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丰田“多途径”新能源转型:是铠甲,不是软肋

  • 作者: 星车场
  • 2023-12-19 18:00
  • 11.30万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爆发。据乘联会数据统计,今年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销量为82万辆,渗透率高达39.4%。

就在近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23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表示,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取代之势已经形成,原来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很可能在2025年最晚到2026年就会提前实现。

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之时,市场中的参与者似乎正在有意地分化为两个阵营,分别是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

有部分言论认为,在这波中国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是自主品牌扛起了大旗,仿佛自主品牌们的高歌猛进就能代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

但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哪几个率先取得成绩的品牌亦或是自主阵营,都无法囊括所有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转型的贡献。合资品牌在这波浪潮中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事实上,中国大型汽车集团的命运都与合资品牌深度绑定,且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间,合资品牌才是市场份额的主要贡献者,可以说没有合资品牌就没有如今中国汽车市场的百花齐放。

而即便是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合资品牌依然占据着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据乘联会数据统计,今年1-10月份厂商零售销量排行前十中,有一半都是来自合资品牌。其中,丰田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全部上榜,分别位列第六名和第八名。

因此在一些市场的言论之下,丰田中国勇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公开表示“合资品牌并不应该被称为传统车企,而是应该被称为主流车企”,意在能让整个行业能以更加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中做出的贡献。

丰田中国之所以敢于如此表态,也是因为在这波合资品牌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起冲锋的过程当中,丰田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有一些声音认为,丰田过去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过程当中掉队了,但实际上这是对于丰田这家企业最深的误读。

丰田新任社长佐藤恒治在今年年初的一场记者会中,就再次强调了丰田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看法。他表示,丰田始终认为向新能源转型应该秉承“多路径”的方案。因为世界各地的能源环境各不相同,所以针对碳中和的问题,丰田坚定地认为单一解决方案是行不通的。

而在新任社长佐藤恒治肩挑重担之后,丰田在纯电动赛道上的进展也明显加快。丰田树立的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BEV车型销售350万辆,而如今丰田也终于在中国市场迈出了宏伟目标的第一步。

目前,丰田已经发售了首款越级智电SUV铂智4X,此外,以宽敞舒适为核心卖点的三厢轿车bZ3也借势上海车展开始销售;

a78a71444a0a3cc4bcf55e71b139645

除了已经上市的新车外,丰田还发布了“bZ Sport Crossover Concept 智享跨界”、“bZ FlexSpace Concept 悦动空间”这两款概念车型,成为支撑bZ系列和丰田BEV销量起飞新的助推器。

而丰田最新混合动力技术——“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也相继覆盖在了多款混动车型上。如今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的丰田智能电混双擎已经在全球拥有了超过2420万用户,在中国也已经有了超过250万用户,是当之无愧的混动领导者。

电动化是丰田当之无愧的主色调,而在地球的终极能源——氢能领域,丰田也同样建树颇丰。

丰田通过氢能的制造-运输-储存-使用等一系列环节,携手中国本土合作伙伴通过现地化研发与生产,应对多样化市场需求,全面推进氢燃料电池的普及。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丰田不光在展台亮相了第二代氢燃料电池车Mirai,还首发了搭载氢燃料发动机的COROLLA CROSS H2 CONCEPT,让氢能燃料电池和氢能发动机这两种主流的氢能动力模式同时进入国人视野。

无论是在先进的技术布局、次时代的全新产品,还是符合公司长远规划的组织架构上,丰田都正在不遗余力地在全方位电动化路线上持续加码。

首先,在当今消费者普遍感知非常强智能化领域,丰田已经将自研的智能驾驶技术和智能座舱在新车型上进行了搭载。

智能驾驶上,丰田在“交通事故零伤亡”这一愿景下打造的T-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经正式上车;由中国工程师团队打造,且专门面向中国消费者日常需求的Toyota Space智能座舱,可以做到和手机无缝衔接,使用AI助手进行个性化定制,并拓展车内大屏应用。

其次,在丰田一直布局的全固态电池领域,今年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在丰田于今年6月份举办的技术说明会上,丰田表示已经攻克了全固态电池寿命较短的核心课题,在核算成本后即可全面进入量产研发的新阶段。根据丰田的计划,全固态电池将率先搭载在纯电车型上,并于2027年-2028年正式投入市场。

为了在纯电车领域重新夺回市场的主导权,丰田特意在今年5月份成立了BEV专属组织——BEV Factory,用于研发次时代的车。

按照丰田的规划,次时代纯电车将通过次时代电池技术和音速技术的融合,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为了实现更加具有前瞻性的外观设计,丰田还将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将车身氛围三个模块进行打造,实现大幅度的零件整合。

丰田计划在2026年开始向市场投放次时代的BEV产品。在丰田2030年全球BEV销量350万台的销量目标中,次时代的BEV产品将达到170万台。

最后,为了在中国市场加速普氢燃料电池技术,丰田还将在明年春天,于北京投产首家在日本以外地区建造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专用工厂。

此举不仅能强化国人对于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认知,亦能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百家争鸣的未来,让丰田一直坚持的“多路径”方案落地生根。

不难看出,丰田已经组好了充分的战略布局、产品规划、技术储备和组织搭建,在未来的2-3年中一定能够快速看到丰田蓄力的成效。

无可否认的是,眼下诸如丰田等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依然有着充分的影响力。

虽然市场对于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标签不够敏感,但合资品牌过去的影响力和品牌认知力依然是当今大部分消费者在购车时会注重考量的因素,从质量到产品体验的整个周期非常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突出重围并且重塑认知,绝不是伪命题。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