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解绑蔚来,拥抱华为,江淮还有多少精彩故事要讲?

“12月4日,工信部网站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出现了蔚来的名字。这意味着,蔚来已经获得了独立的汽车生产资质。”

上述消息是近期火爆的热点之一,不仅标志着蔚来和江淮正式“分手”,也让蔚来再度成为了汽车圈的“流量密码”。

在大家都在蔚来身上做文章的此时此刻,笔者其实更想聊聊江淮这家车企。


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机械修理厂,成长为国内商用车巨头,再到进军乘用车领域。时至今日,江淮在推进电动化转型的方向上,依旧不遗余力地努力着。

如今,江淮已经成长为一家含整车业务、核心零部件、汽车出行、汽车服务的全产业链车企。在今年1-11月,江淮的累计销量达54.85万辆,已经超过了2022年全年。

这个数字或许对于其他年销百万的自主品牌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江淮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奖状”。

或许在乘用车领域,江淮的知名度有些不尽如人意,但从江淮的成长故事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诸如努力、拼搏、上进等标签。这些标签似乎都在预示着,在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故事里,江淮从来不是其他品牌的配角。

如果让笔者用一句话总结江淮,笔者认为江淮成功的核心原因就在于,它是一家时刻都在坚持“自我否定”的车企。

风起于青萍之末

自我否定,其实是一个在性格上偏消极的词汇,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的自我否定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成长的动力。

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只有愿意去自我否定的人,才能及时从过往的经历中总结经验,从而反思自己,改进自己。

所以在很多时候,人是需要自我否定的,对于一家车企也是同样,这也是贯穿在整个江淮成长史的属性。

1958年,在某个夜晚的巢湖边,巢湖机械修理厂的厂长是否也想过,在完成修闸任务后,巢湖机械修理厂的未来在哪?

是的,江淮汽车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巢湖机械修理厂。彼时的巢湖机械修理厂肩负着修建巢湖大闸的任务,但是在顺利完成任务后,这家企业该何去何从?

最终,修理厂厂长决定将其改为巢湖汽车配件厂,主业也从机械维修改为汽车零配件生产。

在当时,中国汽车产业刚刚开始萌芽,“一汽、二汽”成了国家重点培养的项目,为了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巢湖机械修理厂开始了转型,这也是江淮汽车的第一次自我否定。


在1962年的武汉汽车产品订货会上,巢湖汽车配件厂拿到了包含离合器、制动系统在内的几十个小产品的订单合同,此后长达数十年的造车生涯也从此开启。

有些事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却难如登天,巢湖机械修理厂的转型也是如此。

没技术、没人力、没资金成了他们必须面临的困境,好在巢湖市政府及时出手,为他们提供了建设厂房的资金,他们还向全国多家企业求援,希望能获得设备、技术上的支持。

很多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在许多人认为他们做不成时,他们往往会突然成功,给你一个惊喜。巢湖汽车配件厂就这样,从一家机械修理厂成长为拥有自主制造整车能力的车厂,尽管在当时,他们的主要工作仍然是生产汽车零配件。

尽管在当时,厂内的业务已经蒸蒸日上,但保持现状又岂是江淮人的风格?于是,在1968年4月,他们的第二次自我否定开始了。这一次,他们拿出来的产品是一款2.5吨级别的平头卡车。


第一批汽车出产后,工厂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将这批车定名为“江淮牌”,“江淮汽车制造厂”的名字,也首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江淮汽车制造厂再一次开启了转型之路,而这一次他们决定将目光放在客车底盘上。

彼时,中国的客车底盘基本都是由货车底盘改装而来,但这样做却存在很多缺陷。于是,在第三次自我否定后,通过与国外厂商的一系列合作,最终江淮在1990年开发出了客车专用底盘,正式结束了“货车底盘改客车底盘”的历史,江淮的名字,再一次响彻了中国汽车领域。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江淮人知道,这并不是他们的终点。

要知道,彼时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起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汽车民用化的趋势已经愈演愈烈,外资品牌频频进入中国市场,自主乘用车崛起已经成了每一家车企的决心,刚刚完成改制的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也不甘人后,第四次自我否定开始了。

在2002年3月,一辆名为“江淮瑞风”的多功能MPV下线,在2002年甚至占据了国内总销量的60%。


至此,江淮正式进入乘用车市场,推出了商用车、乘用车双线并行的战略,也开启了江淮汽车的加速成长之路。

后面的故事,很多人或许已经知道了,重、中、轻、微型卡车、多功能商用车、SUV、轿车、客车,专用底盘及变速箱、发动机、车桥……江淮已经成长为中国汽车工业中的庞然大物。


所以你看,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自我否定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也不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与怀疑。在江淮人身上,这更多是一种求新、求变的态度,在原有业务饱和的情况下,开拓新业务,养成更加丰满的羽翼,这岂非是一种令人敬佩的精神?

