的商务网络,零跑有望快速打开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国际化品牌。

在这封公开信中,朱江明处处不谈时间,但处处对零跑的发展都有时间表。2023年,零跑交付量持续刷新历史新高,在新势力阵营中稳居前列,并完成了从10万多台到20万台、再到30万台的双重突破。朱江明特别强调,零跑第一个10万台花了3年,第二个10万台用时缩短至1年,而第三个10万台只花了不到半年,充分体现了今年零跑发展的加速度。随着12月有望实现2万台以上的交付量,零跑即将迈上新的征程。

面对2024年,朱江明信中首次提及零跑汽车未来新的规划,首款全球化战略车型C10即将上市,C16也将在2024年中推出,下半年还会有更多新产品亮相。朱江明表示,只有通过持续的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练好内功,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经营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才能最终跑赢汽车这场超级马拉松。

不久前,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公开表示长期主义有三个陷阱:组织惯性、资源边界、忽视短期效率。李斌不断表示,长期主义的回报在降低,风险在增加。和善于做好0-1的李斌相比,朱江明过去在大华既做短线也做长线。因此,在造车这条赛道上,朱江明过去8年把每一个长线切割成一个个短线,在找准时间窗口和确定时间节点的两个原则下,零跑汽车在技术、产品、销售、商业合作上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如果说李斌提出的长期主义陷阱是中国汽车产业大家思考的通病问题,那么朱江明与时间的相处方式,或许能够给中国汽车面对长线和短线时一些确定性答案。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