浪起于微澜之间

如果说现在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或许很多人都会知道是新能源汽车。

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江淮的动作依旧很频繁,在笔者看来,这或许是江淮人坚持自我否定、反思特质的延续。

除了在新能源领域坚持自我研发外,江淮还积极和其他品牌合作,依旧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而合作的企业主要分为三家:蔚来、大众、华为。

在2016年5月,江淮汽车正式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了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此后多年的时间里,江淮汽车一直为蔚来提供代工服务。


在外界看来,很多人都认为江淮成为了蔚来的代工厂,但笔者认为,双方的合作其实是一种共赢的选择。

要知道,蔚来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在早期需要庞大的资金去完成工厂的搭建,而选择与江淮合作,则可以极大程度缓解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事实上,在早期的新势力中,大多数也都采用这种合作代工的方式,如力帆代工理想、海马代工小鹏

而对于江淮来说,为蔚来代工也具备极大的优势,因为蔚来的车型平均售价都在三四十万元,在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汽车价格体系里,都是妥妥的高端车。能为蔚来的高端新能源车代工,显然自身制造水平也不会差。

尤其是在现如今的汽车行业,品牌向上、车型高端化已经逐渐形成一种趋势,几乎每一家车企都希望自己能涉足高端车的领域,而通过这次代工,江淮显然已经打响了高端制造的“发令枪”。

其次,便是和大众的合作。事实上,二者的合作早就已经开始,早在2017年,江淮与大众完成战略合作签约后,江淮汽车和大众就进入共线生产时代。之后不久,江淮的乘用车就开始应用德国VDA质量管理体系,这意味着在乘用车领域,江淮有了大众汽车的技术支持。


2020年12月2号晚上,江淮和大众合资成立的“大众安徽”宣布成立。其中大众持有75%的股份,江淮占股25%,双方迅速开启了一系列动作:

2021年4月27日,大众安徽MEB工厂开工;

2021年9月23日,大众安徽零部件电池系统工厂开工;

2022年2月23日,大众安徽MEB工厂车身车间竣工;

2022年3月9日,大众安徽研发测试场开工;

2022年5月10日,大众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宣布成立;

2022年6月22日,大众安徽MEB工厂首台白车身下线;

2022年12月7日,大众安徽首台预量产车型下线;

……

尽管动作十分迅速,但大众安徽基本独立于江淮体系之外,江淮汽车从大众获得的收益显然有限。

此外,大众也好、蔚来也罢,毕竟都是车企,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江淮想做的依然是自己的汽车。于是,在又一次自我否定之后,江淮选择了华为。


说起华为,其实是一家神奇的企业。你说造车,他坚称自己不造车,你说它不造车,它又频频在汽车行业刷存在感。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最核心的智能化领域,华为确实具备实打实的优势。

就比如此前与华为合作的赛力斯,自从新问界M7上市后,11月AITO问界系列车型的销量就达到了18827辆,仅上市两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27000辆,其实力毋庸置疑。

要知道,华为在汽车领域有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解决方案模式、智选车模式,而智选车模式则一直被外界认为合作最深度的模式。


而本次双方合作的车型,一直被外界传为是一款足以对标迈巴赫的高端车型。

要知道,迈巴赫可是豪华品牌中的豪华品牌,如果放在十几年前,拿江淮的车型对标迈巴赫,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但笔者认为,如今江淮完全有这个资格,这并不是玩笑。


毕竟“蔚小理”的价格就已经达到20万-40万元的水平,对同价格区间市场的燃油BBA车型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迈巴赫所在的高端燃油市场,其实也并不安全。

举个例子:劳斯莱斯算是豪华中的豪华再豪华,其首款电动车闪灵一经发售,便订单量火爆。在今年5月份,其高管便表示:“如果现在下订单,可能交付周期超15个月,到2025年才能顺利交付。”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劳斯莱斯的品牌效应加持,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即使是劳斯莱斯所在价格区间的电动化车型,依然具备成为爆款的潜质。

另一方面,迈巴赫所在的高端市场中,电动化车型还是一片蓝海,市场也并没有多少竞品,作为最早一批进入此市场的电动车,江淮无论如何也能吃到“先发”的红利。


或许很多人会疑问,江淮真的有对标迈巴赫的实力吗?

其实从这篇文章中,就已经可以找到答案了。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江淮通过一次次的自我否定,成长为一家庞大的自主车企,积累了深厚的制造技术。

在与蔚来的合作中,更是向外界证明了在电动化时代,江淮可以造出价格高达几十万,并且可以在市场上大卖的车型。

在与大众的合作中,更是直接帮助江淮完善了质量体系,并且进行了诸多技术赋能。

再加上本次的华为智选的赋能,可以说,江淮已经具备了高端新能源车制造、技术、智能化水平的企业。

即使是对标迈巴赫,江淮依然有赢的机会。

结语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永远不要说永远,总有东西要去尝试。”在笔者看来,这句话几乎是江淮发展史的缩影。

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中,在一次次求新求变中,江淮从来没有停止过尝试的步伐。

它虽然以配件厂起家,但却一直在积累整车制造能力,它虽然起于低端,但却从未想放弃成为高端,就像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将时间拨回1958年那个夜晚的巢湖边,巢湖机械修理厂的厂长能否想到,这家还在为未来迷茫的修理厂,会成为中国主流自主造车企业中的一员?

我想是不会的。因为一代又一代江淮人的努力,已经为江淮赋予了太多可能,它早已不再是记忆中那个稚嫩的轮廓。那么未来的江淮汽车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笔者也无法回答。

但笔者相信,新能源汽车的路还有很长,坚持自我否定,不断求新求变的江淮汽车,一定还会有很多很多精彩的故事要讲。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